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航空母艦是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象徵。要是哪個國家有幾艘航母能吹牛好幾年。我們平時說的航母都是航行在海面上的巨輪,其實還有一種潛伏在水下的航母,人們叫它水下航母。由於水下航母的發展沒有像水上航母那樣受到各國的重視,因此很多人對水下航母這種武器比較陌生。
其實生產水下航母的構想時間和水上航母差不多,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水下航母的構想最早是由英國海軍軍官彭具林頓·比林在1913年提出的。在提出後的三年,英國海軍才將此想法付諸於實踐。當時,英國海軍把一艘HMS“E-22”號潛艇加以改裝,使它適於在甲板上停放水上飛機,就這樣,早期的水下航母誕生了。
水下航母真正用於戰場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二戰期間,日本挑起了太平洋戰爭。當時的日本認為,如果能夠空襲美國本土,將對美國的士氣造成沉重打擊。但是日本距離美國很遠,在美國本土附近又沒有軍事基地,想要空襲美國本土十分困難。於是,日本軍方萌生了建造水下航母的想法,決定利用水下航母極好的隱蔽性躲過美國軍方的監測,對美國本土實施轟炸。日本軍方說乾就乾,於是在1942年完成了第一艘水下航母的建造。
1942年11月,一架E14Y1型偵察機從水下航母上起飛,飛臨美國西海岸俄勒岡州的森林,投擲了兩顆小型燃燒彈。日本軍方大為興奮,感覺勝利唾手可得,於是決定大規模建造水下航母,一口氣就決定建造18艘。隨著戰局變化,日本軍方決定將建造數量由之前的18艘改為5艘,由於戰爭期間日本原材料和勞動力嚴重匱乏,最終勉強完成三艘水下航母的建造。但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水下航母並沒有發揮出日本人所希望發揮的實力,還有一艘水下航母被美國擊沉了。美國軍方還曾把這艘被擊沉的水下航母打撈上來進行過仔細的研究,隨後又將其沉入水底。
20世紀80年代,美蘇兩國處於冷戰階段,蘇聯海軍著手制定了水下航母計畫,80年代末,蘇聯走向戰略收縮,而投資興建水下航母的計畫也最終隨著蘇聯的瓦解無疾而終。
80年代的美國也開始研製水下航母,但是研製過程一直處於保密階段,直到2014年相關媒體曝光了美國研製的“海德拉”水下航母。該航母可同時容納小型武裝無人機和數艘無人潛艇,還能在前海地區長期潛伏,對監視或者攻擊的目標會釋放這些無人機和潛艇。這些無人潛航機體積小,採用聲吶雷達系統,不易被發現,還可以精準方位,可滲透敵方領海和內海。
雖然水下航母具有隱蔽性好、攻擊突然性強、航行安靜等優點,但是它的缺點也同樣突出。水下航母載機數量少、製造費用昂貴、技術難度大等,這些缺點的存在使得各國沒有將水下航母列為重點武器裝備。
航空母艦 水下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