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探索機器人的世界](/img/8/cbd/nBnauM3X1QzN4kDOzYjNzITOwMTMxIzM0YTMxADMwAzMxAzL2Y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探索機器人的世界》是一部介紹科學方面的科普讀物,系統地向廣大青少年讀者介紹了五彩繽紛的科學世界,以此引導青少年崇尚科學,破除迷信;養成關注科學的習慣;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取向。
編輯推薦
《探索機器人的世界》:圖文並茂,創意新穎。精品閱讀讀物。
目錄
機器人的基本概念
什麼是機器人
機器人的基本結構
機器人的控制系統
機器人的神經系統
機器人的世界
工業機器人
智慧型機器人
機器人的器官
機器人的手
機器人的眼睛
機器人的耳朵
機器人的鼻子
機器人的發展史
古代機器人的發展階段
現代機器人的發展階段
機器人的進化論
機器人的未來
機器人本體結構與製造技術
機器人的自動控制
機器人的新材料
機器人雙足行走技術
機器人的語言功能
機器人的本領
與人腦媲美的機器人腦
機器人給人類帶來的好處
仿生機器人
軍用機器人的本領
民用機器人的本領
航天機器人訪月宮
機器人的火星之旅
各種各樣的娛樂機器人
中國的機器人
形形色色的機器人
農業好幫手——農林畜養機器人
生產顯神通——工業機器人
治病好幫手一醫療機器人
為民獻愛心——服務機器人
天塹變通途一工程機器人
上九天攬月——空間機器人
下五洋捉鱉一水下機器人
空中“機器人”——無人駕駛飛機
戰場出奇兵——地面軍用機器人
英雄無畏懼——救援機器人
機器人與人
沒有機器人,人將變為機器
機器人能和人友好相處嗎
“更深的藍”戰勝了什麼
機器人是人類的助手和朋友
序言
曾經,在我們的童年夢想中,機器人就是美好未來的全部象徵;如今,在人類的現實世界裡,機器人正在悄無聲息地創造奇蹟。
剛剛過去的20世紀,是一個科學巨匠輩出、重大科技創造發明層出不窮的世紀。一系列科學技術成就,特別是以電子技術(包括微電子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和電子計算機技術等)廣泛套用為主要標誌的技術革命,對社會生產力的水平和人類生活質量,都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在這些重大的發明創造中,機器人當是一顆驚世的新星。
多少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幻想仿照人類自己製造人類的夥伴:它既能幫助人類做事,又能給人類帶來歡樂。這一幻想,終於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變成了現實。眾所周知,人類在地球上已經生活了400多萬年,而機器人僅僅誕生40年,卻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機器人在現代化生產和軍事技術領域,已經得到廣泛的套用,並且正在逐步用於人們的日常生活;全世界許多國家,都在大力發展機器人技術,將其列為國家重點發展項目。專家預言:在不遠的將來,機器人會占據一切套用領域,即不僅在生產領域,而且還會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出現,例如家庭用機器人,將會像今天的電腦和行動電話那樣普及。到那時,機器人將扮演人類“新異族”角色,真正成為人類的夥伴。
文摘
2001年2月26日,《解放日報》報導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科學家布雷吉爾女士發明了一個名叫“基斯梅特”的嬰兒機器人。它有一個大腦袋,身體矮小,有一雙大得不成比例的藍眼睛,兩隻粉紅色的耳朵,一張用橡膠做成的大嘴巴,具有嬰兒的視力和喜、怒、哀、樂的表情,令人愛憐。它的眼睛是由兩台微型電子感應攝像機構成的,最佳聚焦位置為0.6米,與嬰兒的視力大致相同。機器人的聽覺功能,就是指機器人能夠接受人的語音信息,經過語音識別、語音處理、句法分析和語義分析,最後做出正確對答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語音識別”。語音識別系統一般是由傳聲器、語音預處理器、計算機及專用軟體所組成。
例如,日本本田公司於2001年4月推出了類人機器人“ASIMO”,該機器人具有語音識別功能,可以與人進行簡單的對話,並且能配合語言做出諸如轉身、鞠躬、揮手等30多種動作。
我國哈爾濱工業大學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的最新產品——迎賓機器人,其外形與功能已十分像人類,它的手臂、頭部、眼睛、嘴巴、腰部,會隨著優美的樂曲,做出相應的動作。它還具有語音功能,會唱歌、講解、背誦唐詩、致迎賓詞等。
目前機器人的語言是一種“合成語言”,與人類的語言有很大的區別。其語音尚沒有節奏,沒有抑、揚、頓、挫。
機器人的觸覺感測器,多為微動開關、導電橡膠或觸針等,利用它對觸點接觸與否所形成電信號的“通”與“斷”,傳送到控制系統,從而實現對機器人執行機構的命令。
當要求機器人不得接觸某一對象而又要實施檢測時,就需要機器人安裝非接觸式感測器,目前這類感測器有電磁渦流式、光學式和超音波式等類型。
機器人的力學感測器。當要求機器人的末端執行機構(如抓爪)具有適度的力量,如握力、擰緊力或壓力時,就需要有力學感測器。力學感測器種類較多.常用的是電阻應變式感測器。
科普讀物(八)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