圖書信息
出版社: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鳳凰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6月1日)
平裝: 27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297875, 9787807297871
條形碼: 9787807297871
尺寸: 22.8 x 16.8 x 1.8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韓兆琦,生於1933年,天津靜海縣人。1959年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1962年復旦大學古典文學研究生畢業,其後為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史記》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散文學會副會長。著有《史記箋證》、評註本《史記》、《文言白話對照史記》、《史記通論》、《史記講座》、《中國傳記藝術》、《中國古代散文專題》等多種。在台灣出版的著作有《新譯新注史記》、《史記博議》等。
趙國華,1963年出生,河南省鎮平縣人,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中國秦漢史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郭沫若研究會理事。主要從事中國秦漢史、軍事史研究,已經發表《漢鴻都門學考辨》、《三國時期的吳蜀關係》等數十篇論文,出版《中國兵學史》、《孫子兵法辭典》、《趙國華史學論文初編》等圖書多種。
內容簡介
《秦漢史十五講》內容簡介:秦始皇創立的制度體系,雖然沒能保證秦朝長治久安,但為中國歷代王朝提供了政治框架。所謂“漢承秦制”,“中國兩千年之政,秦政也”,都說明中國歷代王朝沿襲了秦朝的制度體系。特別是縣級建制保存至今,是唯一不變的地方行政機構。第一講《秦始皇》鴻門宴項羽不殺劉邦,是雙方妥協的結果。雙方實力的對比,加上客觀形勢的對比,都沒有絕對取勝的把握,都有妥協的需要,關鍵是劉邦必須先讓出關中,而劉邦又做到了。第三講《劉邦建漢新讀》當年毛澤東主席曾經說過:“中國有兩部大書,一日《史記》,一日《資治通鑑》,都是有才氣的人在政治上不得意的境遇中編寫的。看來人受點打擊,遇點困難,未嘗不是好事。”第十四講《兩漢時期的史學與文學》
目錄
前言
第一講 千古一帝秦始皇
一、秦始皇的人生歷程
二、秦始皇的政治作為
三、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第二講 李斯的歷史功過與秦朝滅亡
一、李斯的政治作為
二、李斯思想的複雜性
三、李斯的三次人生轉型
第三講 劉邦建漢新讀
一、滅秦之功,司馬遷評價項羽似乎偏高
二、對楚懷王應有足夠的認識
三、鴻門宴是劉邦、項羽相互妥協的結果
四、楚漢戰爭,司馬遷寫出了劉邦勝利之必然,但感情在項羽一方
五、劉邦的布農將相之局與漢初的黃老政治
六、結束語
第四講 呂后執政與文景之治
一、呂后執政的成功與失敗
二、文景之治的主要內容
三、神聖光環下的黑暗與殘暴
第五講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少年得志君臨天下
二、強化專制穩定國家
三、勤事邊陲開拓疆域
四、漢之得人於茲為盛
五、晚年知過改弦易轍
六、雄才大略百代君王
第六講 漢武帝時期的司法狀況
一、最高司法權牢牢掌握在皇帝手中
二、各級地方行政長官同時是該地區司法的最高負責人
三、刑法日益繁密且不平等
四、有罪推定,刑訊逼供,靠口供定罪而不重證據
五、《春秋》決獄對後世的影響
六、司法官吏的任用
七、對漢武帝時期司法制度的總體評價
第七講 霍光與昭宣中興
一、輔政昭帝
二、鹽鐵會議
三、擁立宣帝
四、宣帝治國
五、簡短的評論
第八講 王莽代漢與改制
一、王莽的政治旅途
二、王莽改制的措施
三、王莽失敗的原因
第九講 最會用人、最有學問、最會打仗的漢光武劉秀
一、罕見的軍事天才
二、安置功臣的妙術
三、吏治改革的顯著收效
四、嚴格管理宗室、外戚、宦官
第十講 漢末清議與黨錮之禍
一、清流與濁流
二、黨人的清議
三、黨錮之始末
四、簡短的評議
第十一講 秦漢王朝的政治體制
一、皇帝制度的確立
二、中央官制:公卿制度
三、地方行政:郡縣制度
四、政治體制的重大變化
第十二講 董仲舒與漢代儒學
一、董仲舒獲得漢武帝賞識的原因
二、董仲舒的儒學思想
三、漢代儒學的興起
第十三講 張騫、班超通西域
一、張騫通西域
二、西域都護府的設立
三、班超通西域
四、漢朝開通西域的意義
第十四講 兩漢時期的史學與文學
一、史學雙璧——《史記》與《漢書》
二、文學瑰寶——漢賦、史傳文學、論說散文、漢樂府及五言詩
第十五講 張衡與漢代科技
一、張衡的人生追求
二、張衡的科技發明
三、張衡的宇宙思想
四、漢代的科技成就
附錄
秦始皇時代的長城在哪裡
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楚漢年代的鴻溝在何處
漢代的六大都會
西漢諸侯王墓
東漢時期的莊園
秦漢的飲食
揚雄何以特別受韓愈推崇
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
秦漢史的基本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