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之王》[紀錄片]

《遊戲之王》[紀錄片]
《遊戲之王》[紀錄片]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遊戲之王》是一部介紹幾個遊戲迷不斷打破遊戲街機遊戲的世界紀錄的紀錄片。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遊戲之王》所講的故事竟然比大多數劇情片還更有劇力,宛如黑色幽默電影,非常有戲劇性。

講述的是幾個遊戲迷,不斷嘗試打破街機遊戲的世界紀錄,他們在遊戲中找回自己的尊嚴,贏得人們的尊重,同時也為了創造更高的記錄而絞盡腦汁。

劇情梗概

遊戲之王The King of Kong (2007)遊戲之王The King of Kong (2007)

《遊戲之王》講的是兩個男人爭奪《大金剛》遊戲之王頭銜的戰爭。原來自任天堂遊戲《大金剛》(DonkeyKong)1980年面市以來,美國有著不少玩家都在追求追高分記錄保持者這一稱號。比利·米歇爾1982年以87.3萬分創下紀錄之後,近20年來一直無人超越這一分數。直到新世紀,一個靦腆、甚至有點悲情的西雅圖男人史提夫·韋伯終於打出了90多萬分成為新紀錄保持者。

有趣的事情就從這時開始出現,傲慢的米歇爾得知遊戲之王名號易主開始用各種言語攻擊韋伯,甚至拆開韋伯所用的遊戲機試圖找到他作假的證據。韋伯則默默用各種方法證明自己有實力超越米歇爾。當韋伯的新紀錄被肯定之後,事情又峰迴路轉……兩個男人你追我敢,就只是真誠地希望自己能成為《大金剛》遊戲之王,期間有各種人士出現在他們周圍,包括家人、朋友、忠實信徒、各懷鬼胎的《大金剛》遊戲冬粉,甚至還有遊戲結果權威裁判。79分鐘的故事簡直比金庸故事裡的“華山比武論劍”還盪氣迴腸。

幕後故事

塞斯·戈頓真的完全抱著講述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這樣的心態來完成這部電影的。他也是在紐約一個朋友那裡聽到有關“世紀機王”的故事後覺得很有趣才產生做這部電影的念頭。

然而,很明顯這樣一個題材如果拍成劇情片的話,出來的效果可能會和科恩兄弟1994年的那部《金錢帝國》一樣精彩,然而導演最終選擇以紀錄片的方式來展現這個故事。

這大概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資金不足這個客觀問題,其次是導演塞斯·戈頓先前真的沒拍過劇情片。他做過製片人、視覺特技師還有攝影師,前面提到那部《閉嘴·唱歌》的攝影就是塞斯,而導演方面,他也只拍過兩個小短片,但有趣的是短片都是喜劇。《遊戲之王》是塞斯導演的第一部長片,雖然以紀錄片的方式呈現,但塞斯對喜劇類劇情片的掌控能力也通過這個另類紀錄片展示出來。這是事實,不信看看塞斯目前在籌備的第二部長片《四個聖誕節》,就是一部正宗的喜劇類劇情片,而且看看演員名單,瑞茜·威瑟斯彭、約翰·法弗洛、文斯·沃恩、羅伯特·杜瓦爾、茜茜·斯派克……這些一人就能挑起一台大戲的好萊塢紅人都紛紛加盟塞斯的第一部劇情片,可見他們都通過《遊戲之王》看清塞斯的實力。這也難怪,連紀錄片都能拍得劇力十足,好萊塢大牌對塞斯青睞有加也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影片評析

《遊戲之王》海報《遊戲之王》海報

從故事就可以看出,《遊戲之王》與以往常見的紀錄片很不相同。一般紀錄片都頗似新聞中的深度報導,就一個重要或流行或被忽視的總之有新聞價值問題進行調查研究,以紀實的方式展現出這一問題的多面性以及影響,譬如邁克·摩爾導演的一系列電影,諸如《大亨與我》(通用汽車公司壓榨工人的問題)、《華氏911》(美國政府反恐政策內幕)、《神經病人》(美國醫療保險體系的不合理),理察·林克萊特的《快餐國家》(漢堡快餐的衛生問題)、還有今年達利爾·羅伯茨導演的《美國美容》(審美觀導向與美容行業的暴利),這些電影都是以特定的關乎國計民生的議題為主題。像邁克·摩爾這類紀錄片導演,都頗有社會鬥士的感覺,因此他們的紀錄片充滿著硝煙與火藥的味道,相當犀利,也很搶眼,因此,目前這類紀錄片比較容易受到關注。

其次還有一類紀錄片偏向文藝類的,最吸引眼球的莫過於一系列以著名樂隊成長曆程為題材的紀錄片,譬如馬丁·斯科塞斯的《鮑勃·迪倫:沒有回家的方向》以及今年以滾石樂隊為題材拍攝的《閃亮之光》,還有芭芭拉·科波勒與西莉亞·佩克2006年推出的講述“南方小雞”樂團因政治言論被美國社會封殺3年的故事為題材的《閉嘴·唱歌》。這類紀錄片都頗為私人化,導演大多都是對某樂隊很有愛的那種人,該類紀錄片本身就是為特定冬粉群而拍的,因此影響不大。

近年來還有另一類頗受歡迎的紀錄片,生物與環保類。譬如《帝企鵝日記》,這部記錄片其實都有點類似劇情片,因為導演通過配音將片中的企鵝擬人化,講述一個生動的故事。環保類的則有《麻煩的真相》、《第11個小時》這類。歸結起來這類紀錄片更像是科普節目,不過隨著話題的熱度升溫,此類紀錄片也能在市場占到一定份額。

粗略總結一下目前市面上較為常見的美國紀錄片3大類型,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想說如今這部《遊戲之王》獨立於3大類型片之外,頗為特立獨行,而且假如拋開實名、實地、實物拍攝這些紀錄片硬指標,光從內容來看的話,《遊戲之王》完全可算得上是部充滿黑色幽默的劇情片,而且情節相當跌宕起伏。

塞斯·戈頓完全是以做劇情片的方式來組織整個劇本,他將重點放置在塑造兩個角色身上。一個遊戲記錄保持者,同時也是一家大的醬料公司老闆比利·米歇爾,他自負、驕傲,留著長長頭髮以及絡腮鬍子,講話相當刻薄,然而在《大金剛》遊戲世界中,他是實力非凡的王,他自比為《大金剛》世界中的歐比旺·肯諾比。他有著一堆挑戰者,也有著一堆忠實信徒,他猶如這個遊戲世界中功力深厚的邪教教主。

另一個主角則是在中學當科學課老師的史提夫·韋伯。導演著重講述韋伯頗為悲慘的棒球運動員生涯、描繪他不苟言笑、靦腆害羞的個性。在父母與妻子孩子的身邊,韋伯儼然一個信心不足的小男人,然而他在自己車庫中的《大金剛》街機上找到了信心,開始走上與“世紀機王”比利競爭的征途。

與張狂的比利相比,韋伯儼然武俠小說中常見的那類歷經苦難、隱忍處事最終達成正果的主角,他甚至還會因為壓力過大而當眾哭泣。當然,這款“愚蠢的電玩”最終幫助他走出人生的陰霾,走出小屋結識更多的朋友,變成勇於挑戰自己的生活強人。他玩電玩、出書,同時與家人享受充滿陽光與海灘的生活,同時還與比利不停地競賽,相互刷新對方的新紀錄。

影評

《遊戲之王》絕對是一部在2007年被忽視的記錄片。

片子通過幾個遊戲迷不斷打破[Donkey Kong]這款遊戲的世界記錄,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龐大的遊戲世界

《遊戲之王》在一種懷舊的氛圍下展開,相信80年代的哥們都記得這款經典的黃卡遊戲,反正這款遊戲陪伴我度過了童年的很多時光。當時[Donkey Kong]絕對是有挑戰性的遊戲,每一次跳躍,每一次走位都務必做到精準、分毫不差,否則不但救不出自己心儀的公主,反而是自己會死翹翹。

這遊戲雖然讓人印象深刻,但對它的記憶是隱藏在心底的,在看《遊戲之王》之前我甚至“忘記”了這款遊戲的存在。這種忘懷也激發了我對片中幾位主角的欽佩。他們都是[Donkey Kong]的最高分數保持者,潛心研究這款遊戲,互相超越。

主角們都是我們身邊普通人,可那份執著注定了他們的不平凡。在旁人看來,他們的做法是不可理解的,但他們自己卻頗為自豪,那份堅忍與毅力本身就是值得敬重的。

記錄片從好多角度記錄他們,尤其是他們的生活,他們與周圍人之間的關係和評價,更重要的是他們如何的熱愛這款遊戲。從字裡行間我都能感覺到遊戲給他們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欽佩他們不折不撓的精神。

推薦一批很酷的紀錄電影

如果說:拍攝故事片的時候導演是上帝,而在拍攝紀錄片的時候上帝是導演。那么,無論是故事、人物還是形式都很“酷”的紀錄片,更是猶如得到了上帝之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