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素質》](/img/9/207/nBnauM3XyAjM1EjM0gTN0kTOwMTM4AjN5UjMxADMwAzMxAzL4U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本書總結了中國人的素質共二十六條,引證豐富,文筆生動。或褒或貶,無不言之成據。時至今日,讀來仍使人警醒與深省。誠然,本書所概括的中國人,是晚清時期的中國人,書中不免褒少貶多,因此筆觸略顯低沉,還不乏偏頗之辭。由於作者是一位西方傳教士,他的立場和觀點,無疑會受這一身分的局限。他的視角與結論總擺脫不了西方的價值觀。然而,我們不必苛求前人。公平地說,他在揭示中國國民性與中國晚清政體同中國現代化之間的深刻矛盾方面,的確不乏真知灼見。對此,今天的讀者自有判斷。
明恩溥(1845-1942)是美國公理會教士,1872年來中國傳教,先後居住於天津、山東、河北等地,廣泛接觸中國各階層人群,尤其熟悉下層農民生活,並結交不少朋友。他一生著述了十來本著作,每一本都與中國有關。《中國人的素質》即是他在華傳教二十二年之後,於1894年成書出版的一部代表作。本書開創了研究中國國民性的先河,是這方面第一本帶有社會學性質的著述,對後世學人影響極深。同時,它也代表了一個時代的中國觀。因此,它曾長期作為來華傳教士了解中國的必讀之作。
本書的深刻意義和歷史地位,曾經引起魯迅先生的極大關注。他二十一歲在日本時,便仔細研讀了本書的日譯本,並由此致力於揭示和改造中國人的國民性,直到臨終前十四天還向國人鄭重推薦本書。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面子要緊
第二章 省吃儉用
第三章 辛勤勞作
第四章 恪守禮節
第五章 漠視時間
第六章 漠視精確
第七章 天性誤解
第八章 拐彎抹角
第九章 柔順固執
第十章 心智混亂
第十一章 麻木不仁
第十二章 輕蔑外國人
第十三章 缺乏公共精神
第十四章 因循守舊
第十五章 漠視舒適方便
第十六章 生命活力
第十七章 遇事忍耐
第十八章 知足常樂
第十九章 孝行當先
第二十章 仁慈行善
第二十一章 缺乏同情
第二十二章 社會風暴
第二十三章 共擔責任與尊重律法
第二十四章 互相猜疑
第二十五章 言而無信
第二十六章 多神論泛神論無神論
第二十七章 中國的現實與需要
附:
魯迅評《中國人的素質》
李景漢評《中國人的素質》
潘光旦評《中國人的素質》
辜鴻銘評《中國人的素質》
費正清評《中國人的素質》
編輯推薦
《中國人的素質》關於中國社會差別的敘述十分引人注目,該書同時標誌著一個新的階段,成為後來社會學分析的基礎。本書中所歷敘的中國人的特性,不但是一個事實,為明氏一班明眼人所見到,並且,就生物淘汰的學理而言,也確乎是一些無可避免的結果。
作者簡介
明恩溥(ArthurH.Smith,1845-1932),美國公理會傳教士。1872年來華,先後居住於天津、山東等地,兼任《字林西報》通訊員。1905年辭去教職,留居通州寫作。著有多種關於中國的書籍,代表作是《中國人的氣質》(ChineseCharacteristics)。他在華生活近五十年,特別熟悉下層農民的生活,對中國較有感情,是最早建議美國政府退還中國庚子賠款的人,並獲得了美國國會通過。本書首版於1899年。他對中國社會的研究深為魯迅、潘光旦等學人稱道。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十二)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