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重慶九龍坡鍾書閣書店。一大早,店員們就在門口拉上了警戒線,有序引導如潮的客人進場。
老趙就是長長隊伍中的一員,家住附近又資深書蟲的他,自書店開張後,隔三岔五地過來看書。沒想到,今天光是進場,排隊就排了老半天。
2019年新開張的鐘書閣書店,憑藉獨特的裝修風格,躋身重慶新晉的網紅打卡點。每天,都有很多遊客前來,書店裡拍照的比看書的還多。
老趙在漫長等待中逐漸失去了耐心,無奈地丟下一句:重慶這波網紅熱,啥時候是個頭啊!
剛過去的2018年,無疑是城市集體走紅、大爆發的一年。城市走紅,聽上去本是一件好事,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了,旅遊經濟自然跟著往上漲。
但每次,當我們在文章中寫到“新晉網紅城市”、“下一個網紅城市”時,總有當地的讀者站出來說:求放過,別捧殺,不希望我的城市變成網紅!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城市變網紅,成了一件招人反感的事?
網紅城市到底好不好,重慶人民最有發言權。在本月12日,抖音發布了《2019春節大數據報告》:重慶成為春節國內打卡量最多的城市,榮摘“網紅城市”之魁,西安和成都緊隨其後。
2017年底,一條永興坊摔碗酒的短視頻在網路上躥紅,直接摔出了西安變身網紅的職業生涯,網紅城市的雄起就此一發不可收拾。
西安、成都和重慶,這三座天生自帶網紅基因的城市,接二連三地走紅,長期霸占國內熱門旅遊城市的前三甲。
不難發現,這幾座網紅城市,清一色都是西部城市,北上廣深集體涼涼,這絕不是偶然。
老一輩出行,最愛打卡著名的經典景點,比如天安門、桂林山水、張家界等,哪裡出名去哪裡,拍照還要自備絲巾。但是,年輕人不一樣了,尋求獵奇感,哪裡刺激去哪裡,成了新的旅遊潮流。
如果說,2018年上半年是西安強勢闖入大眾視野的一年,那么下半年,重慶無疑是最佳的後起之秀。
抖音上,酷似《千與千尋》取景地的洪崖洞、穿樓而過的李子壩輕軌、懸空行駛的長江索道,無一不推著重慶走向“魔幻之巔”。
短視頻時代,遊客不再滿足於簡單拍攝幾張明信片般的風光照,想方設法地找尋最獨特角度,讓景點酷炫動感起來,成為朋友圈裡的“詩和遠方”。
既然是“詩和遠方”,當然要跟北上廣深的社畜日常來點反差。西部地區獨特的城鎮風貌、地域文化,對於來自一線城市的旅遊者來說,具有一股神秘的吸引力。
無論是“豪爽、痞子氣滿滿”的江湖重慶,還是“市井生活氣息”的巴適成都,抑或是有著“盛唐遺風”的西安,這些備受旅遊者追捧的城市標籤,還帶著年輕人對簡單、傳統生活的追求。
人們對旅行的設定,從一而終,都是輕鬆有趣的。於是,人們的旅行過程,越來越像一場尋寶遊戲:帶著鏡頭在陌生城市裡,記錄大城市裡少有的“奇觀”。
大多數人的抖音短視頻只有15秒,短短時間裡,人們能展示的視覺,原本只是城市裡很小的一面,但一旦走紅,經自媒體的包裝和曝光後,就會被無限放大,最終變成這個城市的經典符號,刺激更多的遊客前來打卡。
城市,就是這樣一步步被網紅的。
有了短視頻等媒介的曝光後,城市就像明星一樣,有了所謂的“城設”。從前的城市形象抽象、沒啥概念,如今一個個變得生動又親切。
西安不再只有兵馬俑,更有盛唐遺風;成都不再是飄渺的天府之國,而是一座“來了就並不想走的休閒城市”;重慶同樣從遙遠的“山城”,變身一座“來了就走不了的魔幻8D城市”。
就算還沒有親身去體會,也早在各種社交媒體裡,跟“網紅城市”混成老熟人。但是,媒介雖然豐富了我們對陌生城市的了解,卻同樣也大大地限制了我們對城市的想像。
短視頻盛行,每一座城市,哪個地方想出名,必須得上鏡,要么拍照足夠好看,要么錄抖音百般酷炫。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城市,喜歡折騰搞燈光秀。燈光秀能有多好看?來來去去,不過是在城市地標建築,或江邊橋上,搭配千篇一律的變色光彩。打卡的人,難道之前沒有見過嗎?
人們在乎的,根本不是現場多好看多震撼,而是燈光秀上鏡啊!鏡頭下,不管是樓房還是橋樑,打上變幻絢爛的燈光,配上澎湃動感的背景音樂,整座城市的形象瞬間立馬顯得有人氣、高大上。
新晉網紅潮州市,連續兩年摘得“春節全國最擁堵城市”稱號,無疑是 “抖音模式”下,憑藉燈光秀走紅的城市案例。(那城曾寫過《潮州 | 新晉網紅城市,還有什麼是抖音里看不到的?》)
網紅城市,說到底不過是遊客期待的城市。外地遊客刷抖音,看到的不過是城市1%的面貌,卻巧妙地把它代入到剩下的99%的城市想像中。
一個短視頻走紅,一座城市被貼上標籤,一種刻板印象就形成了,就會引發更多的遊客,前往同一個地方打卡,複製更多的素材加以傳播,加深原有的刻板印象。
這種傳播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大到遮掩掉城市原來的全樣貌。
比如重慶,在被貼上“魔幻”、“江湖氣”的標籤後,吊腳樓林立的洪崖洞一帶,立馬將標籤“詮釋”得淋漓盡致。
各類民營火鍋店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從裝潢到底料,蹭足了“江湖老火鍋”的熱度,極力迎合外地遊客對重慶這座充滿痞子氣的城市想像。
只要坐在特意改建做舊的復古風蒼蠅店形象的火鍋店裡,看著鐵鍋里的牛油底料在沸騰在冒泡,遊客們就能堅信:沒錯,這就是最地道的重慶火鍋味。
炫酷、誇大、上鏡,這是城市走紅的定律,也是媒介悄悄影響城市設計的思路,讓城市變得愈加符合鏡頭傳播中的城市形象。
重慶“穿樓輕軌”走紅後,政府專門在站台樓下設計了一個超大型景觀台作為最佳拍照地,可同時容納五千人觀賞打卡。
畢竟時至今日,要想遊玩重慶,如果不打卡這些傳說中的網紅景點,吃得再好玩得再嗨,也彷佛沒去過重慶。
網紅景點,總是服務於跟這座城市有著短暫交集的遊客,但城市,卻始終離不開長期居住於此的當地人,儘管在爆紅的抖音里,基本看不到與當地人相關的日常。當地人對自己的城市,喪失了話語權。
遊客才不關心,洪崖洞到底是哪些影視作品的取景地,吊腳樓有哪些前世今生的故事,遊客只關心,將網紅景點悉數打卡,記錄成為朋友圈和抖音里炫耀的資本。
春節期間,洪崖洞景區遊客超載,部分路段實行交通管制,就有遊客看見前方人多,擠不進去,伸手就把手機遞給安保人員,拜託幫忙拍夜景。
城市走紅,往往只需要短暫的爆發。但一場場狂歡過後,留給當地人的,卻是層出不窮的煩惱。當地人當然不會拒絕自己城市的名聲變得響亮,他們反感的是,城市走紅後,帶來的虛高物價、房價,還有時刻都堵在路上的交通。
城市走紅,商家無疑是最直接的受益者。高人流量帶來的紅利,不管是美食、手工,還是搞民宿的,全都賺個缽滿盆滿。唯有生活在網紅城市裡的普通居民,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原本,家樓下熟悉的小吃店關了門,不到兩個禮拜,折騰成爛大街的粉紅火烈鳥ins風的網紅咖啡館。原先,是消費10塊錢就能吃到飽的米粉,如今是花30塊錢都買不來的一杯咖啡。
全國各地,越來越多的美食街,變成了一鍵複製貼上的“南鑼鼓巷”式小吃街,人不用走到裡面去,也能想像得到街上賣著什麼。什麼鐵板烤豆腐、印度飛餅、新疆烤串、特色優酪乳,看上去跟當下這座城市一點關係都沒有,都是“全國連鎖”。
奮鬥在二三線城市的年輕人,原本拚命幾年,湊上父母給的贊助費,想在城市裡買房付首付不成問題。如今,工資不見漲,房價早就噌噌噌地往上跑。不少新城市人好不容易做出的城市選擇,一下子又迷茫了。
不僅買東西、吃飯變貴了,買房更加遙遠了,生活在網紅城市裡,連上下班擠交通,都要耗費更多的時間精力。你趕著上下班,遊客也趕著去打卡。一到周末或節假日,擁堵程度更是慘不忍睹。
不管什麼時候,短暫的、大量的遊客湧入,都不符合一座城市原來規劃與設計時的預設,公共資源很難在短時間內跟上。
換句話說,城市並沒有為“走紅”做好準備。政府只能在城市走紅後,慢慢地完善配套服務。
城市走紅,當地人大可享受名聲帶來的榮譽感、歸屬感,但甜頭過後,更有說不清道不明的種種煩惱需要面對和忍受。其中的利與弊,難以用三言兩語解釋清楚。
只不過,即使是這樣,你還希望自己的城市能走紅嗎?
城市 網紅 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