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
英國一小鎮的家庭主婦蘿拉進城採購,因取眼中煤屑結識中年醫生哈維。此後兩人每周四相見,感情日深,划船、看電影、共進午
餐。正當兩人在朋友家中難以自持時,朋友歸來衝散了他們的相會。蘿拉決心作正派人,在她堅持下哈維攜帶妻兒去了南非,她也強忍痛苦回到丈夫身邊。
本片通過一對中產階級男女第二春的經歷,從一個側面精當傳神地刻繪出二戰前後英國人的民族心態:一個“有教養”的英國人即便行為偶有出格,但積澱在其心靈深層的傳統理念終會占據上風,促使其自我克制不逾矩。
花絮
影片對二戰後倫敦的市井人生刻劃入微,兩位成年男女愛護家庭,但對平庸生活中難得擦出的愛火花也難以割捨,這部飽含濃烈傷感的電影是愛情電影中的佳作,1946年獲得了第一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片內男女主演的氣質和舉止甚至裁剪精緻的服裝,即使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時尚和高雅的。
戴維·里恩(David Lean,1908-3-25--1991-4-16) 這位傑出的英國導演生於蘇格蘭薩里郡的克羅伊登(Croydon),他家裡有著嚴格的宗教背景,而電影這個行業是不受歡迎的,不過這沒有影響戴維.里恩成為電影史上最著名的導演之一。在電影圈裡,他以精雕細刻而出名,而逼發演員的潛能更是他的特長。
戴維·里恩在20年代進入電影界,剛開始給攝影師當雜役,慢慢的又學會了剪接,後逐步升為助理導演。1930年任剪輯師。1935~1942年一直在愛爾斯垂攝影場當剪輯師,著名影片如《賣花女》、《侵略者》等都由他剪輯。在15年的技術和藝術實踐基礎上,1942年他與著名戲劇家N·科沃德合作導演了影片《我們為之而戰》(In Which We Serve 1942),這部影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而戴維·里恩也獲得了紐約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導演獎。1946年他執導了這部《相逢恨晚》(Brief Encounter,1946)
·本片選擇康福斯這個北部小鎮作為電影拍攝的外景地,這是因為戰時電力管制,在南部英格蘭拍片已是不可能。如今,那裡已因本片成為一個著名景點。
·拍攝這部影片的時候,扮演女主角的西莉亞·詹森37歲,男主角瑞克•霍華德卻只有29歲,整整比他影片中的情人小了八歲。
獎項
2009年 入選英國衛報25部最佳愛情電影
英國電影
英國人參與了電影的發明,1889年,W.多尼索爾普在英國製造了攝影機和轉動架,拍攝特拉法爾加廣場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發明了“動力燈”,拍攝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賽馬、牛津和劍橋兩校划艇比賽、基爾運河通航典禮。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聞紀錄片,但當時沒有放映機,沒能及時映出。R.W.保羅1896年 3月26日在奧林比亞大廳里為觀眾作了電影的首次商業性映出,上映的節目是他自己拍攝的《多佛海的狂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