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人格科學》

《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人格科學》

《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人格科學》是[美]珀文的作品之一。

書目信息

書名:《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人格科學》

《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人格科學》《當代心理科學名著譯叢:人格科學》

作者:[美]珀文 著,周榕 等譯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ISBN: 7-5617-2652-X
版次:1-1
出版日期:2001年8月
頁數:570

內容介紹

《譯者序》:

“人格心理學是當代心理學學科體系中唯一從整體上探討人的認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為的複雜組織的一門學科,也是當代心理學學科體系中唯一系統探討人性的一門學科。”

《序》:

“撰寫本書的目的,是向學生們介紹當今人格研究領域的狀況,同時向他們展示人格心理學家在嘗試理解人時所感受到的興奮和面臨的挑戰。”

“人是複雜的。沒有兩個相同的人。我們該怎樣在系統表達適合於所有人的普遍規律的同時去把握這種複雜和多樣性呢?這是人格心理學家面臨挑戰的本質。本書所介紹的研究代表了我個人對於我們當前接受這一挑戰的看法並且也是這本教科書的重點。同時,我力求以相關的研究來討論該領域中流行的一些重要理論,使學生熟悉它們。在適時表達我個人的觀點以及對這些嘗試作出評價時,我也力求公正地介紹不同的取向。”

“最後,雖然本書著重介紹那些將自己認同為人格心理學家的學者的工作,但同時也概括被認為是社會心理學家、發展心理學家或行為遺傳學家的學者的許多研究。”

書籍目錄

總序
譯者序
中文版序(附原文)

第一章 導論:人格的科學研究
三種研究傳統
人格的臨床取向
沙可和他的學生
弗洛伊德
默瑞
羅傑斯和凱利
臨床取向的長處與局限性
人格的相關取向
高爾頓和其追隨者
卡特爾和蔣森克
人格的五因素模型
相關取向的長處和局限性
人格的實驗取向
馮特、艾賓浩斯和巴甫洛夫
華生、赫爾和斯金納
認知取向
實驗取向的長處和局限性
共同的目標,不同的途徑 
三種取向的長處和局限性
多種取向並用
共同的科學目標
主要概念
摘要
第一篇 人格單元
第二章 人格的特質單元
奧爾波特的特質心理學
卡特爾的特質心理學
艾森克的特質心理學
五因素模型
有效證據
因素的跨文化一致性
自我等級評定和他人評定
動機情感和人際機能
人格障礙的診斷
遺傳學和進化論
人格-致性和人—情境之爭
對行為預測性的啟示
對特質和因素分析的評價
特質是什麼?
有多少特質?是哪些特質?
因素分析這一方法問題
描述還是解釋?
結論
主要概念
摘要
第三章 人格的認知單元
第四章 人格的動機單元
第二篇 人格的發展
第五章 人格的天性與教養
第六章 探索人的生涯
第三篇 人格研究專題
第七章 潛意識
第八章 自我概念
第九章 從思想到行動的路徑
第十章 情緒、適應與健康
第十一章 適應不良的人格機能與改變過程
第十二章 人格評鑑
第十三章 結論:當前的問題以及人格科學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