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2600公里,成都再次跑在全國前列!

城市居民大概都有同一個苦惱:身邊的鋼筋混凝土太多,而自然綠色太少。不僅中國如此,即使在我們看來綠草如茵、藍天白雲的已開發國家城市,市民對城市綠化的滿意度也不高,抱怨植物太少的城市市民非常多見。

遼闊的美國就是要有遼闊的鋼鐵森林和綠色公園(美國-芝加哥市中心)遼闊的美國就是要有遼闊的鋼鐵森林和綠色公園(美國-芝加哥市中心)

2017年的歐盟地區政策統計報告就調查了歐盟各城市居民對城市綠化和公園的滿意度。在法國首都巴黎,只有27%的市民對市政綠化感到非常滿意;而在義大利南方大城市那不勒斯,對綠化感到滿意的市民就只剩7%了,有25%的市民表達了不滿;希臘古城雅典的不滿意率更是達到了一半之多。

歐洲城市未必就有足夠的綠化但歐洲人民對城市景觀的要求絕對不低(義大利-那不勒斯中央車站)歐洲城市未必就有足夠的綠化但歐洲人民對城市景觀的要求絕對不低(義大利-那不勒斯中央車站)

要把市民從令人窒息的城市裡解救出來,各地政府能怎么辦呢?

城市其實最缺什麼?

市民渴求更多山水湖草和運動場所的呼聲基於人們對健康和舒適的追求。畢竟,一座城市如果通過大規模工業化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卻沒有辦法讓富裕的民眾健康舒服起來,也實在稱不上是一座成功的城市,充其量只能說是一座大工廠、大熔爐罷了。

很多人由於命運出生在這裡

但誰想在此生活一輩子呢

1

不過一個現實難題是城市空間非常緊張,其本質就是資本、人口、設施在土地上的高度聚集,要專門辟出來地皮給這些休閒設施,有時候顯得奢侈。

吃喝拉撒都可以外包

山水湖草還是在夢裡見吧

1

這一對矛盾放在已開發國家,早在19世紀末就已經暴露了。當時獨立剛100年的美國新英格蘭是整個北美當之無愧的中心,紐約、波士頓等城市的老城區已經出現了人口過度密集、占用大量綠化設施的現象。

19世紀末的美國

西海岸和南海岸城市群還遠遠沒有發展起來

新英格蘭具有壓倒性的重要性

這裡也聚集了最大量的重工業設施

野蠻發展的煤、鋼、化、電令環境嚴重惡化

1

當時的市政設施和環保技術不能和現在相比,城市裡的空氣令人難以呼吸,城市裡的幾個公園規模又不夠大,市民要一路摸到郊區才能找到大片可供休閒的地方。

加上當時這個污染程度

有空地也不敢去

1

當時美國最著名的規劃師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Olmsted)想了個辦法,用優先於汽車道的人行通道把市內的四個公園和一批次級綠地連通,一共25公里,以供需要運動空間的市民使用。數年後,這個系統受到了市民的好評,一路擴展到了600公里長,覆蓋了整個波士頓大都市區。

這便是最早的“綠道”(Green Way)。

在當時算是很先進的理念

1

由於綠道設施同時提供了綠色環境和健身場所兩種城市裡稀缺的資源,對土地的占用率也比較低,基本是在原有郊區綠化基礎上整合而成,大受各國歡迎,不僅在美國廣受好評,很快也傳到了歐洲,在各國遍地開花。

綠道先走一步

一個好的綠道系統,不僅是一條道路,也不僅是一片綠地,它的目的是為市民提供更舒爽宜居的環境,本質上是一種生態設施。市民在綠道上散步、騎車進行鍛鍊的同時,最好還能結合當地的生態優勢和天然景觀,營造移步換境、趣味多多的體驗。各國都有先進經驗。

比如在國土大、人口多(人口密度其實不算高)的美國,綠道建設最早也最多。由於其早期大城市集中在東北部沿海,綠道系統中,沿海而建的就特別多。其中著名的比如東海岸綠道(East Coast Greenway),就是由一群腳踏車愛好者用車輪軋出來的。

還有圍著湖與河流建設的內陸綠道,比如芝加哥湖濱步道,和沿著尼亞加拉河右岸從安大略湖到伊利湖的尼亞加拉綠道。親水屬性很高。

第二個上車的德國也不錯。德國西北部的魯爾老工業區礦產逐漸耗盡,本該成為一篇廢土。但是從1923年開始,當地人就進行了有意識的環境改良計畫,修建了貫穿魯爾區南北的綠道,讓德國的工業文化換了一種方式延續。

在真正地廣人稀的澳大利亞,綠道系統也相當發達。最典型的例子是東北部昆士蘭州的黃金海岸之路(Gold Coast Oceanway),行人和腳踏車騎手可以在這36公里的綠道上,觀賞沿途的海景、燈塔和居民點,很有海洋國家的特色。

能提高居民生活滿意度、保護性地開發各地的生態資源,綠道確實是個好東西。隨著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綠道在中國各地也開始出現了,尤其是那些富裕、擁有發達市民文化的地區,比如廣東和北京。

廣東從2010年開始就以珠三角為核心建設了珠三角綠道網,而北京則有海淀三山五園綠道為代表的綠道網路,把當地的旅遊資源通過綠道串聯,讓市民在休閒健身的同時鑑賞城市固有的人文和自然景觀。

這座城市要玩真的

最近還有一條綠道引起了我們的注意,那就是成都的天府綠道。這可能是中國最好的一條綠道。

成都盆地為兩座山脈所包夾,和坐落於珠三角和長三角的一眾大城市相比,地形上的起伏極為明顯,這有利於綠道景觀的錯落分布,是一個大優勢。

而與地形複雜的北方大城市相比,較低的緯度又讓成都附近的綠植能自然生長,更為賞心悅目。濕潤溫暖帶來的生物多樣性優勢也不用提了。更兼岷江沱江兩大水系在境內穿過,則為成都綠道提供了類似美國沿河綠道那樣的鋪設基礎。

有山有水有樹林,還有滾滾和金絲猴,從自然環境來說,成都是建設城市綠道的天賜佳地。

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的城市規劃向來是以“一環二環三環”這樣的圈層思維去定義的。城市一圈一圈地向外攤大餅,常常搞得大而無當,發展失衡。而在成都,因為有特殊的地理天賦,成都近年來一直在致力於建設一條屬於自己的“天府綠道”,用綠道打破城市圈層發展的思維慣性。

這意味著一種發展方式的轉變,也在試圖引領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天府綠道能串起的人文景觀也值得一提。

人言中國城市歷經兩千年歷史,可考據的名字換了一個又一個,唯有成都一直是那個成都。四川盆地的相對封閉性和遠離中原紛亂的地理位置,讓成都避免了過多參與政權更替時的動盪,擁有了豐富的文化歷史積澱。

這天府綠道就很好地利用了這一點,將會經過三類數十個文化園,包括張儀紀念園(雙流)、李冰紀念園(都江堰)、玄奘紀念園(錦江)、五丁開山園(都江堰)、漢賦文化園(郫都)、蜀錦文化園(武侯)、芙蓉園(武侯)、《詩經》草木園(溫江)、四川草藥園(溫江)等等,都是耳熟能詳的天府文化印記。

而包括四川省三都博物館、成都蜀錦織繡博物館、成都川菜博物館等在內的一系列博物館,也會以博物館小鎮的形式在綠道中出現。新建的景觀中也有一處令人期待,它取材於雲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南方10省的特色建築,將會形成一條成都的民俗長廊,堪稱成都版《清明上河圖》。

負責串起這些自然景觀和人文故事的,則是像如意橋、熊貓雕塑、太陽神鳥徽章這樣充滿天府文化特色、寄託美好寓意的造物。

最終,成都天府綠道將形成以錦江綠道為“一軸”,龍門山森林綠道和龍泉山森林綠道為“兩山”,以沿三環路的熊貓綠道、沿繞城高速的錦城綠道、沿第二繞城的田園綠道為“三環”、沿走馬河、江安河、金馬河、楊柳河-西河-斜江河-䢺江河-臨溪河、東風渠、沱江-絳溪河、毗河等七條水系廊道的綠道為“七帶”的“一軸、兩山、三環、七帶”格局。

格局大還只是一方面,還要讓市民真正從中收穫樂趣才行。

2019年元旦,位於成都錦江綠道創意天府段的江灘公園,“王者榮耀”沙雕展、皮划艇體驗、民間匠人的文創市集集體上線。從傳統文化到信息科技,從娛樂項目到體育精神,你都能找得到。

而附近的景觀綠化、配套基礎設施、體育設施等也都嚴陣以待,集體亮相,為新年嘉年華做好準備。樂隊演奏、民謠、主題巡遊——鏡面舞、樂隊演唱、王者榮耀主題cos秀等應有盡有,充分體現了天府綠道景觀與活動的互動,讓綠道活了起來。

其實,成都天府綠道是想在高樓大廈里拓展出綠色空間,讓城市生活充滿詩情畫意,把文創、體育、休閒、旅遊各種元素融入綠道,從而構建屬於成都的高品質生活場景和新經濟消費場景。

1

通過生態、生活、消費場景的融合疊加,市民和遊客都能感受到城市新的生活空間。人們都用腳步投票漫遊天府綠道,才讓綠道有了“自我造血”的生命力。

條件好、品質高、立意遠是一方面,如果長期停留在圖紙上,那市民也享受不到。然而沒想到的是,這條綠道的建設執行強度是前所未有得快。

天府綠道規劃正式提出是在2017年9月。結果截至今年1月,已經建成了2600多公里,包括區域級綠道345公里、城區級綠道928公里、社區級綠道1334公里。這相當於從西安到中哈邊境的阿拉山口的直線距離。

也就是說成都憑一己之力,修了相當於絲綢之路的綠道系統。

而這條綠道串連的綠化設施達到了1114平方公里,相當於十個巴黎,其中還有2000多個文體旅設施。

這個速度和覆蓋率,即使在善於基建的中國也不多見,僅以目前的綠化廊道覆蓋密度來看,成都就已經超越了北京和上海。

在成都新一輪總體規劃中,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是一大重點目標,而這天府綠道便是其重要支撐系統。“公園城市”在中國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成都則成為了它的第一個套用場景。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