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洋與走西口、闖關東並稱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三次人口大遷移。其實下南洋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的漢朝。
西漢末年中原大亂,數千漢朝儒生、軍政官員乘船逃亡交趾,即今天的越南。此後每有政權交替,中原百姓紛紛移民海外。避難地也從交趾,發展到印度支那,直至整個東南亞。
明朝時期,由於人口暴增,“閩廣人稠地狹,田園不足於耕”,福建和廣東一帶的貧困百姓只得“望海謀生”。
為緩解東南倭寇之亂,隆慶五年,明朝政府決定開放福建漳州府的月港,史稱“隆慶開關”。與此同時西班牙人占領了菲律賓,開闢了馬尼拉、中國與拉美之間的遠洋貿易航線。
為了開發菲律賓,同時也為了解決西班牙人的生活問題,他們積極招攬華人工匠和手工藝者。馬尼拉的“八連”,又稱“澗內”,原本是華商經營絲綢的市場,隨著華人不斷湧入,逐漸發展成數萬華人的“中國城”。
然而,長期採購絲綢、瓷器等高檔消費品,致使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引起了西班牙人的強烈不滿。商業上的挫敗感也影響了他們對華人的態度。萬曆三十一年,中國又發生了一件事情,直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萬曆是出了名的“貪財”,閩商閻應龍和大太監高寀投其所好,騙萬曆說:“呂宋機易山素產金銀,采之,歲可得金10萬兩、銀30萬兩”。
萬曆聽後非常動心,當即派出“礦稅使者”去找金山、銀山。萬曆的行動引起了西班牙人的極大恐懼,他們決定殺掉所有勘探隊員。幸好“諸華人共解,乃獲釋歸”。
誰也沒想到,華人的求情卻觸動了西班牙人的敏感神經。他們擔心一旦明朝派大軍來討伐,數萬華人將成為內應,於是決心對採取必要措施。
西班牙人的手段特別高明,他們第一步收繳華人手中的武器,但卻沒有使用強制措施,而是大幅度抬高鐵器的收購價格。“華人貪利盡鬻之,於是家無寸鐵”。
緊接著為了防止激起華人的反抗,“酋乃下令錄華人姓名,分三百人為一院,入即殲之。”如此看來,集中營式分批集中殺害並不是納粹的獨家專利。
天下哪有不透風的牆,恐慌在華人間迅速傳播,但由於缺乏武器,又沒有接受過軍事訓練。華人沒有組織起有效的反抗,被迫逃入山林打游擊。
西班牙人卻沒有窮追不捨,而是在城外設伏,因為他們知道山上糧食匱乏,等他們餓急了自然會下山決戰。果不其然,華人真的中了埋伏。
西班牙人趁機大肆屠殺華人,掠奪他們的財產、燒毀他們的房屋,約有2萬5千華人慘死於西班牙屠刀之下。
事件傳回北京後,萬曆皇帝勃然大怒,但他氣得不是西班牙人擅殺華夏子民,而是惱怒閻應龍竟敢欺騙他。西班牙人見中國政府無意保護海外華人,揮起屠刀來就更不會手軟了。
崇禎年間,西班牙人炮轟華人聚集區,打死兩萬多人。數條河水被屍體污染,長達8個月無法飲用。康熙元年,西班牙人又瘋狂屠殺華人長達18天。乾隆二十七年,西班牙人與英國人爭奪殖民地時,遷怒於華人,將每15人辮子系在一個大石頭上,然後投入海中。
歷朝歷代都將遷居海外視為“棄絕王化”,不僅不加以保護,對回國者還處以懲罰。明清兩朝,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實施的大規模屠殺華人事件總共5起,死難華人超過5萬人。
西漢 西班牙 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