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人生的平台—專業之外》](/img/2/1c5/nBnauM3X0IDN4ATNxcDN0kTOwMTM4kDM0IDMxADMwAzMxAzL3Q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作者簡介
霍韜晦,當代思想家、儒者、教育家、文化學者。現任香港東方人文學院院長、新加坡東亞人文研究所所長,並被北京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中山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山東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聘為客座教授,亦為北京中國文化書院海外導師。霍韜晦早年從事哲學與佛學研究,成果豐碩。近二十年轉向生命成長教育,提倡新人文主義,創立性情學。
在思想上,主張文化應該回歸生命,先有生命實踐才有社會實踐;提倡生命儒學、生命佛學,批判當代以西方文化為基源的科學主義、自由主義、理性主義及後現代主義思潮,以重建新人文主義,並為《“酉年儒學”會議宣言》撰稿人,影響巨大。
在教育上,提倡性情教育、生命教育,並身體力行,開設學院、研究所、出版社、企業培訓公司、自然生態山莊,主持富有創意的對應性成長課程——喜耀生命,以提升人的素質。事業遍及香港、中國內地及東南亞。因其知行合一的理念與成果,被譽為王陽明後第一人。
霍韜晦著書,立足原典,融貫中西哲學、歷史、文化,視野廣闊,學養湛深,思想敏銳,說理通透而語言精簡,深受讀者歡迎。人的意義何在?生命的奧秘是什麼?這本來就是人類文化的永恆課題,此中有極深刻的智慧,要俯瞰歷史來體會,而非向眼前尋求。
目錄
自序第一講 人生的目標
人類文化大開大合的時代
文化資源的豐富與選擇的能力
馬斯洛說人生五種需要
唐君毅先生所說人生七種追求
印度人的四種目的
中國文化中的成德要求
生命成長的方法與追求
成長就要把問題問到底
第二講 人生與專業
專業化的普遍化
古人求貢獻自己
專業是籌碼
知識的分化
專業的要求和壓力
專業可以追趕嗎?
有專業就有保障?
人要懂得回頭
現代人的彷徨
沒有選擇的自由世界
專業的操守
分工與團隊
契約精神的體現與局限
工具化
假期
專業與常識(通識)
西方文化的批判精神
突破你的有限人生
開發你的性情
第三講 人生與讀書
為何要讀書?
為生存與安全感而讀書
為增加知識而讀書
知識的特性
認知心靈的格局
知識的局限
為修養自己而讀書
為繼承前人理想而讀書
為成長自己而讀書
體會
變化氣質與社會素質提升
什麼是素質?
人人不同的書單
讀什麼書?
人生必讀的幾本書
如何讀書?
體會的方法學
第四講 人生與思考
人為什麼要思考?
在無情的競爭中,現代人被迫思考
……
第五講 人生與修養
第六講 人生與愛情
第七講 人生終極
精彩書摘
第一講 人生的目標生命成長的方法與追求
不錯,我們有很多目標、需要、追求,但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人如何才能做到?生命成長涵藏著一個方法論問題,否則只是空談。就正如成佛如何可能?成聖如何可能?這個才是關鍵。人人都說己的目標,把自己的要求提了出來,這很容易的。正如今天的香港人都向政府提出要求,提要求很容易,但政府要做到很難呀!生命成長是自我要求,沒有人有責任幫你。因此首先不要好高騖遠,成聖、成賢只是終極目標,如何達到就有一個實踐的過程。因此我說“成長”,不說“成聖”,就是要在實踐當下講。“成長”必定是一步一步的,空談理想人格沒有用,那只是概念世界,必須先把目標換作成長,這樣你便踏實得多。目標在外,但成長卻在你自己。你知道你自己要什麼嗎?不是要外面的東西,否則很容易想錯,以為靠別人給你。靠誰?靠朋友嗎,靠父親嗎,靠政府嗎,靠上帝嗎?不斷向外求,那就錯了。所以首先將目標換作成長,不是要求什麼,而是明確自己是什麼人?為什麼不能做到?先講自己的成長,不要奢談目標,不要虛構將來,而是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特別是了解現在的自己;就從現在的基礎之上成長自己,過自己的關。弄清楚你現在的懷疑、困惑、障礙、辛苦是什麼,問題的產生和自己有什麼關係。一定要先認識自己,不要離開自己來談問題,更不要抽象地、空洞地講目標、目的。那些只是空話,說了等於沒說,根本不能幫助你。
盤點生活勵志書籍(十二)
人生需要學習,人生需要智慧,人生需要奮鬥,人生需要勵志,讀一讀生活勵志圖書,感悟人生,不斷的提升生命和生活的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