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相王安石是個爭議極大的歷史人物,擁護者把他視為曠世賢臣,稱其德行功績可與伊尹、周公相媲美;而反對者則判定他為巨奸大猾,指責他的罪惡過失堪比王莽、董卓。其實王安石還在做知制誥(相當於皇帝的秘書)時,朝野對他的評論便已嚴重分化,而當時在位的宋仁宗,更是在一件小事上發現王安石是個奸詐之徒。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一切還要從仁宗邀請群臣賞花釣魚說起。
宋仁宗為拉攏群臣,每年都會邀請他們賞花釣魚
宋朝有優寵文人士大夫的“家風”,皇帝為籠絡群臣,每年都會邀請他們到皇宮後花園中賞花、釣魚,以示君臣同樂。話說某年的賞花釣魚宴上,仁宗邀請部分官員參加,此時身為知制誥的王安石也在受邀之列。釣魚活動開始後,仁宗命令內侍把魚餌分裝在各個金碟中,逐一擺放在各位大臣面前的几案上,然後專心致志地欣賞大家釣魚的場景。
釣魚這項活動貴在專心、安靜,輕浮急躁不得,只有沉下心來才能有所捕獲。然而讓仁宗大感意外的是,與其他大臣氣定神閒的表現不同,王安石卻是坐立不安,像一隻被強行按在板凳上的猴子,不停地伸手往嘴裡塞東西。仁宗不明就裡,便讓內侍去探明情況,看看王安石到底在吃什麼東西。
太監把王安石吃魚餌的訊息告訴仁宗
內侍不久跑回來報告,原來王安石吃的正是金碟中的魚餌,而且整整一盤全被他吃光。仁宗聽後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說這王安石真是個鄉巴佬,竟然連魚餌都沒見過,而且還吃得津津有味,實在是搞笑的緊。然而仁宗笑了一會兒便感覺不對,越琢磨王安石的舉動,越覺得蹊蹺。
次日早朝後,仁宗跟宰相們小範圍聊天時,對他們講:“王安石是個虛偽狡詐之徒。”宰相們不明就裡,便向仁宗詢問是什麼回事。仁宗接著說:“昨天賞花釣魚宴上的事,想必各位愛卿都有所耳聞。若是常人,偶爾誤食一粒倒情有可原,發現味道不對便會停止食用;可王安石卻知錯不改,將魚餌全部吃光,這完全有悖於人情啊。這種人奸詐虛偽、欺世盜名,實在可惡、可怕,萬不可委以重任。”
王安石有大才,仁宗卻把他視為奸詐之徒
仁宗朝,王安石為知制誥。一日,賞花釣魚宴,內侍各以金揲盛釣餌藥置几上,安石食之盡。明日,帝謂宰輔曰:“王安石詐人也。使誤食釣餌,一粒則止矣;食之盡,不情也。”帝不樂之。見《邵氏聞見前錄》。
此事過後,宋仁宗算是把王安石列入“黑名單”,對他的仕途判了“死刑”,無論後者如何上書請求變法,提出怎樣有助於國的建議,都被皇帝一口否決。不僅如此,出於對王安石利口覆邦、禍害國家的擔憂,所以仁宗在駕崩前,還諄諄告誡太子趙曙(即宋英宗)切不可重用王安石。所以在英宗朝,王安石便以服母喪和有病為由退出朝堂,在江寧閒居。
英宗在位時,王安石在江寧閒居
好在繼英宗登基的神宗賞識王安石,即位之初便將他召回朝廷,並不斷地委以重任,終在熙寧三年(1070年)任命他為宰相,全盤推行變法革新事業。王安石在神宗朝兩度為相(1070-1074、1075-1076年),陸續推出均輸、青苗、市易、免役、方田均稅、農田水利、置將、保甲、保馬、三舍等新法,自上而下地對國家事務進行大改革,但顯然弊大於利,給宋朝帶來的危害極深。
更加令人詬病的是,王安石在任期間鉗制輿論、排除異己,不僅大肆打擊反對變法的官員,而且連先前反對他的仁宗皇帝,及宰相富弼、韓琦、文彥博等人都遭到他的詆毀,實在是狂妄得很。王安石這樣做,想來跟當年因賞花釣魚宴風波受仁宗鄙視、壓制不無關係。由此看來,仁宗當年說的一番話,真可謂有先見之明。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卻給國家帶來災難
後安石自著《日錄》,厭薄祖宗,於仁宗尤甚,每以漢文帝恭儉為無足取者,其心薄仁宗也。故一時大臣富弼、韓琦、文彥博,皆為其詆毀雲。引文同上。
皇帝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