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清末時新小說集》(全十四冊)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是英國人傅蘭雅所舉辦的“新小說”競賽後所收集的參賽作品集。這批被歲月湮沒百年之久的“新小說”產生時間比梁啓超1902年發起的“新小說運動”早了7年。學界認為,它的公開出版將改寫中國近現代小說真正起源的歷史。
背景
傅蘭雅是十九世紀來華的一位傳教士、翻譯家和學者。1895年5月,傅蘭雅舉辦了一次新小說大眾競賽,並在報紙雜誌上做了廣告,要求徵文需對妨礙進步的“三弊”——鴉片、時文和纏足,提出救治良方。這次新小說徵文比賽成功地促成了一批“新小說”的問世,它們擺脫了舊小說的模式,從而引導了晚清時期新小說創作取向。當時,傅蘭雅邀請了沈毓桂、王韜、蔡爾康等知名人士參與評選作品。最終,有二十名參賽者獲獎,作品中包括了由學生們寫的短短几頁的文章到由鄉村塾師寫的長達數卷的感人故事,其中不乏頗具水平的小說和詩文作品,有些字型精美,還附有插圖。這一批小說也可以被認為是現代小說的源頭和前奏,比之梁啓超《新小說》的出版還早了7年。學界專家認為,這批“新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梁啓超“新小說”的針砭時弊,改良社會的特點,很可能這批“新小說”直接影響了梁氏。而傅蘭雅的“新小說”與梁啓超的“新小說”最大的不同在於其稿件來源多取之普通百姓。
傅蘭雅當時除嘉獎獲獎者,還允諾將集結出版。可惜的是,應徵參賽的162篇稿件由於種種原因,沒有一篇得以發表。其後很長時間,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些作品已經失傳,其影響力也由於久未見文而塵封於歷史。據悉,2006年11月22日,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圖書館在圖書館新館落成搬遷時,在一間堆滿書刊雜物的儲藏室里,無意間在兩個塵封已久的紙箱中找到了這批失落的原始手稿。館方對此極為重視,立即與上海古籍出版社聯繫出版事宜。為了保護歷史文獻的完整和真實性,所有被發現的原稿全部收入,不做任何刪節,原文影印出版,忠實反映作品的原貌。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圖書館館長周欣平任主編。
第十二屆上海圖書獎獲獎書目
第十二屆上海圖書獎評比結果:來自上海33家出版社的100種圖書獲獎。其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共產黨90年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清代詩文集彙編》和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錢學森文集》獲得特等獎;《藏傳佛教藝術發展史》、《春盡江南》和《大飛機出版工程》等32種圖書獲得一等獎;《30億年來的遼寧古生物》、《中國植物地理》和《天文學史》等40種圖書獲得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