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到來,又是一個快樂而傷感的季節,即將離開校園的學生們在為離別而傷感,同時也在進行著最後的狂歡,最重要的一個節目當然就是畢業典禮。在這個典禮上,每一個學生都要穿上學位服,接受來自師長的祝福。那么,你知道這身學士服到底從何而來嗎?
學位服的出現源起於歐洲,它跟歐洲教育的發展息息相關。十二世紀初,基督教成為古代文化的傳播者,當時基督教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來管理教區,因此建立了教區學校來培養學生。求學者在學校穿著和神職人員相同的袍子,只是顏色不同。
這些袍子非常實用,在大學還沒有實體校園的時候,授課都在附近的教堂進行,學生們穿著長袍可以幫助他們在空曠的教堂中保暖,袍子上的帽子則能夠幫助他們在走出教堂時遮風擋雨。而且,在他們即將畢業的時候,他們也會穿著長袍參加盛宴。這種長袍就是如今大學流行的學士服的前身。
到了13世紀,牛津大學率先對學位服做出了標準的規定,所有教職人員都在袍子外面套上斗篷。當時神職人員的著裝逐漸改變了風格,這樣的著裝逐漸成為學者的專利。1321年,葡萄牙的科英布拉大學率先規定了本科生和博士生的標準服裝。到了都鐸王朝時期,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採用了同樣的著裝標準。19世紀,學位服才開始以國家為單位進行改良,並且用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學科。如今,學生在校期間不必一直穿學位服,但在畢業典禮這樣的“大日子”仍然要回歸傳統,來增強儀式感。
一般來說,一套完整的學士服是由學士帽、流蘇、學士袍、垂布四部分組成的。學士帽在14世紀初是牧師的標準帽,到了15世紀,學位帽成為大學中學術大師和博士的標準著裝,目的是讓他們區別於普通學生。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學裡各個階段的畢業生都能帶上學士帽了。
流蘇的作用是為了區別學生的身份,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學士帽的右前方,等到了學生畢業之時,為了表明其獲得學位,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會把流蘇從右側移到左側。另外,垂布的顏色也是有區別的。一般認為,垂布按文(含文、法、哲、史、教)——粉色、理(含經、管、理)——灰色、工——黃色、農——綠色、醫——白色、軍事——紅色分為六大類,不過中國對於這個顏色並沒有官方統一規定。
以上,就是有關學士服的一些知識,事關學位,畢業生們也應該對其有所了解。
大學 學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