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村的秘密》是中國當代作家諶容的代表作品。通過對太子村支部書記李萬舉以“糊弄”極左領導來實現對民眾“三不糊弄”的生動描寫,反映了不正常年代裡正常的人們以不正常的手段求得生存的苦澀現實。作品以狀告李萬舉的三封匿名信促使縣委領導三次去太子村調查為線索,採用“座談會記錄”、“調查報告”、“日記”等多種表現形式,穿插一些人物小故事,一步步引出太子村“三不糊弄”的“真經”,生動刻畫了李萬舉、劉大媽、魯二嬸等人物形象。大量採用北方農民熟悉的語言及民眾的口語,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
作者簡介
諶容(1936~ )當代女作家,漢族。原名諶德容。原籍四川巫山,生於湖北漢口。1957年畢業於北京俄語學院,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音樂編輯和翻譯。後當過中學俄語教員。曾三次到農村體驗生活和勞動。任作協北京分會專業作家、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諶容1964年開始創作,1980年因發表中篇小說《人到中年》而蜚聲中外,獲中國作家協會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一等獎,由她改編的同名電影曾先後獲金雞獎、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和百花獎。她的作品曾多次獲獎。出版有長篇小說《萬年青》、《光明與黑暗》,小說集《永遠是春天》、《讚歌》、《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諶容小說選》、《諶容中篇小說集》,以及《諶容集》等。中篇小說《人到中年》 、《太子村的秘密》分別獲全國第二、三屆優秀中篇小說獎。她還發表過一些散文。諶容善於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開掘出重大的社會主題,追求小說的詩意美和藝術表現的新穎獨到,格調清新明麗、委婉細膩、樸實深沉。
寫作背景
諶容是一位有首沉重的社會責任感的作家,也是當代作家中以創作題材取勝的作家之一。《人到中年》發表以後,她繼續聚焦社會現實問題,揭露尖銳的社會矛盾。70年代末、80年代初,剛經“文革”洗劫的中國大地還殘留著“左”傾的餘毒,對“左”的清算是各行各業卸除思想包袱、輕裝上陣、快速發展的首要條件。中篇小說《真真假假》、《太子村的秘密》都涉及這方面的現實問題。《真真假假》寫某外國文學教研室為批評許明輝一篇文章召開了三次學習會,小說鋪寫了會議的全過程,主要突出了知識界對“左”傾思想干擾文學批評的焦慮;《太子村的秘密》雖然寫的是農村基層幹部李萬舉如何在政治動亂中既“緊跟”了形勢又發展了生產的秘密,但從李萬舉機智地以各種方法來對付“左”的那一套荒謬做法的過程中,也揭示出了“左”傾工作作風對發展生產的阻礙作用。內容概要
1978年8月初,一封匿名信投寄到清明縣委領導的手中,狀告太子村黨支部書記李萬舉一貫陽奉陰違,欺上瞞下,是一個“代代紅”、“風派人物”,比如“文革”初期熱情支持紅衛兵“大串連”,結果“別的村打死了地富沒人敢埋,而太子村的地富個個活得挺結實”;又比如“批林批孔”、“批鄧”、“批‘四人幫 ’”,每次“抓革命”都能“促生產”,李得勢是因為縣委個別人是他的“後台”。新來的縣委書記馮振民將這封信批轉給長期扶植太子村這個“典型”的縣委副書記齊悅齋,意思是可派人下去調查一下。由齊一手提拔的縣委辦公室主任邱炳章幫助齊分析了寫這封匿名信的背景和意圖,勸齊多留幾個心眼。齊派邱去太子村作調查。邱在太子村開了一大座談會,背靠背聽取幹部、社員、黨團員、復員軍人對李萬舉的反映,重點調查了“批鄧”的問題。三天后邱給縣委寫了一個書面報告,匯報了關於李萬舉的作風、“批鄧”和“代代紅”三個方面的調查結果,弄清了問題,認為李“屬於好的或比較好的幹部”。可是不久,第二封匿名信於9月初又寄到縣委領導手中,信里指責邱主任“打著調查的旗號,實際只走了個過場”、“由於有邱主任的撐腰,李萬舉氣兒愈來愈粗”,並進一步揭發李“階級路線不清”,“和地富吃喝不分,還給反動地富子弟說媒拉縴喝喜酒,平常派工,給地富子弟派甜活兒”。馮振民拿著這封信找齊悅齋商量此事值不值得查下去?最後馮決定再查一次,並派齊親自去一趟。齊悅齋到太子村後,日記中記下了9月9日至14日六天中自己活動的情況及感受。大隊把齊安排在貧農劉大媽家裡住。進村第二天一早,齊鬧了一個笑話,他幫村西頭一個正往家挑水的老太太把水挑進家,原來老太太是地主李強福的老婆。在村里串門中,齊聽社員們一致反映李萬舉是個好人,“一心為集體”。齊參觀了隊上的豆腐房,管豆腐房的小伙叫李承德,得知太子村比較富同副業搞得好關係很大。李強福到處放風說齊書記對他怎么好,一進村就去看他,還幫他們家挑水。劉大媽把這個情況通報了李萬舉等大隊幹部。老隊長吳有貴建議開個四類分子會,給他們訓話。李萬舉說:“開!階級鬥爭不抓是不行!”9月13日,齊著重了解了李萬舉給地富子弟說親、到地富家吃喝的問題。通過調查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太子村19個到了結婚年齡的地富子弟個個都結了婚。其中李承德國中畢業,心靈手巧,是個能幹的小伙子,蓋了三間瓦房,不缺錢也不缺糧,就因家庭出身不好,提了幾門親都吹了。最後李萬舉托魯二嬸給他說了媒,可對方父母擔心姑娘來李家因出身不好受人歧視。當女方及其父母來李家相親那天,李萬舉跟女方家說半天好活,還陪著吃了一頓飯,那家人才應了這門親事。李承德終於結了婚,生了兒子。李萬舉根本不認為這有什麼錯,還向齊講出一條條理由,齊承認李講的還是有一定道理的。9月14日,齊參觀了大隊果園,了解到果園建成的經過:太子墓周圍方圓幾十畝地,歷來被視為“聖地”,成了禁區。1958年大煉鋼鐵,這塊地上的樹幾乎被砍光。1960年開始鬧災荒,李萬舉當選支書,提出把這30畝地建成果園,支部同意,可很多社員由於迷信卻反對。後來李萬舉開了個社員大會,抓了個地富分子說“果園不能建、怕太子怪罪”的破壞話,批了一通,又假說太子給他託了個夢,讓建果園。於是1962年果園建成了,年年給社員帶來現金收入,成了隊上的“搖錢樹”。齊悅齋在太子村召開的幹部會和社員大會上,都肯定了支部工作的成績,也提出了一些意見,然後回縣城了。10月中旬,縣信訪組收到第三封匿名信,信中指出齊書記之行仍屬失敗的範圍,已成了李萬舉的“保護傘”,建議縣委再次派人前往,學習宋江三打祝家莊的精神,深入調查,熟悉盤陀路,才能轉敗為勝。經縣委常委會討論,馮書記決定太子村就不去查了,將第三封匿名信存檔。年末,縣委花了一個星期學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轉過年來,中共中央作出關於地主、富農分子摘帽問題的決定。清明縣委常委分片包乾,晝夜兼程,貫徹執行中央這一重大決策。馮振民同太子河公社書記周永茂一塊到太子村,找大隊幹部開會討論摘帽問題。圍繞著該不該給李強福摘帽的事,大隊幹部同周永茂進行了爭執。周不同意給李摘帽。馮讓周回公社,自己在村里住一宿。馮住劉大媽家,從劉口中了解到李強福的家世和表現。晚上,復員軍人顧秋實主動找馮書記反映自己不同意給李強福摘帽的意見,其理由主要是自己曾聽李強福講過李萬舉抓他說“太子村想建豆腐房,那是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句反動話的“新動向”後才建起了豆腐房,唱了一出“周瑜打黃蓋”的戲。顧此認為“那過去隊上抓階級鬥爭就是假的”。李萬舉一人坐在家裡炕上發愣,他回想起1974年“批林批孔”,收自留地,割資本主義尾巴,家家戶戶窮得叮噹響,於是想出建豆腐房的“高招”。李強福在家中同老婆反覆琢磨,終於來到李萬舉家,想問問給自己摘帽的事,被李萬舉批了一頓,走時,李萬舉又對他說:“踏實回去睡你的覺!摘帽的事兒,有人作主。”馮書記分別找魯二嬸、李強福、李萬舉、吳有貴、肖美鳳(團支部書記)等人調查了李強福的表現和大隊建豆腐房時李萬舉抓“階級鬥爭”的情況。李萬舉承認自己“抓階級鬥爭是假,建豆腐房是真”。當天晚上馮振民回縣裡。三大後大隊張榜公布了縣革委批下的太子村地富分子摘帽的名單,其中有李強福和他老婆。摘帽工作完成後,縣委開了總結會,馮書記談到:“看起來,過去我們唱的很多高調,逼著下邊的同志造了假。這就造就了一批像李萬舉這樣的幹部。他們有真假兩手,用來對付我們。而我們呢,常常以假作真。這不能不說是個很深刻的教訓。”李萬舉來縣城,馮振民招待他晚餐,齊悅齋和邱炳章奉命作陪。席間,李萬舉再三推辭,終於還是吐出了“肚子不能糊弄”、“莊稼不能糊弄”、“社員不能糊弄”的“真經”。四天后,匿名者到縣委來主動承認自己寫三封信是為了引出“太子村的真經”,此人是太子村鄰隊賴家墳的農民賴家發,他從未見過馮書記。忙完春耕春播,縣委召開三級幹部會,馮書記讓李萬舉在大會上介紹了“三不糊弄”的“真經”。會後,報社、通訊社、電台、電視台的記者們,紛紛纏著要李萬舉介紹經驗,李無話可說。馮書記向記者們問道,“李萬舉每乾一件實事求是的事,都要玩一些弄虛作假的花招,這是為什麼?”沒有一個能回答。馮提出“一邊是‘三不糊弄’,一邊是‘都去糊弄’,這兩種完全相反的行為,集中在一個人身上,達到一種和諧的統一”、“李萬舉要講實事求是就得弄虛作假,通過弄虛作假才能實事求是”這樣一個“哲理性”的問題請大家思考。
作品鑑賞
《太子村的秘密》通過對太子村支部書記李萬舉以“糊弄”極左領導來實現對民眾“三不糊弄”的生動描寫,反映了不正常年代裡正常的人們以不正常的手段求得生存的苦澀現實。作品以狀告李萬舉的三封匿名信促使縣委領導三次去太子村調查為線索,採用“座談會記錄”、“調查報告”、“日記”等多種表現形式,穿插一些人物小故事,一步步引出太子村“三不糊弄”的“真經”,生動刻畫了李萬舉、劉大媽、魯二嬸等人物形象。小說將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期20餘年間廣闊的社會生活,放在“太子墓”傳說的悠久的歷史背景上,又濃縮在1978年8月至1979年春這半年多的時間裡,集中而又深刻地表現了中國當代歷史上極左錯誤在猖獗時遭抵制到逐漸被糾正的生動歷程。這種獨特的結構方式,較好地適應了作品所表現的獨特的生活內容。“要講實事求是就得弄虛作假,通過弄虛作假才能實事求是”這個被扭曲的時代生活所蘊含的“哲理”,被作家敏銳的藝術眼力所發掘,並從一個獨特的角度生動地藝術地表現了出來,使這部中篇成為新時期文學園地上的一朵奇葩。作家為了更好地表現被自己發現的這個富有特殊哲理性的獨特生活角度,採用了許多獨特的藝術手法。作品開篇以一封匿名信樹起懸念,接著出現第二封、第三封,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瀾跌宕,扣人心弦。小說中選取若干典型細節,如李萬舉支持紅衛兵“大串連”、送魯二嬸住醫院、開闢果園、建豆腐房、為李承德說親、給李強福摘帽等等,通過信告、調查、人物談話或對話等種種方式,反覆交待,層層剝筍,一件件逐步清晰起來。多種表現手法交織使用,使小說富於變化,搖曳生姿,增強了藝術吸引力。作品裡前面寫齊悅齋因匿名信而背思想包袱,邱炳章疑神疑鬼,後面寫匿名者來訪,露出了底牌,首尾照映,不點自明,藝術構思縝密而細膩。小說中大量採用北方農民熟悉的語言及民眾的口語,洋溢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匿名信中那故作姿態、正話反說、反話正說、自我表白或旁敲側擊的語言,極富幽默感。為了將李萬舉這個人物形象塑造得豐滿而紮實,作家通過匿名者、縣至大隊的各級幹部、普通社員、地富子女乃至地主分子等各色人物的視角和語言,從不用側面來加以描繪,使人物呼之欲出,生動傳神,表現出一種特殊的生活智慧。作家是帶著深沉的摯愛之情來描寫李萬舉等人物形象的。諶容在她的反映農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說集《太子村的秘密》一書的《序》中說:“我的兒童時代,我的青年時代,一直到我進入中年之後,都曾有很長的時間生活在農村。我喜歡那些樸實、善良,有時候看起來似乎愚蠢,有時候卻又絕頂聰明的農民;我同情他們常常是非常坎坷的命運,真正清貧的生活和對於幸福的不捨的追求;我更欽佩他們在生活的激流中面對滅頂的惡浪,時而一閃身躲了過去,時而一個躍起撲上前去的勇氣和機智。”此言切切,透露出作家為什麼能創造出李萬舉這樣一些深蘊時代內涵和生活哲理的人物形象的真正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