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本書在充分把握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內在特點、國際經驗以及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現實的基礎上,結合典型的事實、生動的案例和直觀的數據,圍繞高碳模式反思、低碳國際合作、低碳概念、低碳生產、低碳生活、低碳實踐、低碳廣東等主題,系統闡述了低碳發展的內涵與要求。
目錄
導論走向終結的高碳模式
第一篇低碳時代
一、從羅馬俱樂部到京都議定書
二、巴厘路線圖
三、聚首哥本哈根
四、北京宣言
五、後京都時代
第二篇低碳概念
一、低碳基礎
二、碳交易
三、低碳政策
第三篇低碳經濟
一、低碳生產
二、低碳能源
三、低碳產品
四、低碳園區
第四篇低碳生活
一、低碳城市
二、低碳社區與低碳農村
三、低碳出行
四、低碳消費
五、低碳辦公
第五篇低碳實踐
一、歐洲的低碳先行經驗
二、美、日、澳的低碳之路,
三、巴西和印度的低碳努力
四、非洲國家的低碳探索
五、世界低碳實踐的啟示
第六篇低碳廣東
一、科學發展排頭兵的歷史重任
二、低碳發展的堅實基礎
三、廣東的現實行動
四、向低碳轉型的挑戰與壓力
五、戰略突破口與發展路線
附錄低碳大事記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氣候變化問題作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成為當前國際政治經濟領域的熱點和各方面關注的焦點。低碳發展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益的主要特徵,是國際公認的應對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的新經濟成長模式。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推動低碳發展正成為許多國家轉變發展方式、爭奪發展空間、爭取競爭優勢的重要途徑。
黨中央、國務院對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十分重視。胡錦濤總書記2009年在紐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表示,中國要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在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進程中不斷為應對氣候變化作出貢獻。溫家寶總理2009年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代表中國政府鄭重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國務院已經要求把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制定相應的統計、監測和考核辦法。
後記
2010,對中國來說,一個新紀元開始了。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之後,低碳——這個曾經陌生的名詞,開始為國人慢慢熟悉。而在2010年年初的“兩會”上,低碳更成為備受關注的“一號提案”。低碳話題源自於全球氣候的異常變化。最近10多年來,世人日漸感覺到地球好像感冒了,本來應該是風和日麗的春天,卻無端下起了漫天白雪,夏天比過去更熱了,冬天卻又變得異常寒冷。2003年夏天,熱浪席捲全球,各地氣溫破紀錄地高達38-42.6℃,許多老年人因此喪生,歐洲有1.5萬人因熱浪而離世。就在2010年年初,本來風調雨順的中國西南地區,也發生了一場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災,災害影響面積高達近一億畝耕地。
科普讀物(八)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