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對古代文學作品的研究應該分為兩個大的領域,一是對於基本事實的確認,一是對於作品的分析鑑賞。前者應持客觀的態度,一絲不苟地考據清除,而後者卻可以而且應當是主觀的審美活動,毋需定於一尊。本書自覺地用新的時代精神和審美趣味去感受古代作家,評價古代喜劇作品。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中國古代戲曲,歷史悠久,遺產豐富,為近代、現代戲曲的發展,提供了題材廣泛的大量劇目和多方面的藝術經驗,對於這批優秀的戲曲遺產,向來學者曾從不同角度去整理它,研究它,取得了不少成績。但是,根據悲劇、喜劇的美學理論對它們進行整理、研究的工作,還僅僅是個開端。

對於中國古代戲曲的分類,前人已經有了初步的探索。宋元人就曾把金院本分成、『上皇院本』、『題目院本』、『霸王院本』、『諸雜大小院本』等類別(見陶宗儀《輟耕錄》);把元代雜劇分成『閨怨雜劇』、『駕頭雜劇』、『綠林雜劇』、『貼旦雜劇』,『花旦雜劇』等不同種類八見夏伯和久青樓集移》)。明初,戲曲理論家朱權又把雜劇分為、神仙道化』、『隱居樂道』等十二科(見朱權《太和正音譜鑼》)。他們主要是隊題材或角色行當去分。明人又從文辭、音律上把當時的傳奇作家分為臨川派、吳江派,把元雜劇作家分成本色派,文采派。到了近代,由於外國戲劇理論不斷介紹到國內來,人們開始試用歐洲關於悲劇,喜劇的美學概念來論述中國古典戲曲。我國近代戲曲研究創始人王國維就曾經說過:《竇娥冤移,久趙氏孤兒》、『即列之於世界大悲劇中,亦無愧色。』穴王國維戲曲論文集》第一O六頁)新中國成立後,運用悲,喜劇理論評論中國古典戲曲的論文逐漸增多,有人也試圖根據悲、喜劇的不同性質加以分類,可惜都沒有深入系統地進行下去。

悲劇、喜劇的理論屬於歐洲傳統的美學範疇,它究竟適用不適用於中國古代戲曲呢?我們認為,有適用的,也有不適用的。作為一種美學理論,它是從社會生活和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戲劇作為一種藝術,歸根結蒂采源於現實生活。中國古代戲曲是古代中國人民生活的反映。生活中本來存在著悲劇性或喜劇性的現象,這些現象必然會反映到戲曲作品中來。這就決定了中國古代戲曲必然有悲劇和喜劇的存在。歐洲關於悲劇和喜劇的理論,它的基本原則同樣適用於中國。但它不是從中國古代戲曲創作和演出中總結出來的,中國古代戲曲家也沒有受歐洲戲劇理論的影響,而是按照自己對生活和藝術的理解,運用自己民族的藝術形式——戲曲,進行創作和演出。因此,運用歐洲的戲劇理論來研究中國古代戲曲是有益的、必要的,但又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從自己民族的戲曲藝術實踐出發,進行研究和總結,同時借鑑歐洲的戲劇理論,作為自己的參考。

中國戲曲雖然成熟於十二世紀到十四世紀的宋元時期,它的若干藝術因素卻經歷了一千多年的萌芽與醞釀。以喜劇而論,遠自公元前五,六世紀,宮廷中就曾豢養一些俳優,專以簡單,滑稽的人物扮演,供帝王,貴臣玩弄。為了使這些會說話的玩偶在宮廷貴族面前出盡洋相,給自己開心,他們從民間挑來的俳優,大都是身長不滿三尺的侏儒。然而這些俳優的見識和口才,卻高出於許多宮廷貴族之上,他們有時還能在滑稽調笑中,諷刺那些宮廷貴族的愚蠢。秦漢時期,俳優之風更盛。民間也出現了嘲弄東海黃公的角觚戲和《鳳求凰》,《陌上桑》等喜劇性的歌曲。南北朝到唐的參軍戲,則是吸取了宮廷里俳優、侏儒的諷刺手法,由一個叫做參軍的角色裝作呆頭呆腦的貴官,一個叫作蒼鶻的角色裝作機靈活跳的奴僕,讓裝官的參軍在蒼鶻的挑逗之下,出盡洋相,演出一場場引人發笑的短劇。宋代雜劇、金元院本里有更多受到人民民眾喜愛的諷刺性劇目。可惜這些劇作的底本幾乎都沒有流傳下來,今天我們僅能從有關記載中,約略考知一部分劇目的故事梗概。流傳到今天的,主要是元明清三代的部分雜劇、傳奇作品。在這些寶貴的戲曲遺產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稱作喜劇的。
……

戲劇研究書目

戲劇舊時專指戲曲,後用為戲劇、話劇、歌劇、舞劇、詩劇等的總稱。本任務來盤點國內著名戲劇研究書目。
《西廂彙編》
《古都西安長安戲曲》
《吡陵曲壇掇錄》
《太原戲曲史》
《蘇州梨園》
《寧波崑劇老藝人回憶錄》
《戲曲與浙江》
《中國戲曲史論集》
《中國古代戲曲史論》
《中國古代曲學史》
《關漢卿戲劇集》
《中國戲曲發展史》
《中國戲曲史論》
《中國戲劇史論考》
《中國戲曲發展史綱要》
《古本董解元西廂記》
《琵琶記討論專刊》
《中國戲曲史略》
《中國戲曲》
《中國戲曲史漫話》
《中國百戲史話》
《中國悲劇史綱》
《天寶遺事諸宮調》
《南北皮黃戲史述》
《宋元南戲輯佚》
《說唱藝術奇葩—敦煌變文選評》
《元明清禁毀小說戲曲史料》
《明雜劇史》
《元雜劇與元代社會》
《元代戲劇學研究》
《元代雜劇藝術》
《元雜劇論》
《元雜劇史》
《梁辰魚集》
《宋元南戲考論續編》
《南戲新證》
《戲文概論》
《宋金雜劇概論》
《清都散客二種》
《冒鶴亭先生年譜》
《清代戲曲家叢考》
《明清戲曲家考略》
《元曲家考略》
《清中葉戲曲家散論》
《蘇州劇派研究》
《明清之際蘇州作家群研究》
《洪升年譜》
《李漁美學思想研究》
《李漁新論》
《李漁〈閒情偶寄〉曲論研究》
《李漁研究》
《李漁評傳》
《張岱研究》
《金瓶梅和湯顯祖》
《論湯顯祖及其他》
《湯顯祖研究資料彙編》
《古劇考》
《京劇流派劇目薈萃》
《青陽腔劇目彙編》
《中國古典戲曲劇目匯考》
《聊齋志異戲曲集》
《聊齋俚曲選》
《中國十大古典悲喜劇集》
《中國十大古典悲劇集》
《中國古代歷史劇研究》
《紅樓夢戲曲集》
《醉鄉記金鎖記》
《斷髮記金丸記》
《黨人碑琥珀匙》
《鸞篦記醉菩提》
《阮大鋮戲曲四種》
《張鳳翼戲曲集》
《湯顯祖戲曲集》
《幽閨記·琵琶記》
《宋元四大戲文讀本》
《車王府曲本菁華宋卷》
《新校元刊雜劇三十種》
《首屆元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下冊)》
《元曲聚珍》
《琵琶記版本流傳研究》
《鄭廷玉集》
《李行道孔文卿羅貫中集》
《元本琵琶記校注》
《吳昌齡劉唐卿於伯淵集》
《明清戲曲史》
《明清傳奇研究》
《湖南戲曲史稿》
《石君寶戲曲集》
《元曲選外編》
《宋金雜劇考》
《中國戲劇學史稿》
《劉知遠諸宮調》
《中國戲劇史》
《崑劇演出史稿》
《宋元戲曲史》
《永樂大典戲文三種》
《中國戲曲通史》
《董解元西廂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