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社會史論

中國古代社會與亞細亞生產方式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具體路徑 中國古代社會秦國文明的源流

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是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侯外廬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探討和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史的論文集成。該書作者本著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三個原則,對上起殷商、下迄周秦的中國社會進行了深入的剖析。作者認為,研究中國古代史應以中國古代社會史為基礎,而中國古代史研究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首先應弄清楚亞細亞生產方式理論,這是作者研究中國古代社會史的第一個原則。為此,該書用了兩章的篇幅,論述了亞細亞古代社會的規律和中國古代社會與亞細亞生產方式問題,得出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經典文獻中古典的古代和亞細亞的古代都指的是奴隸社會的結論。作者認為,古典的古代和亞細亞的古代之間區別在於,前者是正常發育的文明形態,後者是早熟的文明形態。從這一認識入手,作者又進一步提出了中國奴隸社會始於殷末周初,終於秦漢之際的觀點。作者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二個原則是謹守考證辨偽的治學方法。該書的其他篇章大都遵循著科學考證古史資料和充分利用出土資料如卜辭、金文相結合的方法,所得出的結論也具有科學性。把中國古代散沙般的資料統一於馬克思主義歷史理論、並作出規律性的探討是作者研究中國古代社會的第三個原則,作者認為這是歷史科學中關於古代社會規律的中國化。為達到這一目的,作者在該書中對中國城市和國家的起源與發展、中國古代變法的特殊途徑、國民階級在中國古代的難產和形成、氏族制在中國古代的殘存意義等問題,進行了科學地分析和探討,得出了較為科學的結論。該書是中國古代社會史研究中富有創見的著作,是作者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科學研究工作趨向成熟的標誌之一,同時本書對亞細亞生產方式的研究有獨到的見解,含有豐富的廣義政治經濟學思想,是我國較早討論東西方社會形態差異的馬克思主義史學著作。該書1947年10月由上海新知書店出版,1955年曾由人民出版社修訂再版。現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叢書人文文庫。
目錄:
前言
自序
第一章 亞細亞古代社會規律的研究
第一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論爭中各派的意見
第二節 亞細亞生產方式究竟是什麼?
第三節 關於亞細亞古代的馬克思主義文獻
第四節 東方文明與西方文明起源之差別性
第二章 中國古代社會與亞細亞生產方式
第一節 什麼叫生產方式
第二節 殷代社會的特性
第三節 周代生產方式底勞動力特性
一 由俘獲而轉化的新勞動力
二 由族人的集體奴分散成家族單位奴
三 他們是奴隸也是生產者的明證
四 他們是以家室計的集體生產者(附論邑的地位)
五 從報償法則來區別生產者的性質(附論等列)
第四節 周代生產方式底生產資料特性
一 勞動工具的測度器的性質
二 西周的土地國有制(生產資料的氏族貴族專有)
三 春秋時代生產資料所有的變化
四 郡縣制的生產及其前途
五 商鞅變法的歷史轉變
第三章 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的具體路徑
第四章 古文獻中最初所表現的文明人類
第五章 中國古代“城市國家”的起源及其發展
第六章 周代“城市國家”及其亞細亞特性
第七章 中國古代氏族貴族專政與經濟階級的起源
第八章 中國古代政治的變遷
第九章 周代的商人與自由民
第十章 古文獻中最初所表現的道德起源
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國民晚出與賢人考——特別的自由民路徑
第十二章 中國古代氏族貴族專政理論的修正與否定——國家和法權的學說
第十三章 中國古代社會秦國文明的源流
第十四章 中國古代的變法運動
侯外廬著述要目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