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目信息
書目:《元代戲劇學研究》
作者:陸林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內容簡介
《元代戲劇學研究》是南京大學陸林教授“十年磨一劍”的作品,該書有理有論,有史有據,構建了一個元雜劇的完整理論框架,是繼葉長海先生《中國戲劇學史稿》之後,在中國戲劇學和元代戲劇研究領域的重大收穫。
學術價值
這本書令人振奮之點,首先在於他所選取的視角很特殊。從上編的《元代戲劇學史論》來看,作者並沒有像一般的史論那樣,著眼於從時間的流程對元雜劇的起源、發展及其流變進行整體的分析,也沒有採取以往研究的老套路:從時代背景、社會因素等方面來鋪敘元代戲劇產生、發展、高潮乃至衰落的原因,而是代之以戲劇學家為出發點,將他們置於大文化背景下,結合個人的人生遭遇和思想情感,通過對他們的戲劇思想的剖析來探討戲劇理念在元代的演化過程。這就宛若串聯起一顆顆的珠子,將元代戲劇思想的衍生軌跡清晰地勾勒出來,從而使得我們對元代戲劇思想的演變有了一個更為直觀感性的把握。這就是寧宗一先生所說的“歷史性的研究與邏輯性的建構相結合的獨特視角”(寧宗一《元代戲劇學研究·序》),將巨觀問題散化到一個個具體人物身上,通過對個體的分析來展示巨觀全景。在這裡,作者採用了理論闡釋與實證考據相結合的方法,這也正是此書貫穿始終的一個原則,這樣既避免了單純的理論闡述所帶來的空洞枯燥,同時也不會忽視對理論的系統構架。兩者相互印證,使得整部作品因此顯得血肉豐滿,厚實有力。
其次,他具有全面的研究意識。作為一種大眾喜聞樂見的戲劇樣式,元雜劇當時極受人們歡迎,上自宮廷的達官貴人,下至市井的街頭百姓,雖說還沒有繁榮到如希臘悲劇那樣觀戲有戲劇津貼,但不可否認在當時觀賞雜劇已成為一種帶有風俗化的普遍傾向。人們的踴躍參與再加上劇作家的傾情創作、演員的精心表演使得雜劇在元代風靡一時,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應該說,這些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可以使得元代戲劇學的研究向立體化、縱深化發展,但是在以往的研究中,這些都被忽視了。即使有的著作有所涉及,也只是流於一般性的介紹、鋪述,缺乏系統的理論梳理,而陸林在下編《元代戲劇學專論》中從戲劇史論、功能論、作家論、創作論和表演論五大塊,對元代戲劇理論進行了專門的論述,以期從多角度對元雜劇進行深入而精微的解讀。在這裡,他相對淡化了對創作個體獨立性的論述,而主要從巨觀入手,從社會學、敘述學、語言學、音韻學、心理學以及闡釋學與接受美學等層面對雜劇進行了探討,一方面再現了元代濃郁的文化氛圍與人世百態,另一方面梳理了元代戲劇在各個方面上的成就,不論是雜劇的社會功能、藝術成就,還是其內部的規律技巧、表現形式,抑或是劇作家的創作心路、表演者的演繹手法都給予了謹慎的定位和恰如其分的評價。這就使得陸林的《元代戲劇學研究》有史論又有專論,有敘有議又有考證,在不忽視既有的重要範疇的同時又有所創新,有所開拓,從而規劃了一個元雜劇的完整理論構架。
在今天,中國戲劇獨立於西洋劇、梵劇的獨特戲劇理念與審美價值已經是世所公認的了。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關於中國戲劇的種種界說,我們仍不免借重於許多西洋劇名詞和概念。陸林所做工作的重大意義在更深的層面上說就是追本溯源,廓清了許多歷史迷霧,為我們呈現出了一個頗為可信的中國戲劇在成熟之初的理念形態。讀過此書的人都認為陸林所做的理論闡發是堅實的。
戲劇研究書目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劇、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本任務來盤點國內著名戲劇研究書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