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子淵介紹了許多經歷非凡的城市,今天就和大家聊聊一座充滿坎坷經歷、和中俄均有關係的城市。
大多數朋友猜得沒錯,這件事的開頭是在清朝。一提起秦漢唐明,人們都會神采飛揚,畢竟這幾個都是比較強盛的朝代。雖然這些朝代的疆域都不如清朝廣袤,但清朝卻是歷朝歷代中領土丟失最嚴重的。
在最鼎盛時期,除了外蒙古,中國還擁有大片位於如今中亞和俄羅斯的土地,國土總面積達1300萬平方公里。在列強對華的瓜分狂潮中,清政府被迫將多達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劃給他國。其中有一塊土地叫做海參崴(wǎi),如今是通行漢語的俄國領土。
“海參崴”一名源自肅慎(滿族先祖)語,意思是“海邊的漁村”。康熙年間,清朝擊敗了非法占領尼布楚的沙俄軍隊,兩國正式簽訂了邊界條約,其中明確指出海參崴屬於清朝,不過康熙皇帝卻在條約中大方地將尼布楚等地割給了沙俄。
有了祖宗帶頭示範,後來的清朝皇帝也重蹈覆轍,在簽訂《北京條約》時正式承認海參崴歸屬俄國,獲得海參崴後,沙俄從山東、河北等地引入10萬勞工進行建設,將其打造軍事基地和戰略要塞。由於此地三面臨海、擁有天然不凍港,日本對其垂涎不已,在日俄戰爭中曾數度攻打海參崴,可惜每次都敗在俄國人手下。
十月革命後,蘇聯曾於1919年、1920年兩度發表放棄一切沙俄所占中國領土的聲明。待國內外形勢穩定,蘇聯又重新收復了這些地區,還將海參崴作為了遠東軍事要塞。在史達林執政期間,當地幾十萬漢族、滿族、朝鮮族及赫哲族居民遭到大清洗,僅有少數人逃回國內。
從1958年到1991年的整整33年中,只有蘇聯人可以前往該城市並定居,而且需要取得進入許可證。在蘇聯後期,又才陸續有漢族、滿族居民搬回海參崴生活,因此如今海參崴仍有著許多明顯的中國痕跡,還有很多華人在此開設中餐館和酒店。
值得一提的是,海參崴當地的12所高等學府均開設有漢語系,培養出了為數眾多的漢語翻譯人才,因此整座城市有半數以上的人會說漢語,不過如今的海參崴已和我們徹底無關。
城市 故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