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朱炳祥編
版次: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8
所屬分類:圖書> 文學 >中國文學>中國古代詩詞>(分類細分與勘誤)
內容介紹
《詩經》是中國詩歌由口頭創作轉化為書寫文學的第一部詩歌集,被稱為中國文學的光輝起點,中國詩史和中國文學史都是從它開始記述的。由口頭歌謠創作向書寫詩歌的轉化,是一個漫長的若干萬年的發展過程,探討原始歌謠的起源、功用、本質及其在發展中一次次的質的飛躍,溯本清源,可以獲得兩個重要的答案:一是在我們民族文化的土壤上,三百篇是歷史的必然產物;二是包蘊在三百篇藝術中的遺傳基因,是詩歌文學的本質的品格,它們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升華,終於建構了我們民族三千年光輝燦爛的詩史。
朱炳祥先生的新著《中國詩歌發生史》,正是研究中國原始詩歌的起源和發展,所以是一部很有意義的專著。
目錄
《中國詩歌發生史>序
引言
第一章 問題的歷史
第一節 古代研究摘要
第二節 現代研究撅英
第二章 材料與方法
第一節 材料的困惑
第二節 多重文化時空層疊與整合
第三節 “發生學還原”的方法
第三章 符號的生成及其一般特徵
第一節 人類符號器官的形成及其功能的產生
第二節 符號的一般特徵
第四章 漢語的起源及“歌”“詩竹發軔
第一節 漢語的發生學道路
第二節 原始漢語的詩性特徵
第三節 一個實證性的個案分析
第四節 “歌”“詩”發軔
第五章 巫術咒語歌一中國詩歌發生 第一形態
第一節 巫術觀念的產生
第二節 巫術咒語歌的形態
第三節 “賦”之生成
第四節 “比”之原始
第六章 圖騰親情歌一中國詩歌發生 第二形態
第一節 從巫術觀念到圖騰觀念
第二節 圖騰親情歌
第三節 《詩經》興象的實證分析
第四節 “興”之釋義與原始審美觀念的發展
第七章 神話敘事歌一中國詩歌發生 第三形態
第一節 神話的起源及其與詩歌的發生學聯繫
第二節 神話敘事歌舉例
第三節 “風”之還原
第八章 宗教祭祀詩歌一中國詩歌發生 第四形態
第一節 宗教世界觀之界定
第二節 宗教祭祀詩歌的情感形式
第三節 “頌”之語義內涵的歷時性分析
第九章 漢字詩歌——中國詩歌發生的完成形態
第一節 漢字的產生及其與漢語的原始關係
第二節 漢字對中國詩歌形成的影響
後記
書摘
第一章問題的歷史
古代學者最初對中國詩歌起源和發生問題的一般性關注,大體與成熟詩歌的出現同時或稍晚,到現在為止,已經有兩千多年;開頭只是隻言片語,後來的論述是越來越豐贍了。本章簡述在這個問題上的研究歷史。
第一節 古代研究摘要
先秦學者最先的探討旨在指出詩歌起源的原因。《尚書•虞書•舜典》載:“詩言志,歌永言”。這個“志”,是個內涵很複雜的概念,《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云:“民有好、惡、喜、怒、哀、樂,生於六氣。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孔穎達《毛詩正義》說:“此六志《札記》謂之‘六情’。在已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在古人的心目中,人的所有思想、感情、志意、慾念都可以稱為“志”。“詩言志”,就是說詩產生的原因是為了表達思想感情。
《詩大序》對詩歌發生原因的討論較之《尚書》更為展開: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因。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故《詩》有六義焉,一日風,二日賦,三日比,四日興,五日雅,六日頌。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以戒,故日《風》。至於王道衰,禮義廢,政教失,國異政,家殊俗,而《變風》、《變雅》作矣。國史明乎得失之跡,傷人倫之廢,哀刑政之苛,吟詠情性以風其上,達於事變而懷其舊俗者也。故《變風》發乎情,止乎禮義。發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是以一國之事、系一人之本謂之《風》,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風謂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謂四始,《詩》之至也。
20世紀《詩經》文學及相關研究
現代《詩經》學由相互關聯的三個部分也就是三個層次構成: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文獻的整理和考訂;第二個層次是《詩經》文學及相關學科;第三個層次是《詩經》學術史研究。在這三個層次中,第一個層次是《詩經》學的基礎,第三個層次為《詩經》學提供借鑑,第二個層次是全部《詩經》學的中心。第一、三兩個層次都為這箇中心提供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