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奇的兒子參加高考內幕,30年後爆真相:曾寫信給鄧小平求救

十屆三中全會通過《關於恢復鄧小平同志職務的決議》時,已是1977的7月。

鄧小平為儘快恢復高考,於當年秋天就啟動了此項工作,並決定當年冬天就舉行高考。

鄧小平

之前的幾年,一些大學也恢復了教學,但錄取學生不是根據分數,而是根據推薦信。

學生所在單位只要在信中說明其“出身好”,是工農兵的子女,就能接受高等教育。

然而,真正的工農兵子女不一定能上得了大學,因為一些幹部們相互推薦自己的子女,他們的成績雖然不怎么樣,但關係硬,仍能夠取而代之。

在鄧小平的傳記中,美國作者傅高義評價道:“推薦制度變得徹底腐敗。”

宣傳海報

“應當結束推薦制度,直接從高中錄取學生。”1977年8月的科技和教育工作座談會上,鄧小平最後發言時這樣說。

他表示,越早恢復從國小到大學的各級入學考試,越能使中國儘快著手改善國家的教育。

恢復高考工作的提出,是在當年秋天,有人說當年就舉行高考,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73歲的鄧小平卻毅然拍板:無論如何要在 1977 年舉行高考,“就這么定了”,“不放空炮”!

恢復高考的通知,刊登在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報》上。報考對象是:工人農民、上山下鄉和回鄉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幹部和應屆高中畢業生。

《人民日報》報導

此條訊息,改變了中國幾十萬年輕人的命運。

據鄧小平傳記中記述,此前的10年時間裡,共約有 578 萬人達到高考年齡,但他們多數仍在農村和工廠里勞動。

當時,劉少奇的兒子劉源,正在北京起重機廠當鉚焊工。聽說這個訊息後,喜不自禁,覺得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

不過,當他決定報名時,一個條件卡住了他。

因為根據當時的執行政策,最好是25歲以下的年青人才能報考,而劉源剛過26歲。

高考的訊息,讓剛剛有一線希望的劉源,又覺得前途渺茫起來。

(當年北師大的學生)(當年北師大的學生)

他越想越不服氣,就提筆給鄧小平寫了一封信。據理力爭:招生政策中並沒有明確規定“25歲”的紅槓槓,但工廠里不想讓自己參加高考。

“如果因為我父母的原因,不讓我考,我很不服氣,何況你這個招生簡章並沒有這么講。”劉源在信中稱呼鄧小平為“小平叔叔”,“讓我考我考不上,是我自己的事情,誰也不怨。”

他的信不長,就一頁。寫好後,貼了4分錢的郵票,收信人寫上“中共中央鄧小平副主席”,在街上隨便找個郵筒投了進去。

沒想到,10天后,廠里人通知他,可以參加高考了,和他一樣被通知參加高考的,還有9個與其情況相近的工友。

2007年,在紀念恢復高考30年的時候,劉源接受媒體採訪,依然記得當時的興奮。

(第一年高考)(第一年高考)

他說,他至今沒有見到“小平叔叔”對他參加高考的批示,但他恢復高考的決策,無疑是英明和偉大的,怎么評價都不過分,“它挽救了這么多人”。

首次高考,570萬人參加高考,只錄取了不到30萬人。但考試制度改變了中國,讓“知識改變命運”成為現實。

據報導,之後的20多年裡,中國已有1000多萬名普通高校的本專科畢業生和近60萬名研究生陸續走上工作崗位。

“歷史證明,正確的東西總會回來。”劉源說。

(配圖:當年的高考准考證)(配圖:當年的高考准考證)

飛春讀傳,一個專注歷史名人傳記的原創號;微信公眾號“readinginspring”,或者“飛春讀傳”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