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祥麟》

《侯祥麟》

侯祥麟,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委員。曾名侯波,廣東汕頭人,1912年4月4日生。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隨後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學所研究實習員,重慶西南運輸處煉油廠副工程師,雲南光華化學公司精製部主任,重慶兵工署煉油廠正工程師等職。

基本信息

《侯祥麟》《侯祥麟》
片名侯祥麟
英文名:Hou xiang lin
導演孫曾田
出品人楊步亭 潘志忠
製片人韓三平 蔣益民 王元晶
總策劃董慶九 關曉紅 俞明康 蔣協助 史東明
片長:100分鐘
上映時間:2007年11月
類型:劇情/人物
發行:北京眾道電影發行有限公司
榮獲:第十二屆電影“華表獎”記錄影片題名獎

概述

侯祥麟,中國化學工程學家,燃料化工專家,中國科學院化學學委員。曾名侯波,廣東汕頭人,1912年4月4日生。1935年畢業於燕京大學化學系。隨後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化學所研究實習員,重慶西南運輸處煉油廠副工程師,雲南光華化學公司精製部主任,重慶兵工署煉油廠正工程師等職。1945年赴美國留學,在卡內基理工學院當研究生,發表、焦反應活性指數的測定和微型填料的液液萃取等論文,獲該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1949年任麻省理工學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員。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大連石油研究所研究員,石油工業部技術司副司長,石油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在此期間,主要負責石油工業科研隊伍、機構的組建和科研計畫的管理;參加歷次國家和部門科技發展規劃的制訂以及實施過程中的部署和協調;組織領導重大煉油新技術的科研攻關會戰,這些新技術在生產上的套用,使中國煉油技術接近當時世界水平,並實現了石油產品立足於國內;領導解決了中國噴氣燃料的特殊技術問題;組建隊伍,研製並及時提供飛彈、核子彈等尖端武器所需的各種潤滑材料。1978~1982年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主管科技工作兼管煉油生產。後任石油工業部科技領導小組副組長、科技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第一屆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第二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並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委員。曾當選為中共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學院第一屆主席團成員,中國石油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曾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數篇、文章多篇。主編出版了《中國頁岩油工業》一書。

內容簡介

侯祥麟是一位可親可愛可敬的世紀老人。
他的一生始終將個人命運同祖國的命運聯繫在一起,這也是那一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共同特點;他的一生也在中國的石油石化事業的發展中得到推進。
影片以人物為線索,重視人物與祖國命運與石油石化發展的關係處理,強調歷史感和國際化視角,分為三個部分描述侯祥麟作為紅色科學家、產業科學家、戰略科學家的形象。每部分選擇重大事件突出表現人物的一個精神側面。第一部分選擇航空煤油生產技術的突破和為"兩彈一星"研製特種潤滑油戰役,表現侯祥麟對黨對人民矢志不移、終生不悔的堅定信念。其中對他青年入黨經歷的回述,凸顯他作為一個紅色科學家的典型特徵。對他留學期間肩負黨的使命,力勸一批學成人員歸國的描述,表現黨培養科技人才的深謀遠慮和侯老為此所做的巨大貢獻;第二部分選擇"五朵金花"和"用好一億噸原油"課題,表現侯祥麟嚴謹務實的科學態度和自主創新的奮鬥精神。其中描述侯老在文革期間的經歷,表現侯老對共產主義堅定的信仰及人格;第三部分選擇"世界石油大"和"可持續發展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事例,展現侯祥麟高瞻遠矚的戰略胸懷和無私奉獻的崇高品格。把侯祥麟從作為戰鬥在第一線的科研人員、到組織指揮幾百人協同作戰的管理者,再到為一個行業、一個國家的命運作規劃的戰略科學家的個人成長史放在祖國百年風雲的大背景上展開,在中國的石油石化事業的發展中推進,完成人物精神的多側面表現,從而塑造侯祥麟一個立體的大寫人生。
他在60年代領導完成了流化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延遲焦化及生產工藝等若干煉油技術的科研攻關,使中國煉油工業的生產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批導研究解決了國產噴氣烯料腐蝕燃燒室的特殊技術問題,領導研究並組織生產了國防技術所需的新型潤滑材料,為我國國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寶貴的貢獻。

角色簡介

《侯祥麟》《侯祥麟》
侯祥麟個人簡介
1912年出生於廣東汕頭
1931年考入燕京大學化學系
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湖南四川雲南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
1944年赴美留學 獲得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
1948年獲美國卡乃基理工學院研究生院化學工程博士學位。後任美國麻薩諸塞理工學院燃料研究室副研究員。
1950年回國。歷任清華大學教授,石油工業部生產技術司副司長、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院長、副部長,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中國石油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石油工業部科技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國科學院化學部委員。
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
為發展中國煉油工藝新技術,研製航空煤油和合成油脂等新產品作出了貢獻。
中國石油化工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他是一位鶴髮童顏、目光坦蕩的九旬人,也許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兩個比喻來概括他的人生:如果說二十世紀是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一處“險灘”,他就是挺立在這段激流中勇敢的弄潮兒;如果說石油是共和國生生不息軀體裡的“黑色血液”,他就是源源不斷為之輸送“新鮮血液”的“造血人”…… 

所獲獎項

《侯祥麟》《侯祥麟》
石油加工科學技術獎
侯祥麟基金是用侯祥麟院士所獲得的何梁何利獎金和中國石化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以及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捐贈成立的。其宗旨是:為實施科教興國偉大戰略,鼓勵優秀青年報考我國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領域本科學習深造;激勵我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石油加工領域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後以及畢業後繼續在本學科領域工作的35歲以下的優秀青年科技人員,立志獻身於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
侯祥麟基金獎每年頒發一次。
獎勵學科在基金《管理章程》和《評獎辦法》中稱為石油加工(含天然氣)領域,是指石油煉製和生產石油化工基本原料方面的技術,包括工藝、化學工程、催化、催化材料、產品、分析、自動化、設備……。
1986年曾獲義大利通用石油公司頒發的第一屆恩里科·馬泰伊國際科學技術獎。
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獎馬太依國際科學技術獎(義大利)等多項獎勵。
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部級獎勵成果580多項。

幕後故事

微笑,純真的微笑。
93歲的侯祥麟,臉上常常盈滿孩童般無邪的容。“人生的風風雨雨都已過去,我的心境一片明朗和寧靜。”鏘鏘心語,飽蘸著濃濃的平和,一種曾經滄海的平和。明德惟馨,寧靜致遠,雲水之風悠悠然……
責任
一次調查為中科院解決5億元經費身為一代宗師,幾十年來,侯祥麟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參與各種社會事務。擔任全國政協委員15年,侯祥麟這個委員當得很稱職。上個世紀80年代,侯祥麟曾組織一些委員,對一些中科院研究所的儀器設備進行調查。當獲悉其中很多已不堪使用時,侯祥麟甚為痛心。“再不加大投入,科研的滯後將積重難返。”他們立刻形成調查報告,提交國務院。國務院很快批下來5億元經費。這對當時囊中羞澀的中科院而言,不啻雪中送炭。調查研究,撰寫報告,出謀劃策。在繁忙的專業研究之餘,侯委員在社會活動的新崗位上頻立

《侯祥麟》《侯祥麟》
新功:《關於科研院所進入大中型企業問題的調查報告》、《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科技體制改革》……15間,侯祥麟參與組織了眾多建言獻策,為有關部門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除此之外,侯祥麟還擔任了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委員等一大批社會職務,老人的退休生活繁忙而充實。“社會活動”——侯祥麟不大習慣這個稱呼,“還是'社會服務家’來得好。”在侯祥麟看來,能夠為他人服務,實在是一種快樂。
風度
慨捐百萬家產,甘當幕後英雄1986年7月8日羅馬巴比雷尼宮。義大利總統科西加親自向第一位獲得“馬太依國際獎”的中國科學家侯祥麟表示熱烈祝賀,以表彰其為中國煉油和石化科技事業做出的重要貢獻。一回國,侯祥麟就把25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給國家。作為中科院的資深院士,按規定侯祥麟每月可領百元交通補助費,但他堅辭不受,再三催促,才被迫領來,攢夠整數交黨,一次便交了8000元。1981年春,廣東老家傳來訊息,縣裡落實政策,將歸還侯家祖上的40多間房屋,價值百萬元以上,只需由侯祥麟簽字即可移交。思量再三,侯祥麟覆信:國家百廢待興,教育先行,房產宜辦教育,全部捐給國家……
對“利”如此,在“名”上,侯祥麟又何嘗不這樣?人們怎么也看不懂:1960年到1982年的22年間,這位石油科技界泰斗竟只發表了一篇論文!其實,侯祥麟也指導過很多人寫論文,但沒一篇署他的名。“他不讓署。”石科院燃料研究室原主任劉濟瀛感慨,“他把很多發表研究成果的機會讓給了年輕人,自己甘居幕後。”很多人為他在擔任石科院院長期間沒做科研題目而遺憾。他卻說:“作為一個科學工作者,我熱愛自己的工作。但我也是共產黨員,首先要服從黨的安排。為科技工作者服務好,為新中國的建設做出貢獻,這是我的使命。”
何等胸懷?何等風度?寬容,一個優秀科學家不可或缺的品質。侯祥麟身上,這一點表現得尤為明顯。“只要工作認真做了,哪怕做錯,也不應該批評。恰恰相反,還應該好好地鼓勵。”侯祥麟善於看到失敗的另一面,“至少,它降低了成功的成本。”
《侯祥麟》《侯祥麟》
惜才

60年代力薦20餘位年輕人當領導。長江後浪推前浪。在侯祥麟心目中,提攜後進、獎掖青年,播撒科學種子,須不遺餘力。多年來,侯祥麟一直為石化高層次人才後繼乏人而憂心忡忡。1996年,榮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的侯祥麟,領到100萬港元獎金後的第一件事,便是捐出50萬元設立“侯祥麟基金”。如今,在中石油、中石化和石科院的支持下,基金已發展至800元,獎勵石化英才227人。上個世紀90年代,作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員,侯祥麟針對當時科技界人才面臨“斷層”之虞,提出設立“優秀人才基金”。不久,“中青年優秀人才基金”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應時而生,科教界好評連連。兩年後,國務院據此批准設立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重才、愛才,侯祥麟更敢用才。1965年,在時任石科院副院長侯祥麟的舉薦下,20多位40歲以下的年輕人被推至領導崗位,其中包括3位副院長。“你們不僅要自己做出東西,更要讓下面的年輕人做出成績來。”這是侯祥麟對中層幹部常說的話——他看重梯隊的承繼。如今,侯祥麟當年傾力打造的石科院人才方隊早已枝繁葉茂,碩果纍纍:獲國家發明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7項,部級獎勵成果580多項。
真愛
頻“送”別人出國,偏不推薦女兒。在很多人印象中,侯祥麟“無情”。對身邊人要求之嚴,近乎苛刻。早年,兩個女兒讀大學,一個清華,一個鋼院。兩姐妹天天騎車,風雪無阻,決不允許蹭父親的公車。跟著他乾,升不“官”。他也從不為身邊人“說話”,五任秘書沒一個從中沾光。“原來不是沒有過想法,但現在回過頭來看,還真感激他。”秘書張寶文說,“他教會了我們憑真本事‘吃飯’。”對女兒,侯祥麟欠的“債”似乎永遠也還不清。“小時候的印象中,爸爸永遠都那么忙。”小女兒侯珉回憶,“別的孩子周末可以跟父母到公園玩,而爸爸好像從來就沒這個概念。”多少年,“侯祥麟”這三個字,在國際上可是響噹噹的。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他推薦了很多人出國留學,獨獨沒有推薦自己的女兒,“自己的事就讓她們自己去努力吧!”侯祥麟“親遠疏近”。對妻子,侯祥麟更抱有一種永遠的愧疚。“我能保持這樣的狀態,與我的夫人李秀珍女士的悉心照顧是分不開的。”在侯祥麟看來,這位偉大的女性不僅在事業上有所成就,而且主持著家庭的運轉從不懈怠,是全家的支柱。
癌症晚期,幾次化療,李秀珍身體極度虛弱。但每逢侯祥麟來醫院探望,她強忍巨痛,露出笑顏,甚至站起來,咬牙走上幾步,好讓年邁的丈夫寬心。2004年6月25日,侯祥麟在中南海匯報工作。當他結束匯報、趕到老伴病床邊時,她已處彌留之際。一個老人緊緊地握住另一個老人的手,久久不願鬆開——侯祥麟的胸口湧上一陣他從未有過的痛楚。兩個小時後,老伴撒手人寰。
大愛無形,真愛無聲。
“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如今,93歲的侯祥麟挺會趕“時髦”:不光能用電腦打字,還會上網、發E—mail。而他最愛幹的事,就是用MSN,與遠在大洋彼岸的小外孫女視頻聊天,共享祖孫天倫之樂。

媒體報導

侯祥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在京舉行 溫家寶聽取先進事跡報告並會見侯祥麟和報告團全體成員
新華網北京9月16日電(記者沈路

《侯祥麟》《侯祥麟》
濤、陳菲)侯祥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1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小禮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以普通聽眾的身份在聽眾席上聽取了侯祥麟同志先進事跡報告,並在報告會前親切會見了侯祥麟和報告團全體成員。溫家寶高度評價侯祥麟的先進事跡和崇高精神,號召大家向侯祥麟同志學習,大力推進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力量。
侯祥麟同志今年93歲,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學家,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煉油技術的奠基人。他以淵博的學識和全部的精力為我國石油化工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連日來,侯祥麟同志的先進事跡在全社會特別是知識分子中引起了強烈反響。
溫家寶在會見侯祥麟和報告團全體成員時,關切詢問侯老的身體狀況,並和他親切交談。溫家寶說,侯老最常講的兩個字是平凡,但是在平凡中有不平凡的事跡。侯老的可貴之處就是這么多年一貫堅持為國家為人民的理想和信念,一貫堅持獻身科學,用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為人民服務。做一時容易,做幾十年難,做一輩子更難,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報告會在人民大會堂三樓小禮堂舉行。上午9時,當溫家寶攙扶著侯祥麟,和報告團全體成員一起走進會場時,全場響起了熱烈掌聲。
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侯老”的老戰友、85歲的師昌緒,首先以“我所認識的侯祥麟”為題作了開場報告。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副院長趙文智,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原院長李大東,侯祥麟原秘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機關行政事務中心副主任張繼光,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親身感受,從不同角度充滿感情地展示了侯祥麟報效祖國、鞠躬盡力、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銳意進取、勇攀高峰、自主創新的科學人生,淡泊名利、無私奉獻、忠於人民的崇高品格……這些感人肺腑的事跡深深打動著現場每一個人,許多人不禁熱淚盈眶。
報告會結束前,當侯祥麟走上主席台和大家見面時,溫家寶等起立鼓掌,青年科技者向侯祥麟獻上鮮花。侯祥麟表示,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我一生沒有什麼傳奇色彩,也沒有突出的事跡。如果說有點成績,也是和同事們一起努力的結果。我的所作所為,無非是一名共產黨員所應盡的責任。我和石油打交道已經60多年了,預期在我的餘生還會保持這個深厚的緣分,我為自己一生所從事的科學技術工作感到欣慰。
《侯祥麟》《侯祥麟》

溫家寶等再一次帶頭起立,長時間熱烈鼓掌,對侯祥麟的崇高品德和奉獻精神表示敬意,向報告團成員表示感謝。
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紀委副書記何勇,國務委員陳至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等出席報告會並參加了會見。報告會由中紀委中組部中宣部、中央先進性教育活動領導小組、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聯合舉辦,中宣部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胡振民主持會議。
矢志薪火傳承 屢屢捐助科教
1986年7月8日,在義大利羅馬的巴比雷尼宮,侯祥麟從義大利阿吉普公司董事長手中接過一尊"征服宇宙"銅雕、馬太依國際獎證書和2.5萬美元獎金,以表彰侯祥麟為中國煉油和石化科技事業作出的重要貢獻。義大利總統科西加親自上台向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中國科學家侯祥麟表示熱烈祝賀。回國以後,侯祥麟即把所獲2.5萬美元獎金全部捐給了國家,作為用來購買國外科技圖書的專用資金。
半個多世紀以來,侯祥麟篳路藍縷,啟山奠基,為中國石油、石化和科技事業作出了開拓性貢獻,他自己則是操守廉潔,克己奉公,多次捐出所獲獎金和家產財物,支援國家教育事業和石化高科技人才的培養。
早在1950年,侯祥麟準備回國時,就未雨綢繆,花費大量積蓄購買了一批科技書刊,共裝13箱帶回國內,全部捐給了石油科學研究院圖書館。這些圖書資料對我國煉油科技研究事業的開展發揮了很大作用。
侯祥麟1955年任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按規定每月可領取百元交通補助,可他堅持不去領取,經再三催促,他才領來,但並不花用,攢在一起都交了黨費,一次就交了8000元。"文革"期間,他曾被扣發工資,落實政策後,他將補發6000元工資,全部交了黨費。
80年代初,侯祥麟家鄉政府為侯氏家庭落實政策,準備歸還其祖上在廣東揭陽留下的祖屋、花園等房產。老家的侄輩、侄孫輩來京,請求侯祥麟這位大家長簽字,以期收回後,分一部分歸他們使用。但侯祥麟卻說服他們,把這些房產全部捐給地方政府,不留尾巴。他說現在國家辦教育事業困難很大,家鄉學校的條件也較差,咱們把這些房產捐了用於辦學校,為教育事業出把力吧。
《侯祥麟》《侯祥麟》
侯祥麟的一生與教育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的父親終生從事教育工作,家裡有了積蓄,他首先想做的事情就是辦學校。侯祥麟畢生的一個強烈願望就是為教育做一件事。侯祥麟基金的設立使他實現了這個願望。
1996年10月17日,侯祥麟榮獲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他是獲此獎勵的3位中國著名科學家之一。獎金領到後,他仍然沒有個人花銷的安排,首先想到的是要為培養石化高層次後續人才出把力。他決定捐出50萬元人民幣,在中國石化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和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協助下,設立了隸屬於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的侯祥麟基金會,旨在激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煉油與石化專業的高層次人才積極進取,攀登高峰,為促進我國石油化工工業的發展作出貢獻。1998年5月,第一屆侯祥麟基金獎頒獎大會在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舉行。侯祥麟親自向獲獎者頒發了獲獎榮譽證書和每人20000元人民幣獎金。侯祥麟基金至今已頒發7次,共獎勵227人,其中本科生118人、碩士65人、博士25人、博士後6人、青年科技人員13人。目前,"侯祥麟基金"已發展到800萬元。
侯祥麟院士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第一屆委員;1986年中國科協成立振華基金會(今中國科技發展基金),他是副理事長之一。目前,由侯祥麟院士主持的還有兩個專項基金:一是"李成智西洋棋基金"。該基金是新加坡華人李成智先生資助中國西洋棋事業的,旨在促進中國西洋棋水平的提高,侯祥麟院士任主任委員。二是中國科技館基金,成立於1994年,對推動全社會關心和支持科普教育和科技館事業,最佳化社會科技教育環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侯祥麟任會長。
1998年6月,國務院決定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設立資深院士制度。侯祥麟同時成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和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他在同記者談話中表示完全擁護國務院決定,支持兩院院士制度改革。擔任資深院士以後,將集中精力,發揮特長,做好科技諮詢、學術交流和科普宣傳工作。
國家科委發明評選委員會的評審工作是很累人的事情。由於
《侯祥麟》《侯祥麟》
涉及全國大多數學科和專業,每次評審都有數百項之多。這就要求主持人不僅學問淵博、知識面廣,而且要辦事認真、公正。侯祥麟對各學科組的初評結果,尤其他兼任組長的化學化工組的項目,都一一認真研究,逐條細摳,嚴謹辯問,堅持標準,嚴格把關,按原則辦事。
編書也是一種苦差事,自80年代中期以來,侯祥麟主編和參編了多部大型專業著作,主要有:《中國大百科全書·化工》、《中國煉油技術》、《中國頁岩油工業》、《中國軍事工業·石油》、《中國煉油技術新進展》(英文版)、《英漢石油大辭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發展史》等。這些書少則四五十萬字,多則幾百萬字。侯祥麟對每本書的各個章節都與參編者認真研究,議定提綱,提出指導性意見。對初稿他總是細緻審看,親自查找資料,糾正錯漏,進行修改或提出修改意見。有的書按照他的要求反覆多次修改,直至他認可為止,並為多部書親自撰寫了序言。在他嚴謹治學態度影響下,這些書都以很高質量出版,受到讀者和專家的好評。
溫家寶親切看望著名科學家侯祥麟和王大珩
新華網北京5月25日電(記者 孫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25日上午分別來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侯祥麟和王大珩的,親切看望這兩位為新中國科技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著名科學家
在看望侯祥麟和王大珩時,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向兩位科學家致以親切的問候,對他們不顧年事已高仍然十分關心和支持國家科技事業的發展表示感謝。他希望兩位科學家健康長、生活愉快,為我國科技事業發展獻計獻策。
上午9時20分許,溫家寶首先來到91歲的侯祥麟家中。溫家寶緊緊握住侯祥麟的,親切地詢問老人的生活和身體情況。
作為我國煉工業科技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侯祥麟院士1950年從美國留學回國後,先後在清華大學、石油工業部等任職,曾出任石油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石油化工總公司技術經濟顧問委員會首席顧問,中國石油學會第一、二屆理事長、名譽理事長,世界石油大會中國國家委員會主席等,領導完成了一系列重大煉油技術課題,為推動我國煉油工業技術水平進入世界先進行列做出了突出貢獻。儘管他年屆九旬,但仍十分關心我國石油工業的發展。
侯祥麟家陳設簡樸的客廳里,擺放著幾盆粉紅色的康乃馨,生機盎然。看到侯祥麟老人身體健康、思路清晰,溫家寶十分高興。在客廳里,溫家寶與侯祥麟一起坐在沙發上,促膝談心。侯祥麟對總理在百忙之中來看望自己感到高興。他說,近一個時期,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全國人民抗擊非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全國人民更加增強了戰勝非典的信心。溫家寶說,中央領導也十分掛念老科學家們的身體健康。我們要認真落實各項防治非典的措施,鞏固成果,防止反覆。
石油資源的開採、規劃和儲備等問題,是溫家寶與侯祥麟十分感興趣的話題。溫家寶認真聽取侯祥麟的建議,並就一些技術問題與老人進行討論。溫家寶說,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石油消耗增長很快。我們一定要從中國的實際出發,做出詳盡的戰略規劃。他希望侯祥麟發揮自己的專長,在這方面多做貢獻。
《侯祥麟》《侯祥麟》

隨後,溫家寶又來到王大珩院士的家。王大珩是國內外著名的套用光學專家,是我國“863計畫”的倡導者之一。1948年從英國留學回國後,曾先後在長春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哈爾濱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任職。1986年當選為中國科協副主席。他為我國套用光學、光學工程、光學精密機械、空間光學雷射科學和計量科學的創建和發展做出傑出貢獻。
在王大珩家,溫家寶仔細詢問了王老身體和起居的情況,讚揚他88歲高齡仍壯心不已,十分關心國家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這種精神十分可嘉,令人敬佩。溫家寶說,“王老最近就加快我國航空工業發展給我寫了一份建議,今天我專門來聽您的意見”。王大珩看到自己的建議引起總理的重視,十分高興。他向溫家寶詳細闡述了有關意見和建議。他說,中國大力發展航空工業,國家要在開發、預研、人才培養等多方面予以傾斜。溫家寶認真傾聽,並不時就有關問題與王老交流。
溫家寶說,我國幅員廣闊,一定要發展自己的航空事業。這方面,我國擁有一大批訓練有素的人才和較好的基礎。航空工業今後的發展要著重解決好規劃、體制和人才問題。我們正在研究和制定新世紀的科技規劃。這個規劃包含許多重大科技研究項目,一定要把科學家們好的建議吸收進來。
在看望兩位科學家途中,溫家寶還在北京北濱河公園和中科院宿舍區下車,與市民們親切交談。
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長徐匡迪等陪同前往看望。
“金花”燦爛的科技人生--記世界著名石油化工科學家侯祥麟
在中國的石油化工領域,提起煉油技術,不能不說到“五朵金花”;提起“五朵金花”,不能不說到侯祥麟。
打開中國石化技術發展史,可以清晰地看到:“金花”儼然已成為新中國石化技術的一個代名詞:從上世紀60年代煉油技術的“五朵金花”到80年代石化技術新的“四朵金花”,還有其他若干的“金花”,它們鑄就了中國石油化工技術的輝煌。一路下來,伴隨著“金花”的燦爛,可以看到一個人的身影,那就是世界著名的石油化工科學家,我國石油化工技術的開拓者之一,我國煉油技術的奠基人--侯祥麟。
今年93歲的侯祥麟,年輕時目睹了祖國和人遭受的苦難,他從小立志勤奮學習,為改變國家面貌不懈努力。青少年時代,從篤志理化專業到投身革命事業,始終把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置於個人命運之上。
新中國成立後,侯祥麟從海外留學歸來,開始了他長達半個世紀為石油化工事業嘔心瀝血的歷程。侯祥麟參與了煉油科技立足國內這一方向性決策的制定和實施,發揮了關鍵作用,他組織領導的“五朵金花”、航煤等科技攻關項目的成功,推動和促進了我國煉油科技的成長和發展。他參與國家《關於合理利用一億噸石油的若干建議》調研,對中央發展石油、石化工業和能源事業的決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2年,侯祥麟退居二線,但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開始了另一個“黃金時代”,作為中國石化和中國石油兩大公司的顧問,繼續推動中國石油石化工業的發展。同時,與其他5位科學家發起,建議成立中國工程院。侯祥麟矢志薪火傳承,心繫祖國未來,以個人獲獎獎金,設立侯祥麟基金鼓勵青年高層次人才儘快成長,為國家作貢獻。耄耋之年,接受溫家寶總理的囑託,參加“可持續發展油氣戰略研究”。

精彩劇照

 

《侯祥麟》《侯祥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