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

《中國古代社會》

《中國古代社會》是作者何茲全的作品之一。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國古代社會》《中國古代社會》

本書是一部討論古代中國社會分期間題的專著。是著名歷史學家何茲全先生集幾十年研究的心得,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剖析古代中國社會歷史的力作。全書時限上自原始社會末期,下至魏晉南北朝。著者依據大量的史料,從國家形態、社會政治和經濟結構諸方面的發展變化綜合論述了古代中國社會從原始的氏族部落到早期的(即古代的)國家,到封建制國家的發展和衍變的歷程。本書是中國社會在漢魏之際進入封建時代這一學說的代表作。

作者簡介

何茲全,1911年生,山東菏澤人。著名歷史學家,1950年起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歷史系。主要致力於研究漢唐經濟史、兵制史、寺院經濟和魏晉南北朝史幾個方面,是我國魏晉封建說的創始者和代表者。

精彩書摘

一、早期國家的出現
(一)殷商社會和經濟

商是以今山東、河南、河北為主要活動地區的文化先進的民族。從商湯滅夏到紂被周滅掉,傳說有六百年(公元前16世紀到前11世紀)。在這六百年間,商在中原地區一直居於領導地位。它和周圍的族群常常有戰事,有的族群被它征服,有的畏勢向它臣服。 商人常常遷徙,在他們的歷史上有前八後五之說,以湯為界,在湯之前有過八次遷徙,湯之後又有五次。商人早期的都邑稱作亳。黃河下游今河北、河南、山東一帶以毫命名的地方有很多,有北亳、南毫、西亳,有燕亳,春秋時魯國有亳社。毫、薄、蒲、番,古音同,可以通用,稱作薄、薄姑、蒲姑、番的都可看作亳。古代民族遷徙,往往帶著他們居地的名稱。凡稱亳、薄姑、蒲姑、番的地方,大概都是商人居住過的地方。盤庚遷殷之後,殷民族才算定居下來。直到滅亡未再遷徙過。

商族遷徙的原因,有的說是避水災,有的說商族生活以畜牧為主,遷徙是逐水草而居,也有的說是由於內部政治鬥爭的需要。這問題還有待進一步去研究。

從卜辭和文獻記載看,商人的生產活動有狩獵、有畜牧,有農業、手工業。商代的青銅製造比起前代來有長足發展,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但商人的主要經濟活動是農業,時代越後,農業的地位越重要。盤庚遷殷時,農業的地位已比較突出了。《商書?盤庚上》記盤庚訓眾人說:“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汝有積德,乃不畏戎毒於遠邇,惰農自安,不昏作勞,不服田畝,越其罔有黍稷。”

20世紀《詩經》文學及相關研究

現代《詩經》學由相互關聯的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文獻的整理和考訂;第二個層次是《詩經》文學及相關學科;第三個層次是《詩經》學術史研究。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的基礎,第三個層次為《詩經》學提供借鑑,第二個層次是全部《詩經》學的中心。第一、三兩個層次都為這箇中心提供服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