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上了大學,或者研究生,是很值得慶祝的一件事。不單單是因為可以進一步學習專業知識,更多則是因為脫離了之前辛苦的學習環境,可以好好享受大學生活,吃喝玩樂,徹底放鬆。這樣就是為什麼一提到大學形成了“混文聘”的慣性思維,只要考上學校就意味著自己的門檻一定是高一級的。
可是,現在的情況,似乎有點不一樣了。近日,廣州大學對72名研究生作出退學處理,退學原因均為: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廣州大學宣傳部的老師稱,這是按照研究生學習管理規定作出的決定,會由學院通知到學生個人。不少網友表示可惜,好不容易考上的,卻不好好珍惜。
無獨有偶,合肥工業大學,西南交通大學,都對在學校規定的最長學習年限內未完成學業的學生,進行退學處理。仔細想來,中國大學的現狀,很多人以為考上就萬事大吉了,逃課,打遊戲,就是不學習。但其實這樣,根本無法保證教學質量,也失去了辛苦考大學的意義。
在國外,不論是名校的“嚴進嚴出”,還是普通院校的“寬進嚴出”,最終都把守著“嚴出”這一關。能錄取只是一個好的開頭,能否順利從大學畢業,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呂建表示,我國可能有65%的博士無法按期畢業。他表示,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理所當然能畢業 ,目前,我們的博士教育體系是開頭松——中間松——畢業嚴 。能不能在中間過程也嚴格起來?一旦嚴格要求,老師要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博士生培養過程中,在學問上關心學生,在思想品德上、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上影響學生。
高等教育是一個人才養成的過程。不合格的學生,理所當然不能被輸送到社會上去。大學一旦失去標準,必然會亂象叢生。
大學就該有大學的樣子,教育就該有教育的樣子。高校越“較真兒”,則大學生就越是能夠自我加壓,努力學習。這其實也是一種壓力傳導機制,制度有了剛性,則“苟且”就必然會失去市場。
希望我們的大學能夠坦然、嚴肅地看待“淘汰率”,這才是真的負責,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對國家負責。
大學 畢業 文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