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緝令”

揭秘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通緝令”
伍子胥的畫像——最早的“通緝令”

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名將伍子胥就曾被楚國畫像通緝。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從楚國逃到吳國,做了相國。《國語·楚語》和《史記·伍子胥列傳》中記載,楚國到了楚平王年間,因為楚平王荒淫無度,國勢日衰。楚平王懷疑太子“外交諸侯,將入為亂”,伍子胥及其親屬被裹入這場政治鬥爭,後因親屬盡被殺害而逃到吳國。楚平王為了追殺伍子胥,命人製作了他的畫像,張貼到全國各地,並懸賞捉拿。中國政法大學法制史研究所蒲堅教授認為,“這張伍子胥的畫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通緝。”

但據《後漢書·黨錮傳》記載,東漢漢靈帝年間,為了緝捕張儉而製作的“通緝令”也可謂我國歷史上極為典型的“通緝令”。

在漢桓帝時,大宦官、中常侍侯覽在其家防東(今山東金鄉縣西北)“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同鄉人張儉不畏權勢,毅然寫奏摺給漢桓帝,揭露侯覽的罪行,請求誅殺侯覽。但奏摺終因落入侯覽之手而被扣壓,侯覽與張儉也因此而結下冤仇。此次事件稱為“黨錮事件”。

漢靈帝建寧二年(公元169年),侯覽勾結同鄉人朱並,上書誣告張儉,並脅迫漢靈帝詔令緝捕張儉,張儉聞訊後倉皇出逃。侯覽“刊章討捕”,刻印了許多包括張儉年齡及外貌特徵在內的公文,頒行於州郡,要求各州郡協助緝捕。

通緝令發出後果然奏效,張儉“困迫遁走,望門投止”。雖然百姓“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張儉仍無處藏身。他走到哪裡,官兵就追捕到哪裡。幾經流轉,張儉逃到東萊(今山東掖縣),藏在好友李篤家裡。李篤也不敢久留張儉在家,又偷偷地把他送到塞外。直到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黨錮事件”結束後,張儉才得以重歸故里。

玄奘曾被唐朝政府通緝

小說《西遊記》中記載的唐朝玄奘和尚和歷史上事實很有區別。由牛津大學圖書館收藏的《大唐西域記》和《玄奘傳記》中明確,唐朝有一項規定,禁止國民出關。玄奘為了求得真經,發揚佛法,私自西行印度。他因為違背了朝廷禁令,沿路關卡到處都有追捕他的通緝令,最後,不得不用絕食的方法說服高昌王允許他繼續西行。

岳飛被十二面金子牌通緝

根據《岳武穆遺文》和相關歷史資料記載,宋紹興三年,岳飛因剿滅李成、張用等“軍賊游寇”,得高宗獎“精忠岳飛”的錦旗。次年四月,岳飛揮師北上,擊破金傀儡偽齊軍,收復襄陽、信陽等六郡。岳飛也因功升任清遠軍節度使。同年十二月,岳飛又敗金兵於廬州(今安徽合肥),金兵被迫北還。紹興五年(1135年),岳飛率軍鎮壓了楊么起義軍,從中收編了五六萬精兵,使“岳家軍”實力大增。

紹興九年(1139年),高宗和秦檜與金議和,南宋向金稱臣納貢,這使岳飛不勝憤懣,由此引發了高宗對岳飛的懷疑。而在朱先鎮,岳飛招兵買馬,聯絡河北義軍,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直搗黃龍府。於是,高宗第一次發出金子牌命岳飛回朝,遭到岳飛拒絕。為了使百姓知道岳飛“圖謀不軌”,並進一步給岳飛施加壓力,高宗又連續十一次發出金子牌,並沿途散布關於岳飛“謀反”的信息。

這可以說是宋朝獨一無二的通緝方式,最後,在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岳飛被毒死於臨安風波亭。

朱元璋遭遇元朝“海捕”

元明清時期,通緝令的使用更加廣泛。通緝令的製作主體也越來越擴大化,由最初的中央司法機關的製作逐步放大到地方政府,所採用的方式,大部分也是“畫影圖形”。

元朝末年,戰火連天,朱元璋起兵造反。在朱元璋造反之前,他就曾受到元朝通緝,元朝統治區域內幾乎每個村落,都張貼著畫有朱元璋頭型和簡單“犯罪”事實的“通緝令”,朱元璋無可藏身,最後被迫繼續流落在皇覺寺為僧。

朱元璋造反之後,元朝政府更是採用了極端的通緝方式,他們製作了以朱元璋為首的“叛逆者”畫像,只要見到類似於畫像上的人,人人可以誅之。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