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正是本著喚醒人們普遍認知,攜手改善人類與自然關係的目的,編者試圖從這些活生生的災變中尋找一些震撼的實例,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們今天經歷的災難很大程度上是我們生產生活中的極端行為造成的。因此,善待自然就是善待我們自己,善待我們所愛的人,善待我們的子子孫孫,讓我們在震撼中覺醒,在生活中慎行,共同創建更加和諧的生存環境。
媒體推薦
如果我們再次來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像地球失去藍色的樣子嗎?一個沒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絕不是地球。同樣,人類能失去綠色嗎?失去綠色的星球,將不再是人類的家園。——潘岳(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部副部長)
圖書目錄
引言第一章雷擊(Lightningstrike)
一、震撼現場——祖孫二人同時遭雷電襲擊
二、認識雷電
三、雷擊的典型案例
四、雷電的防範
第二章沙塵暴(Sandduststorm)
一、震撼現場——強沙塵暴襲蒙古8人死亡
二、認識沙塵暴
三、我國愈演愈烈的沙塵暴天氣
四、沙塵暴的防治
第三章旱災(Drought)
一、震撼現場——大旱使衣索比亞30萬人死亡
二、認識旱災
三、歷史上的旱災
四、防旱與抗旱
第四章滑坡(Landslide)
一、震撼現場——600萬立方米的土石從坡腳衝出
二、認識滑坡
三、近年來我國的滑坡災害
四、滑坡的預警和防治
第五章土石流(Debrisflow)
一、震撼現場——委內瑞拉的土石流之災
二、認識土石流
三、土石流災害回放
四、土石流的預防措施
第六章熱浪(HeatWave)
一、震撼現場——高溫熱浪席捲泉城
二、認識熱浪
三、近年來熱浪發展趨勢
四、熱浪的防禦
第七章颱風(Typhoon)
一、震撼現場——八一風災
二、認識颱風
三、近年來颱風回顧
四、颱風的防禦措施
第八章大霧(Fog)
一、震撼現場——印度大霧導致車禍17人死亡
二、認識大霧
三、近年來我國的大霧天氣
四、大霧的預警和防範
第九章冰雹(Hail)
一、震撼現場——冰雹災害突襲徐州
二、認識冰雹
三、1949年以來數次雹災天氣
四、冰雹的防治
第十章凍害(Coldinjury)
一、震撼現場——凍害導致30萬畝林果絕收
二、認識凍害
三、我國近年來的幾次凍害天氣
四、凍害的防治
第十一章洪水(Flood)
一、震撼現場——1998年我國特大洪災
二、認識洪水
三、洪水的傳說和歷史記載
四、防汛與抗洪
第十二章風暴潮(Stormsurge)
一、震撼現場——風暴潮席捲渤海灣
二、認識風暴潮
三、中外歷史上的風暴潮
四、風暴潮的預防
第十三章森林火災(Forestfire)
一、震撼現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
二、認識森林火災
三、近年森林火災發生概況
四、森林防火措施及火災應對
第十四章地震(Earthquake)
一、震撼現場——8.9級智利大地震
二、認識地震
三、中外歷史上影響重大的地震
四、地震的預報和應對
第十五章海嘯(Tsunami)
一、震撼現場——印度洋大海嘯
二、認識海嘯
三、近百餘年來的大規模海嘯
四、海嘯的預警和救援
第十六章雪崩(Avalanche)
一、震撼現場——雪崩毀掉整個容加城
二、認識雪崩
三、有關雪崩的故事和事故
四、雪崩的研究與預防
第十七章火山噴發(Volcaniceruption)
一、震撼現場——1985年魯伊斯火山大噴發
二、認識火山噴發
三、有關火山噴發的記錄
四、火山噴發的預防與應對
後記[1]
前言
序:藍色星球綠色未來從距離地球45000公里的太空上回望,我們會發現,地球不過是一個藍色小球,就像小孩玩耍的玻璃彈珠。但就是這么一個“藍色彈珠”,卻養育了無數美麗的生命,承載著各種各樣神奇的事物。人類從這個小小的星球中誕生,並慢慢成長,從茹毛飲血、刀耕火種的時代一步步走來,到今天社會文明、人丁旺盛、科技發達,都有賴於這個小小星球的呵護與仁慈的奉獻。
當人類逐漸強大,有能力啟動宇宙飛船進入太空,他卻沒有別的地方可去,因為到目前為止,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只有一個家園。
地球上有兩種重要的色彩,一個是藍色,一個是綠色,藍色是海洋,綠色覆蓋大地,在太空看地球是藍色,生活中卻是綠色環繞,這兩種色彩覆蓋著地球的大部分表面;原始生命從海洋中孕育,在森林中成長,經過漫長的進化造就人類,有了水和植物,再通過光合作用,提供生命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能源,萬物因此獲得生機,地球因此成為人類的家園。但是,人類在和以綠色植物為主體的自然界和諧相處數百萬年後,危機出現了,由於人類活動的加劇,地球上的綠色正在快速地消失。
在欲望和利益的驅使下,在看似精明、實則愚蠢的行為下,令人憂心的事情一再發生。森林被砍伐;河流變黑變臭;城市總是灰濛濛、空氣中瀰漫著懸浮顆粒物和二氧化硫;耕地一年比一年減少、鋼筋混凝土建築一年比一年增多;山頭或寸草不生、農田或顆粒無收;臭氧層空洞、冰川融化、酸雨浸蝕;野生動物滅絕的訊息不斷傳來、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綠色的消失既是事實,也是象徵,病變、震撼、全球污染、地球生病了,地球在哭泣。
近年來,無數的數據和現象都在逼近一個問題,人類貪婪無度,地球不堪重負,人類已經走到一個緊要關頭,生存還是毀滅?
如果我們再次來到太空回望地球,你能想像它失去藍色的樣子嗎?一個沒有水的星球,可能是火星、木星、土星,但絕不是地球。同樣,人類能失去綠色嗎?失去綠色的星球,將不再是人類的家園。
從現在開始,我們可以改變以往的觀念,而接納新的綠色思維——人不能主宰地球,而是屬於地球;我們應更多地學習環保先鋒、追隨環保組織,參與綠色行動;我們不僅關注國家社會,還關注身邊的陽光、空氣和水,關註明天是否依然;在日常生活中,從我做起,知道與做到節約型社會的良好生活習慣。也許你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微不足道,但每個人的努力都是寶貴的,留住一片綠色,地球就多一片生機;增添一份綠色,人類就增添一份希望。
如果有機會來到太空,眺望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你會有怎樣的願望?
許它一個綠色的未來!
潘岳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保部副部長
片段截取
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爆發,引發海嘯,使印尼蘇門答臘和爪哇島受災,3.6萬人死亡。1896年,日本發生7.6級地震,地震引發的海嘯造成2萬多人死亡。
1906年,哥倫比亞附近海域發生地震,海嘯使哥倫比亞、厄瓜多一些城市受災。
1960年,臨近智利中南部的太平洋海底發生9.5級地震(有始以來最強烈的地震),並引發歷史上最大的海嘯,波及整個太平洋沿岸國家,造成數萬人死亡,就連遠在太平洋東邊的日本和俄羅斯也有數百人遇難。
1992年至1993年共10個月裡,太平洋發生3次海嘯,共2500多人喪生。
1998年7月兩個7.0級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亞紐幾內亞約2100人喪生。
2004年12月26日於印尼的蘇門達臘外海發生芮氏地震9級海底地震。海嘯襲擊斯里蘭卡、印度、泰國、印尼、馬來西亞、孟加拉、馬爾地夫、緬甸和非洲東岸等國,造成30餘萬人喪生。[1]
科普讀物(八)
科普讀物就是與科學技術普及有關的書籍。這類讀物的特點一是要善於把複雜的科學理論用最簡明的語言加以說明,使一般讀者能夠大體明白其中的道理,做到深入淺出;二是所介紹的科學知識一定要準確無誤,不能給讀者留下含混不清的概念,更不能使讀者得到錯誤的知識;三是它以介紹當代科學新成就為主要任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