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職能
中宣部的主要職能是管控意識形態、新聞出版甚至教育方針。它對中國大陸與媒體、網路和文化傳播相關的各種機構的監督以及對新聞、出版、電視和電影的審查,另外對國務院組成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和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也有監督權,在省級及省級以下文化與廣播電視行政管理機構由同級黨委宣傳部管理。第一,負責指導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學習和宣傳;
第二,負責引導社會輿論,指導協調中央的各新聞媒體做好新聞宣傳工作,搞好輿論引導;
第三,從巨觀上指導精神文化產品的創作和生產;
第四,規劃和部署全局性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務;
第五,受中央的委託,協同和會同有關部門對我們宣傳文化系統的重要崗位的領導幹部進行管理。聯繫宣傳文化系統的知識分子,協助有關部門做好知識分子的工作;
第六,負責提出宣傳文化事業發展的指導方針。指導宣傳文化系統制定政策和法規;同時還要按照中央的統一工作部署,做好宣傳文化系統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工作;
第七,為中央領導和中宣部領導的決策和指導全局工作提供輿情信息的服務,並且要負責組織協調和指導宣傳文化系統的輿情信息工作;
第八,負責文化體制改革,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業的改革和發展的調研,提出政策性的建議。這是中宣部主要的八項職能。
第九,貫徹落實黨的宣傳工作方針,擬訂新聞出版業的管理政策並督促落實,管理新聞出版行政事務,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新聞出版事業、產業發展,監督管理出版物內容和質量,監督管理印刷業,管理著作權,管理出版物進口等。
第十,管理電影行政事務,指導監管電影製片、發行、放映工作,組織對電影內容進行審查,指導協調全國性重大電影活動,承擔對外合作製片、輸入輸出影片的國際合作交流等。貫徹落實黨的宣傳工作方針,擬訂新聞出版業的管理政策並督促落實,管理新聞出版行政事務,統籌規劃和指導協調新聞出版事業
第十一,關於新聞出版管理方面的主要職責是,、產業發展,監督管理出版物內容和質量,監督管理印刷業,管理著作權,管理出版物進口等。
機構改革
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發了《 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新聞出版管理職責劃入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國家新聞出版署(國家著作權局)牌子。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電影管理職責劃入中央宣傳部。中央宣傳部對外加掛國家電影局牌子。組成部門
新聞局中宣部下設機構,局長為明立志
新聞閱評組
中宣部下設機構,隸屬新聞局之下,不定期發行內部刊物《 新聞閱評動態》,該組組長劉祖禹,正局級閱評員柴全經。
其他
此外,中宣部內設機構有辦公廳、幹部局、研究室、理論局、宣傳教育局、新聞出版局、文藝局、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辦公室、文化體制改革辦公室、機關管理局等。
現任領導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部長:黃坤明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王曉暉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宣傳部副部長:聶辰席、蔣建國 、 徐麟、孫志軍、慎海雄 、莊榮文 、 梁言順。
歷任部長
李達(1921年8月—1922年7月,以主任身份)蔡和森(1922年8月—1923年6月,往後曾轉任委員)
羅章龍(1924年5月—1925年1月)
彭述之(1925年2月—1927年3月,以主任身份)
瞿秋白(1927年4月—1927年4月,於武漢漢口,以原委員身份晉升)
蔡和森(1927年5月—7月)
瞿秋白(1927年8月—1927年10月,此為中央臨時政治局負責人身份之兼任)
羅綺園(1927年11月—1928年6月)
蔡和森(1928年7月—1928年10月)
李立三(1928年11月—1930年12月,此期間中宣部曾更名為中央宣傳鼓動部)
沈澤民(1931年1月—1931年4月)
張聞天(1931年4月—1934年12月,其間曾由楊尚昆或潘漢年暫任)
吳亮平(1935年1月—1937年7月,後由張聞天兼任,吳轉任副部長)
張聞天(1937年7月—1942年12月)
陸定一(1943年1月—1952年12月)
(註:1943年—1945年8月曾隸屬於精簡後的中央宣傳委員會之下,初期曾由凱豐任代理部長。)
習仲勛(1953年1月—1954年6月)
陸定一(1954年7月—1966年12月)
陶鑄(1966年12月,1967年初被四人幫實行軍管,部門在四人幫倒台後解散)
耿飆(四人幫倒台後成立之中央宣傳組)
張平化(1977年7月—1978年12月)
胡耀邦(1978年12月25日—1980年3月12日)
王任重(1980年3月12日—1982年4月)
鄧力群(1982年4月—1985年8月)
朱厚澤(1985年8月—1987年2月)
王忍之(1987年2月—1992年12月)
丁關根(1992年12月—2002年10月24日)
劉雲山(2002年10月24日—2012年11月21日)
劉奇葆(2012年11月21日—2017年10月)
黃坤明(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