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小說]

《人到中年》[小說]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人到中年》是一部切中時弊、引起巨大反響的現實主義作品,刊於《收穫》1980年第1期,是中國當代作家諶容的代表作品。小說以其鋒利的筆法真實地再現了中年知識分子工作中和生活的艱難處境,真切地描寫了他們的苦衷和理想,熱情地謳歌了他們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深刻地剖析了圍繞知識分子,特別是中年知識分子的問題所反映的種種社會疾患。

(圖)《人到中年》《人到中年》

本文刊於《收穫》1980年第1期,是中國當代作家諶容的代表作品。諶容的《人到中年》是一部反映中年知識分子,引起巨大反響的現實主義作品。小說以其鋒利的筆法真實地再現了中年知識分子工作中和生活的艱難處境,真切地描寫了他們的苦衷和理想,熱情地謳歌了他們為國家為人民鞠躬盡瘁的獻身精神,深刻地剖析了圍繞知識分子,特別是中年知識分子的問題所反映的種種社會疾患。

作者簡介

諶容,原名諶德容,當代著名女作家。1936年10月3日出生於湖北漢口。祖籍四川巫山縣。出身於國民黨政府高級官員家庭。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成都、北平、重慶巴縣等地輾轉遷徙中度過,斷續念國小和國中。

代表作代表作

1951年到重慶西南工人出版社門市部當營業員,不久調西南工人日報社讀者來信組工作,工余廣泛涉獵蘇聯文學和解放區文學作品,同時自修俄語和高中課程。1954年考入北京俄語學院。1957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62年被機關精簡到北京市教育局。1963年自費到山西汾陽縣農村深入生活,次年調回北京,嘗試話劇創作。1968年到北京郊區通縣插隊。1973年春調北京市第五中學任俄語教員。1975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她的處女作長篇小說《萬年青》。1976年再次去山西鄉寧縣體驗生活。1978年出版長篇小說《光明與黑暗》。1979年發表中篇小說《永遠是春天》,引起文壇注意,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0年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問世,使她蜚聲文壇。該篇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一等獎。1980年至1989年,她先後創作發表了中篇小說《白》、《讚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楊月月與薩特之研究》、《錯,錯,錯!》、《散淡的人》、《獻上一束夜來香》、《懶得離婚》、《得乎?失乎?》以及《褪色的信》、《關於仔豬過冬問題》、《減去十歲》等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其中,《太子村的秘密》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懶得離婚》獲1987—1988年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減去十歲》獲1985—1986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堪榮一家堪榮一家

寫作背景

(圖)《人到中年》諶容

1980年,一篇嘔心瀝血的中篇小說《人到中年》帶給中國文學界不小的震動,作者諶容也因之蜚聲中外。有人稱《人到中年》是諶容一部心靈史,人們似乎從小說主人公陸文婷身上找到了諶容生活的軌跡。

小說中的陸文婷是一位中年女醫生,面對生活里的種種苦難、困厄、不幸和煩惱,她總是以一種少女初戀般的熱情肩擔生活的重負,忍受生活的磨難,毫無怨言甚至沒有厭煩之感。她儘管身體垮下來,幾乎喪失了生命,但最後不僅戰勝了工作、經濟、家務的重荷,而且戰勝了病魔和死亡。

陸文婷的形象是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縮影,也是一個中國母親的寫真。

諶容就是這樣的一個勇於承受生命之重的母親。

諶容原名叫諶德容,祖籍四川巫山,1936年10月出生於武漢,“七七事變”爆發後,家人帶著她來到成都和重慶,在顛沛流離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代。1951年她讀中學時因為家境突變而輟學。當時只有13歲的諶容,先是到書店當營業員,後來又到報社當了幹事。1954年,諶容考入了北京俄語學院學習俄語。畢業後,她被分配到了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擔任俄文編譯工作。後來諶容因患神經官能症,身體越來越差。正巧遇到國家機構精簡,被下放到農村勞動。

諶容和范榮康(本名梁達)結婚後,共育有二子一女:梁左、梁天和梁歡。由於丈夫工作繁忙,兒女又小,諶容勇於承擔生活的重壓,把母親的角色發揮到了極致。

當時他們家的經濟來源極有為限,為了節省開支,她去商場買了一台縫紉機回來,全家人的衣服幾乎由她全包了。

諶容身體一向不好,但有一種極頑強的毅力,能自己辦的事絕不麻煩別人。有一次他們搬家,為了不影響丈夫工作,她不聲不響地打包、裝箱、收拾,不但一個人把家給搬了,而且把新家的粉刷得雪白。

諶容為家務忙活的同時,並沒有忘記她執著的創作,一有空她就趴在桌上寫作。諶容對文學有一種固執的偏愛,但把名利看得很輕。1964年起,她一連寫了三個劇本,都沒能公開發表,但她對此並不介意和埋怨,依然保持著健康的心態,勤奮地工作。諶容善於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開掘出重大的社會主題,追求小說的詩意美和藝術表現的新穎獨到,格調清新明麗、委婉細膩、樸實深沉。1980年,她的《人到中年》以意識流的寫作手法,以一種浪漫主義的理想態度來觀照生活,由於手法“怪異”和表達的思想觸痛了一些人的神經,因此在文藝界引起爭議,一些人對她施加壓力,她曾陷入深深的苦悶和迷惘之中。但經過反覆思考,她很快從困惑中掙脫出來。後來這部小說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一等獎,由她改編的同名電影曾先後獲金雞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百花獎。

內容概要

(圖)諶容作品諶容作品

眼科女大夫陸文婷仰臥在病床上,昏迷中回憶起她一個上午在好友姜亞芬協助下接連做3個眼科手術而終於病倒的情景。眼科主任孫逸民翻閱陸的病歷,“心肌梗塞”四個字把他嚇住了。他讓剛離開歇一會兒的陸的愛人傅家傑進病房來。陸在昏睡中追憶她與傅戀愛的甜蜜日子。孫主任回憶18年前24歲的陸文婷在醫學院畢業後被挑選在眼科任住院醫的經過及陸對病人高度負責的表現。朦朧中,陸憶及趙院長請她承擔給焦成思副部長做左眼白內障摘除手術的任務,焦的夫人秦波對陸卻百般挑剔,引起焦的不滿,可陸大夫仍然心平似鏡。陸說服農民張老漢留院做眼角膜手術,說服小女孩王小嫚做斜眼矯正手術。陸得知小女兒佳佳病倒在託兒所,她仍忙到下班後才匆忙趕去將女兒抱回家。兒子園園該上學了卻未吃上午飯,她只好讓他買了燒餅一邊吃一邊上學去,自己也啃著兒子買回的乾硬的冷燒餅趕去醫院上班,將女兒交託給好心腸的鄰居陳大媽照看。就這樣,18年一貫制的“住院大夫”、工資56元半、四口人擠住在12平米小房裡的陸文婷,天天往返奔波於醫院和家庭之間,放下手術刀拿起切菜刀,脫下白大褂繫上藍圍裙,還常常鑽研業務到深夜,進行著分秒必爭的戰鬥”,顧不上給女兒佳佳扎小辮兒,也無錢給兒子園園買一雙白球鞋。她用瘦削的雙肩默默地承受著工作和家庭的雙重重擔,承受著各種突然的襲擊和經常的折磨。這天晚上,姜亞芬和丈夫劉學堯大夫帶著滷菜和葡萄酒到陸家作出國前夕的告別,舉行了一次含淚的晚宴,席間傾訴著中年知識分子“外有業務重擔,內有家務重擔;上要供養父母,下要撫育兒女”的“超負荷運轉”的艱難窘境和內心苦悶。

客人走了,孩子睡了,陸文婷為丈夫變得蒼老而深感心酸和自責。陸躺在病床上,昏沉中眼前閃爍著秦波那兩道嚴厲的冷冷的目光。那是在焦副部長住進醫院的那天上午,秦波纏著陸大夫反覆考慮給焦做手術時會出現的各種可能,要求成立“手術小組”,討論和制訂“手術方案”。交談中,焦回憶10年前“文革”期間他被打成“叛徒”後進該醫院做右眼白內障摘除手術時年輕女大夫斥退造反派的驚心動魄的情景,後來陸承認那位大夫就是自己。傅家傑呆坐在陸文婷的病床頭,回想陸病倒的頭一天晚上,她絮完他的棉衣又去醫院查看病人,回來後她安排專攻金屬力學的丈夫搬到研究所去住,好讓他把8小時變成16小時,從而有所作為。中年科技人員傅家傑“文革”中把自己改造成一位“家庭婦男”,做著男女粗細的各種雜活,在家中連一張可以寫字的桌子也沒有,只好在床鋪上展開書籍,寫作科學論文,力求補回損失了的10年時間。第二天,傅搬到研究所了,陸一個上午連續給焦成思、王小嫚和張老漢非常成功地做完眼科手術,而她自己卻患心肌梗塞而病倒。

為送妻子上醫院急診,傅打電話給汽車公司叫計程車,對方冷冷他說“要等半個鐘頭”,就把電話掛了;給陸所在醫院打電話,眼科辦公室沒人接,院汽車隊回答“沒有領導批的條子,不能派車”,院政治處回答“請你和行政處聯繫一下吧”,行政處根本沒有人接電話,最後總算求助於馬路上一輛小卡車司機將陸拉進醫院急診室。陸躺在病床上,回憶自己孤獨、悲涼的童年,又仿佛聽見佳佳和園園在呼喊“媽媽”,佳佳要梳小辮兒,園園要買白球鞋。

啊,家傑追來了,呼喚著“文婷,你不能走..”;穿著白大褂的亞芬、老劉、趙院長、孫主任,穿著病房衣服的焦成思、張老漢、王小嫚,還有許多認識和不認識的眼科病人都喊著:“陸大夫!陸大夫!”陸大夫的心臟停止了跳動。緊張的搶救開始了,病人的心臟又開始了跳動,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王小嫚、張老漢都哀求護士允許自己進去瞧一眼陸大夫。秦波來醫院看望陸文婷,走出病房後她批評趙院長怎么平時不關心陸大夫這樣的人才!望著秦遠會的背影,傅家傑問孫逸民她是誰?孫皺了皺眉頭答道:“一個馬列主義老太太!”陸文婷的病情略有好轉,但仍仰臥在病床上,目光呆滯,令人膽寒心碎。傅家傑見病房門口推走一位死者,死者的女兒和丈夫痛不欲生的哭喊,像一把刀刺進他的胸瞠,他一頭撲在陸的枕邊,反覆呼喚陸“你活著”,並用10多年前曾打開陸的心房的裴多菲動人的愛情詩句,希望喚起她最美好的回憶,喚起她對生的欲望和勇氣。陸終於開口說話,叮囑丈夫給園園“買一雙白球鞋”、給佳佳“扎小辮兒”。兩天以後,傅家傑收到姜亞芬自首都機場寄給陸文婷的一封長長的告別信,信中回憶了她們深厚的友情和艱難苦澀的人生歷程,表達出對陸的敬佩之情,訴說了自己和丈夫為何非出國不可的苦衷,表示“不管我的雙足走向何方,我都不會忘記故國的恩情”、“相信我們會回來的”。一個半月以後,陸大夫病體初愈,被允許出院。傅家傑細心地替妻子穿上棉毛衣和藍布棉猴,圍上駝色大長毛圍巾。趙院長、孫主任,內科和眼科的一些同志們,跟在陸的身後,看著她一步一停地沿著長長的甬道走向門外。雨後的陽光格外明媚,冷風也呼嘯著迎面吹來,傅家傑倍加小心地攙著妻子,迎著朝陽和寒風朝前走去。門外石階下停著一輛黑色小臥車,那是趙院長親自打電話向行政處要來的。陸文婷大夫靠在丈夫臂上,艱難地一步一步朝門外走去..

藝術特色

(圖)《人到中年》《人到中年》

《人到中年》在藝術表現上非常新穎、獨特,不同凡響,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者善於借鑑並創造性地運用“意識流”手法。作者在《編輯和我》一文中說,她在這篇小說中採用“那種顛顛倒倒、虛虛實實的寫法”,是試圖“在中篇小說的結構方式上作一些突破”。小說開篇就把仰臥在病床上、處於病危昏迷狀態中的眼科女大夫陸文婷推到讀者面前,一下子緊緊揪住了讀者的心。然後,作者通過陸文婷昏迷中的意識活動,通過在病房護理或探望她的親人、朋友、同事、領導的言談、舉止、表情與回憶,從不同側面和角度,將陸大夫對待事業、工作、愛情和家庭的態度與感情,將她生活經歷中最動人的部分,一樁樁、一件件、一個畫面一個畫面地映現出來,使讀者清晰地看到陸文婷豐富的精神世界。作者打破了中國歷代小說大都按人物活動發展的時空順序結構故事的傳統寫法,既寫人物眼前的實況,又寫人物的回憶、聯想、想像與幻覺,以人物的心理意識活動為中心來布局情節,展開畫面,表現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使讀者感到非常親切、自然、樸實、新鮮動人,別開生面。作者對“意識流”手法的運用不是生吞活剝,而是經過了咀嚼和消化,真正化成了自己的藝術血肉,因此寫得是那樣得心應手、天衣無縫,那樣大膽、巧妙和富於獨創性,從而使這篇小說創造出一個深邃的藝術意境,開闢了一片迷人的藝術天地,讓讀者充分地窺見到其中活動著的各種人物心靈的奧秘。同時,作品中還借鑑了中國歷代小說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通過對比描寫,通過環境、氣氛的烘托等手法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的豐富經驗。這就使作品寫得巧而奇,讓人耳目一新,又很適合中國讀者的審美心理習慣。小說中蘊含著作者強烈的民族詩美意識,而又與“意識流”手法自然融合,使人物心靈深層的光彩鮮活地閃耀了出來。陸文婷的情操、品種、氣質以及她與傅家傑的愛情,確實是一首優美的詩,作品中反覆出現的裴多菲的詩句和北海雪景,十分貼切地烘托出這種優美的詩的意境。

鑑賞

(圖)諶容諶容

小說開頭的精彩,也在於它是將人物意識的流動用富於詩意的語言,甚至用相當講究的對仗和鏗鏘的音律表現出來。作品中節與節之間的轉換,首尾的照應,也都是別出心裁的。正因為如此,所以這篇小說看似處處有意識的流動,而又無處不是作者從塑造人物形象、充分顯現人物心靈的需要出發,對意識活動進行精心的提煉、剪裁和裝置,真是精雕細琢,而又宛如天成。總之,《人到中年》藝術表現的成功,就在於作者吸取了中外文學創作技巧的精萃,熔為一爐,銳意創新,取得了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這篇小說除在藝術表現手法上的驚人突破外,它的成功是多方面的。在勇敢、及時而又較準確地反映新時期現實社會問題方面,它是一個新的開拓和突進。整個作品格調深沉、構思奇特,布局嚴謹,細節生動傳神,語言清麗明快。特別是,小說中所描繪的女大夫陸文婷和“馬列主義老太太”秦波,具有相當深刻的典型性,在中國當代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獨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朱寨在《留給讀者的思考——讀中篇小說〈人到中年〉》一文中談到,就形象的豐滿和深度來說,陸文婷這個人物是作者“從生活的隱蔽處發掘出來”的“一個新的藝術典型”;秦波這個人物,作者“主要是通過她圓滑含蘊的措詞,拐彎抹角的試探,和顏悅色中的威脅,革命詞藻下的冷酷,揭示出一個掩飾在革命面紗下面正在喪失革命精神的發霉的靈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