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六世紀初,皇后卡絲玲不能生育,英皇亨利八世和卡絲玲離異,另立恩妮為皇后。恩妮有野心,想殺享利八世自立為王。1517年,恩妮的密謀敗露了,被享利八世送上斷頭台。恩妮執行死刑的當晚,亨利八世與第三個妻子祺恩結婚。祺恩在一次外出圍獵時,難產死亡,留下一子威爾斯。克倫威爾和大臣們從政治關係的角度考慮,奏請享利迎娶德國杏公主為皇后,亨利不同意。宮中大宴群臣,亨利八世酒性正酣,凱塞琳主動獻歌助興,深得亨利歡心。於是亨利派人趕赴德國,迎接杏公主結婚。亨利眷戀凱塞琳,凱塞琳與亨利近臣卡爾佩珀私通。杏公主與近臣潘耐爾私通。亨利八世和杏公主離婚,娶凱塞琳為皇后。凱塞琳私通事發,享利將二人處以極刑。亨利八世衰老了。杏公主來看他,建議他再立個皇后,享利謝絕。杏公主推薦孩子們的保姆,已不年輕而安分守己的卡塞菱。亨利同意,婚後兩人平穩地度過餘生。
獲獎情況
奧斯卡(美國電影學院獎)1934
最佳男主角查爾斯·勞頓
最佳男主角萊斯利·霍華德
最佳影片(提名)
幕後製作
本片導演亞歷山大·柯達(1893一]956)是英國導演兼製片人,先後在奧匈帝國、奧地利、德國、美國、法國從事導演工作。1932年,他和作家拉伊奧斯·比洛組織“倫敦影片公司”,發現了李思廉·霍華、費雯·麗、查爾斯·勞頓等一批銀壇巨星。柯達認為電影是宣傳和影響社會的有力手段。1933年到1956年的二十多年中,柯達獨立導演過六部影片。《英宮艷史》以成熟大師的穩建手法實現了他“創作宏大的英國電影”的宿願。1942年,英王授予他貴族身份和爵士封號。本片的成功依賴於男主角查爾斯·勞頓(1899-1962)。他1928年起開始拍電影,因主演《英宮艷史》(1933)獲得第6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他—生演了四十多部影片,是著名的“性格演員”,是美國電影中“演技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表演深邃有力穩健,善於從人物的感情出發,去表現人物的內在性格。
英國電影
英國人參與了電影的發明,1889年,W.多尼索爾普在英國製造了攝影機和轉動架,拍攝特拉法爾加廣場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發明了“動力燈”,拍攝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賽馬、牛津和劍橋兩校划艇比賽、基爾運河通航典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紀錄片,但當時沒有放映機,沒能及時映出。R.W.保羅1896年 3月26日在奧林比亞大廳里為觀眾作了電影的首次商業性映出,上映的節目是他自己拍攝的《多佛海的狂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