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宮廷中有許多繁文縟節必須要遵守,若是不小心做錯一個動作或是說錯句話,主子不高興就會把你折磨到死的。
清代的後宮階級分為以下: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貴人、常在,最後是答應、宮女。在行禮上又分為兩種,一種叫做“打千”,是奴婢見主人,下級見上級的一種常見禮;另一種是“請安禮”,男生跟女生的動作各不同。但基本的原則就是要比自己級別高的人行高一級的禮儀,比自己級別低的行低一級的禮。
除了行禮之外,稱謂也是很重要的,並不是隨隨便便的人都可以亂叫的。
其實“奴才”這個稱呼是身份的象徵,只有滿族的大臣才會稱自己是“奴才”;漢代大臣一般自稱“臣”或者自己的名,若是稱自己為奴才就會被同僚的看不起。
而皇帝也不是人人都能叫的,只有皇太后或是皇太妃可以稱皇上為“皇帝”,其他後宮妃子,大臣們都只能稱作皇上,有時候也會稱為“主子”,但是不會稱“萬歲”。“萬歲”只是戲劇上的稱呼,事實上大臣是不敢這樣稱呼皇帝的。
“阿哥”是大臣們對皇子的稱謂,其他內務府官員和太監一律稱皇子為“XX爺”。書面行文則按排行稱“X皇子”。
再就是,向皇帝報告時,對話必須簡短扼要,不能長篇大論,喋喋不休的講話。皇帝問什麼就回什麼,回答必須回答重點不可以有廢話,所以清代大臣有一條不成文規定就是:“無論奏對何事,必以三語為率,必須簡淺明白。”
影視劇中地點多模擬太和殿召見和引見官員,其實是不符當時習慣的。清代除登基等重大慶典在太和殿舉行,皇帝臨朝議政一般在乾清門,臨時設寶座、御案等。但召見和引見官員卻不在此。召見多於養心殿東暖閣,引見多於養心殿明殿。而召見、引見無論時間多長,官員自始至終必須跪奏,直到皇帝允許“跪安”表示談話結束,才可起立後退至門口轉身退出。
其實戒律森嚴的皇宮中,還有許許多多不成文的規矩和紀律,而想在宮中生存下來也的確是很不容易的事。
皇帝 奴才 繁文縟節 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