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由上海交通大學主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主辦,現任主編張志願教授、常務副主編鄭家偉教授。雜誌立足上海、華東,面向世界,及時報導國內外口腔醫學領域的新成果和新進展,適宜於從事口腔醫學的各級臨床醫師、教學和科研人員參閱。
雜誌於1996年成為正式期刊(季刊),1999年成為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由創刊時的小16開64頁改為大16開64頁,並按學報類雜誌的格式要求進行編排。2000年,雜誌被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2001-2002年各期,雜誌頁碼由64頁增加至96頁。2003年,雜誌被美國《醫學索引》(MEDLINE)收錄,實現了質的突破。從2003年第1期開始,雜誌由原來的季刊改為雙月刊,頁碼為80頁。2005年以後改為雙月刊,頁碼增加至112頁。雜誌編委會每4年換屆1次,2007年11月第五屆編委會成立。2007年,雜誌被美國EBSCO資料庫收錄,影響因子不斷提高,已經成為國內外有影響的口腔醫學專業雜誌之一。
2009年度,《上海口腔醫學》的影響因子為0.522,在17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排名第5。
主要欄目
有述評、基礎研究、臨床研究、臨床總結、綜述、講座等。
發展歷史
《上海口腔醫學》成立至今,走過了近20個年頭,其發展經歷了創業、建設和發展3個階段。
1創業階段
1992年初即開始了雜誌創辦的籌建工作,經過一番艱苦而精心的準備,獲得了上海市新聞出版局頒發的內部準印證,於1992年9月創刊。開始時編輯部3個人,邊學習,邊工作,一切從零開始,向兄弟期刊取經,特別是《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學報》編輯部,從人力上、資料的借鑑上給予很大的幫助和支持。
《上海口腔醫學》雜誌是由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和上海市口腔醫學會聯合主辦的專業學術雜誌,初創時為季刊,每季度末25日出版,小16開64頁。創刊初期,根據國家對科技期刊的政策和要求,訂出了雜誌的辦刊方針。
(1)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上海口腔醫學》始終把貫徹黨的“雙百”方針,繁榮我國口腔醫學界的學術爭鳴,反映國內外口腔醫學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動我國口腔醫學研究工作的開展,為四個現代化服務作為辦刊宗旨;並把不斷提高質量,努力擴大影響,堅持立足國內,爭創世界一流作為奮鬥的目標;不斷進取,努力實踐,為實施“科教興國”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口腔醫學的不斷進步服務。
(2)認真學習和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科學技術與出版的政策、法令、條例;貫徹執行有關保密、著作權、專利、國界等規定。不斷按照國家對科技期刊質量的要求和評估標準,做到標準化、規範化。在論文的要求方面重視其科學性、創新性、實用性和預見性4個方面,並對報導計畫、編排設計、報導時差,信息密度,文字加工,版式與設計,廣告,印刷與裝訂,出版與發行,訂出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不斷學習,不斷改進,努力提高期刊的質量。
(3)積極倡導社會主義科技道德、編輯道德,重視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在注重社會效益的前提下,不斷提高經濟效益。期刊在創業期間,也是最困難的時期,經濟方面主要依靠口腔醫學研究所、口腔醫學院及各口腔教研室的贊助費來支撐。
(4)創業階段,按照國家規定,每年由編輯部向上級主管單位:上海第二醫科大學、上海市高教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呈送樣本和自檢報告。
(5)加強內部建設和保證期刊質量是辦好期刊的生命線,雜誌一經創刊,即成立主編主持的常務編委會,終審期刊的錄取與否。在此之前,實行稿件三審制,以加強編委會對編輯部工作的指導和稿件質量的把關。在收稿後1個月內提出初審意見,對不用稿件退回作者,擬用稿件送有關2名同行專家複審;如意見不一,再送第三位專家複審,複審後稿件匯總成表,定期(每季度一次,一年4次)召開由主編主持的常務編委會進行審定,提出終審意見後,編輯部按終審意見進入發稿周期。發稿後實行編輯加工及三校對一點紅的制度,每期實行責任編輯負責制。
在創業階段,面對同行雜誌的挑戰,雜誌的發展步履維艱,訂戶只有130餘家,且為非正式刊物。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終於苦盡甘來,在第一屆歷時四年主編主持下的編委會領導下,編輯部人員齊心協力,最終得到了市高教局、市科委、新聞出版局對雜誌的認可,上報國家科技期刊管理處,於1996年初獲得了國家科委期刊管理處的正式刊號,迎來了雜誌發展史上的第一個春天(第一個轉折點)。
2建設階段
自1996年成為正式期刊以後,隨之獲得了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廣告許可證,正式刊發廣告。發行工作由原先編輯部自辦發行,改由上海市郵政局統一發行,訂戶也逐年增多,由開始正式郵發時的1000多份增加到1999年的3000多份,大大鼓舞了辦刊信心。除堅持正確的辦刊方向外,採取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高期刊的學術質量。
(1)堅持嚴格的審稿制度,進一步提高審稿標準。
(2)欄目中除了臨床研究,基礎研究,經驗交流,短篇報導,病例報告,綜述及信息流外,還增設了講座和專欄論著。
(3)不斷擴大和更新審稿人隊伍,在第二屆(1996-1999)編委會中增加了部分中年技術骨幹力量,還特邀了美國、日本及中國香港、台灣等地區的編委7名。此外,根據國家對編輯部編制人員的規定許可,編輯部又正式引進了1名編輯。
(4)通過對退稿數進行巨觀控制,基本上達到了40%退稿率的要求。這不僅減少了稿件的積壓,也使稿件質量進一步提高。
(5)優先發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技基金及其他基金資助項目的論文,同時也注意到與國外學者合作論文的發表,並適當地進行組稿、約稿及派出人員參加些全國性口腔學術會議。
(6)組織編輯部人員陸續參加電腦學習班,科技編輯人員學習班,以提高編輯部人員的素質。
(7)縮短論文發表周期,編輯人員對來稿先進行初審,不合格者即予退稿,合格者送專家審核。
(8)強化質量管理,明確每個編輯工作的職責,編務的職責。每期除責任編輯外,每篇文章均有分工的校對編輯,有分工有合作,保證稿件的編排質量。
(9)1998年加入國家科技部與清華大學創辦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CAJ-CD),實現全文上網。
(10)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大力開展期刊的廣告業務,保持收支平衡。
在各級領導的支持和關懷下,各位編委及編輯部人員各盡其責,雜誌質量不斷提高,於1996年榮獲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稱號。統計1995年~1999年口腔醫學研究所提供的資料,共有25篇論文獲科技進步獎,在本刊發表有關論文67篇,平均每項獲獎發表論文數為2.68篇。
1998年國家新聞出版署在全國範圍內對不合格期刊進行清理、整頓及覆核,我刊於1999年經上級機關審核後,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署頒發新的期刊準印證及刊號。1999年開始,雜誌由原來的小16開64頁改為大16開64頁,增加了文章的容納量和信息量,並且按照科技期刊新的要求,每篇文章增加了作者簡介及文章編號。從1999年起,開始向國外征訂,由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負責發行。
3發展階段
1999年,雜誌編委會換屆,吸收上海市及全國老中青知名專家,第三屆編委會成立,鄭家偉教授擔任常務副主編。在各級領導和全體編委的共同努力下,雜誌學術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專業領域有影響的專業期刊之一,1999年底進入國家科技部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成為雜誌發展史上的第二個轉折點。為了提高雜誌的國際影響,從1999年第1期開始,在主編的建議下,雜誌按學報類雜誌的要求進行編排,增加英文信息量(英文摘要、表題、圖題)。從2000年第1期開始,雜誌採用銅版紙印刷,無線裝訂,彩色插圖按彩色印刷,是國內第一本彩圖隨文印刷的口腔醫學專業雜誌。2000年,雜誌又被美國著名的CA(化學文摘)收錄,並發行到香港、澳門等地區和美國、日本等國家,進入了美國30餘所著名口腔院校的圖書館。為了縮短發表周期,增加刊物容納量和信息量,經報請上海市科委批准,2001~2002年各期,雜誌頁碼由原來的64頁增加至96頁。從2003年第1期開始,雜誌由原來的季刊改為雙月刊,頁碼為80頁。為了增加辦刊經費,在企業、公司的協助下,從2001年開始,成立刊務委員會,廣納會員,互惠互利。廣告業務從2002年開始,交由專業公司經營,進一步走向正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2001年歲末,本刊主編邱蔚六教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國內口腔醫學屆第一位獲此殊榮的口腔醫學專家,無疑極大地提高了雜誌的知名度和影響,為雜誌的進一步發展,開闢了無限美好的空間。
2003年10月16日,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正式通知,《上海口腔醫學》雜誌被IndexMedicus和MEDLINE批准收錄,成為第2本同時被CA和MEDLINE收錄的中文口腔醫學專業學術期刊,實現了質的突破。經過積極協商和努力,《上海口腔醫學》自1992年創刊以來的所有論文的英文摘要均進入MEDLINE資料庫,免費供世界讀者檢索和引用。《上海口腔醫學》雜誌能夠邁出這可喜的一步,是各級黨政領導、海外校友高度重視和支持的結果,是全體編委和編輯部工作人員勇於進取和努力奮鬥的結果,更是廣大作者和讀者熱心支持的結果。
2003年10月19日,《上海口腔醫學》編輯部高興地迎來了全國各地的100餘位新老編委,假座上海第九人民醫院演講廳,舉行了第四屆編輯委員會成立大會。張志願教授擔任第四屆編委名主編,邱蔚六院士、張震康教授、王大章教授、樊明文教授、周樹夏教授和劉正教授受聘擔任顧問。新一屆編委會突破了以往編委地域分布較局限的缺點,增補了一大批年輕有為的中青年專家教授,並廣泛覆蓋全國各省市,同時邀請了11位海外知名學者作為特邀編委,為豐富稿源、提高稿件質量、完善審稿學科分布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擴大雜誌發表論文的引用率,提高雜誌的國際影響,2005年,編輯部投資建立全文資料庫,並與MEDLINE進行全文超級連結,供讀者下載、瀏覽全文。
2006年第1期始,正文頁碼由原來的80頁增加至112頁,每本定價由原來的8.00元調整為10.00元。2007年8月,與美國著名出版公司EBSCOPublishing簽署協定,雜誌全文數據進入EBSCO文獻資料庫。2007年11月8日在上海召開換屆會議,成立第五屆《上海口腔醫學》編委會。新一屆編委會由145名老中青專家組成,同時成立由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的審稿委員會,以確保稿件的學術水平。
2008年,《上海口腔醫學》影響因子在15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4。2009年,在17本口腔醫學類統計源期刊中名列第5。
從2009年1月1日開始,正式啟用網上投稿審稿系統,所有稿件均通過網上投寄和評審,既方便了讀者和審稿人,又節約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水平和辦公自動化水平,為不斷提升雜誌的影響力和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2010年年初,經醫院院務會議討論通過,決定每年給予雜誌一定元辦刊經費,支持雜誌的軟硬體建設,使雜誌向著更高層次發展。
收錄情況
PubMedandMedine(2003-)
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期刊(2000-)
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1999-)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
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SWIC)收錄期刊
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資料庫(CMCC)收錄期刊
中文電子期刊服務(CEPS)指標期刊EBSCOPublishing
投稿須知
從2009年開始,所有稿件需經網上投寄,不接受郵件方式的投稿。投稿時,請登入雜誌網站作者中心,首先註冊,然後按提示投稿。單位介紹信請掃描上傳或通過郵局郵寄,並從郵局郵寄100元審稿費。郵寄地址:200011上海市製造局路639號《上海口腔醫學》編輯部。
1徵稿範圍
《上海口腔醫學》為專業性學術類科技期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介紹口腔醫學領域的新成果和新經驗,供口腔醫學專業的中高級臨床醫師、教學及科研人員參閱。本刊為雙月刊,每雙月25日出版。
本刊歡迎有關口腔醫學基礎和臨床研究的論著、文獻綜述(約稿)、臨床總結、病例討論、繼續教育專題講座、短篇報導、學術爭鳴(包括述評)、國內外信息等稿件。除中文稿件外,本刊也歡迎具有創新性的英文稿件。
2對論著類稿件的要求和注意事項
(1)來稿須先經所在單位審核同意,並附單位正式推薦信。推薦信應對稿件的真實性、是否涉及保密、署名有無爭議、是否侵權及有無一稿兩投等項加以說明。
(2)來稿應具有科學性、真實性、邏輯性、實用性和創新性。重點突出,論點鮮明,層次清晰,數據可靠,論據充分,文字簡練,語句通順,標點正確,用字規範,避免文、圖、表重複。稿件請以Word格式列印在單面A4紙上(4號宋體),多倍行距,每頁400字(20×20)。日文漢字請勿與中文混淆,簡化字以《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為準,切勿自造異字。
(3)來稿第1頁寫明中文文題、作者、單位及郵政編碼、通訊作者及聯繫地址。論文題目要簡明確切,以不超過20字為宜。儘可能不用代號和縮寫,不用副題。將優先考慮發表獲得省市級及以上的獲獎課題論文,請註明基金名稱及資助號。本刊優先發表國家、省(部)市級科研基金資助課題論文以及在全國性學術會議交流的論文,請註明基金名稱、編號,提供會議論文證書複印件。
作者署名以承擔該項研究工作所負責任及所起作用的大小依次排列。署名一般不超過6人,對論文有貢獻的其他人員,可在文末予以致謝。如系合作課題,請在作者名後右上角注1、2或3,單位、郵政編碼分列。進修人員請註明原工作單位。
第一作者須提交作者簡介,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份、職稱、學位。通訊作者的聯繫地址應儘可能詳細,包括郵政編碼、電話、傳真及電子郵件地址(E-mail)等。
(4)基礎、實驗、臨床及技術方法學類文稿(論著)必須從第2頁始書寫中、英文摘要和關鍵字。中文摘要為報導性摘要,以400字左右為宜,按四段結構式撰寫,分為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務必用第三人稱,藥品需附化學名。
關鍵字3~8個,至少3個,應從文題、摘要、正文中選取與本文研究或討論的中心問題有關的詞。關鍵字應儘量符合《醫學主題詞表》(使用MeSH辭彙)。中、英文關鍵字之間以“;”相隔。
英文文題(不宜超過10個實詞)、作者、單位及英文摘要(Abstract)和關鍵字(Keywords)應與中文相對應(作者全部列出,勿寫etal),英文摘要500個實詞左右,分為PURPOS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S),除結論外,必須以第三人稱過去式敘述。英文文題和關鍵字的實詞部分,首字母須大寫。作者姓名用漢語拼音,拼寫方式如下:李偉強LIWei-qiang,歐陽靜苹OUYANGJing-ping。作者間以“,”相隔。
(5)第3頁開始寫正文,各級標題序號後空1格接寫內容,標題末不加標點符號。格式如下:
前言(上空2行,前空2格)1XXXX(一級標題,頂格,占一行)
1.1XXXX(二級標題,頂格,占一行)
1.1.1XXXX?搖XXX(三級標題,頂格,可接正文)論文要點不能作為層次標題。
論文中必須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科技名詞,並正確使用標點符號。計量單位名稱按1984年國務院頒布的法定計量單位規定書寫。
重量應稱質量(符號為m);比重應稱相對密度(符號為d),單位為1;原子量應稱相對原子質量(符號為Ar),單位為1;分子量應稱相對分子質量(符號為Mr),單位為1;B的物質的量濃度符號為CB,單位為mol/m3或mol/L;B的質量濃度符號為ρB為,單位為kg/L;濃度的單位為mol/m3,常用mol/L、mmol/L及μmpl/L等;ppm為廢棄使用單位,應寫10-6;放射性活度(符號為A)的單位為Bq,吸收劑量單位為Gy。時間的表示法請用國際符號,即a(年)、h(小時)、d(天)、min(分鐘)和s(秒)。月、周無統一國際符號,論文中應寫漢字月、周。來稿請採用法定計量單位,符號一律採用標準國際符號,用正體書寫,並注意字母的大小寫,例如50毫克/(千克·天)應寫50mg/(kg·d)。量符號必須用斜體字母(pH例外),矢量、張量符號用黑斜體字母表示。
論文中數據應準確無誤,必要時套用SAS或SPSS軟體包進行統計學處理。統計學術語、符號,數值修約及中英文縮略語,請按規定和標準書寫,如樣本的算術均數、標準差s、標準誤、t檢驗t、F檢驗F、卡方檢驗χ2、相關係數r、自由度υ、機率P等均用斜體字母表示。
數字採用三位分節法,每3位空1/4漢字格,不用分節符號,如5000(不用5,000);數值範圍表示方法如下:4~6kg,5.2%~11.3%,4×109~10×109,36°~42°18′,(25.2±1.1)mm,(27±2)%,2cm×3cm×4cm。數值修約應遵循“4舍6入5看齊,奇進偶不進”的原則,一般精確至小數點後2位即可。附有單位的數值相乘,按下列方式書寫:4cm×3cm×5cm,不應寫成4×3×5cm3。
(6)圖表宜少而精,設計正確,合理易懂。凡用文字已說明的問題,儘量不重複用圖表。表格一律採用三線表(即頂線、欄目線和底線,如有縱向合計,可在底線上邊加分界線。統計學處理結果如t值、P值,可直接設計在表內或在表的底線下註明。線條圖需用描圖紙、繪圖筆繪製,設計美觀,線條光滑,高、寬之比為5∶7。圖片大小以12.5cm×8.5cm為宜。統計圖須按數據繪圖,曲線一般經曲線擬合併儘可能“直線化”,如通過對數、倒數等轉換。直線應根據回歸方程繪圖。圖表單列1頁,可用Word格式列印。只有一圖、一表時,寫圖1、表1即可(不寫附圖、附表)。一文有多圖、多表時,應編序號。圖表須有中英文標題。
照片應清晰可辨、對比度好、層次分明,黑白、彩色照片均可。特殊情況下,也可提供黑白及彩色正片(X線片、CT片、幻燈片)或負片。全面照片需遮掩雙眼,否則應提供被照者的書面同意。組織學圖片應註明放大倍數和染色方法,電子顯微鏡照片需標明長度標尺,如1μm。
圖與照片的題目及說明應中英文對照,另紙按圖序寫清。照片後註明圖號及上下方向,照片大小以12.7cm×17.8cm左右為宜。
(7)討論要緊緊圍繞該論文研究結果,重點在於該研究新的發現和得出的結論與觀點,不要重複在結果中已敘述的內容。在討論中可有重點有針對性地引用前人的研究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勿做文獻綜述。結論要有依據,避免推測和過於籠統。
(8)參考文獻限作者親自閱讀過的近期主要文獻,篇數不限,以近5年的國內外文獻為主。英文參考文獻應自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圖書館檢索,中文參考文獻應自“中國期刊網”、“萬方資料庫”、“天元資料庫”檢索,然後追尋、閱讀全文後再引用其主要觀點和數據。連續引用不得超過300字,否則需徵得原作者的書面同意。勿引用內部資料、未發表的觀察資料和個人通信資料。已被採用但尚未刊出的稿件,可列入參考文獻,但需在刊名後加方括弧註明在印刷中(inpress)。參考文獻應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7714的順序編碼制格式著錄,文獻角碼依次放在文章相應部位右上角,順序與文後參考文獻表一致。參考文獻表中的序號編碼加括弧。
西文期刊名按照ListofJournalsIndexedinIndexMedicus(1990)和《世界醫學藥學及化學期刊名稱縮寫手冊》(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8)縮寫。書寫格式(尤請注意點號的用法)如下:
[期刊]著者(3位以上者,列出前3位,後加“等”,英文加“etal”,日文加“他”).文題.期刊名,年,卷(期):起-止頁.
示例:[1]張志願,邱蔚六,林國礎,等.口腔頜面部動靜脈畸形手術治療的改進及其療效的評價[J].上海口腔醫學,1995,4(2):63-65.
[2]TupperJw,CrickJc,MatteckCR,etal.Fascicularnerverepairs:acomparativestudyofepineuralandfasciculartechniques[J].OrthopClinNorthAm,1989,9:57-59.
[書籍]著者.書名.版本(第1版不必標註),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
示例:張震康,張熙恩,傅民魁.正頜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4:69-157.
ThomaKH.OralPathology[M].4thed,London:Kimpton,1954:88-90.
參考文獻表單列1頁,用Word格式列印。
3對其他類型來稿的要求
(1)臨床總結(經驗交流)類文稿需有4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和3~8個關鍵字,要求與論著相同。綜述摘要不分段,200字左右(提示性摘要);關鍵字3~8個。英文要求與中文對應,包括英文文題,全部作者姓名、單位及郵編,英文摘要(不分段,200字左右)及關鍵字(3~8個)。綜述為約稿,不接受自由來稿,需經他人審校後投寄,其餘要求及書寫格式同論著類文稿。
(2)技術改進、短篇報導和病例報告字數限制在1500字以內,中文提示性摘要,不分段,200字左右;中文關鍵字3~8個。相應英文文題,全部作者姓名、單位及郵編,英文摘要(不分段,200字左右)及關鍵字(3~8個)。
(3)信息與動態均免費發表,一般不應超過1000字,可附1~2張圖片。
4稿件處理
(1)投稿成功後,經初審合格,系統將自動給作者傳送回執,告知有關事項。稿件若不符合本稿約,將退回修改。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並結合本刊實際,編輯部在收稿後3個月內,將通知作者是否錄用或做修改。作者如欲另投他刊,請事先與編輯部聯繫。
(2)編輯部對來稿有在《著作權法》規定範圍內的修改權,凡有涉及原意的修改,則提請作者自行考慮。修改稿連同原稿及修改意見,一併寄回編輯部,同時線上上傳修改稿電子版。
(3)論文發表前,將與作者簽訂“著作權轉讓協定”。稿件一經刊登,本刊即擁有其著作權。為保護作者及出版者權益,任何機構及個人未獲本刊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形式複製或轉載。來稿刊出後,贈送當期雜誌2冊及抽印件10份,並按國家規定支付稿酬。凡不予採用的稿件,編輯部將給予書面通知和詳細意見。
(4)對錄用稿件,本刊將及時在中國口腔頜面外科網上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