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大帝的崛起靠的是比他還厲害的舅舅?

按照古代地理學家斯塔拉波的記載,伊庇魯斯的範圍從塞羅尼安山脈(今南阿爾巴尼亞)延伸到希臘的安布拉基亞角(Ambracian Gulf)。這片崎嶇不平的山地始終與希臘世界維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東部邊境與馬其頓和色薩利相接,北鄰好戰而掠奪成性的伊利里亞諸部落。

在古風時期(公元前8世紀是希臘地區在荷馬時代結束之後普遍出現城邦國家的時期),伊庇魯斯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其位於多多納(Dodona)的神諭所,這也是古希臘最早、最著名的神諭所之一。與希臘人不同,伊庇魯斯並非居住在有城牆的城市中,這也使得圍繞著城邦產生的政治制度對於伊庇魯斯人而言相對陌生,但伊庇魯斯諸部很可能同樣以古希臘語為語言。伊庇魯斯的14個部族中,以北方的凱奧尼亞人(Chaonian)、中部的莫洛索伊人(Molossian)和南部的德斯普羅托伊人(Thesprotian)最為強大,其中莫洛索伊人長久以來奉行君主制。根據傳統說法,莫洛索伊人君主制的建立,是由特洛伊戰爭的參與者之一,涅俄普托勒穆斯完成的。

希臘地圖希臘地圖

作為色薩利的王,涅奧普托勒穆斯參加了特洛伊戰爭,戰後並未返回故土,而是遠航來到了伊庇魯斯安身,並成為歷代伊庇魯斯國王上溯的根源。此後的莫洛索伊王國和整個伊庇魯斯,一度在歷史進程中沉寂。直至公元前430年~390年在位的塔洛帕斯(Tharrhypas),他為伊庇魯斯地區引入了更多希臘世界的風俗、法律和文字,伊庇魯斯也重新進入人們的視野中。

塔洛帕斯的王位世襲諸代相傳,然而,當他的孫子涅俄普托勒穆斯一世eoptolemus)於公元前360年去世,莫洛索伊的王位更替出現了動盪。涅俄普托勒穆斯的兒子亞歷山大,在父王去世時年僅十歲,於是他未能成功繼位,他的叔叔阿萊拜斯(Arybbas)掌握了權力。

木馬計木馬計

為了進一步鞏固自己的王位,公元前357年,阿萊拜斯將自己的侄女、亞歷山大的姐姐——奧林匹婭絲(Olympias)嫁給了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亞歷山大大帝將成為這場婚姻的結晶。而對於伊庇魯斯來說,聯姻帶來的變動近在眼前,與馬其頓建立良好關係後,阿萊拜斯索性將小亞歷山大送至馬其頓宮廷中做客。在他看來,這一舉措趕走了他最大的權力威脅者,孰料未來的局勢發展卻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的老話。

亞歷山大亞歷山大

年輕的亞歷山大以男色誘惑了腓力二世,對亞歷山大的寵愛,加上控制伊庇魯斯的野心讓後者改變了政策。大約公元前350年左右,腓力二世協助亞歷山大驅逐了阿萊拜斯,使之成為莫洛索伊國王亞歷山大一世,阿萊拜斯遭到流放逃去了敵對於馬其頓的雅典。這一過程中,莫洛索伊事實上成為馬其頓的附庸國,伊庇魯斯的東部部分土地也被馬其頓所控制。

腓力二世鑄幣腓力二世鑄幣

(腓力二世一手推動了馬其頓軍隊的戰術體系的建立和職業化進程,強化了王國的中央集權,大力繁榮了工商業發展,促進了城市化和人口增長。儘管馬其頓的光榮大多歸於其子亞歷山大大帝,但這一切的基石是由腓力二世以驚人的謀略和毅力打下的)

亞歷山大一世即位後,通過多年經營,設法將伊庇魯斯的各部落以同盟形式統一,莫洛索伊王國無疑在聯盟中占據領導地位,擁有同盟的軍事指揮權。實力的增強,也逐步增強了亞歷山大一世的獨立欲望,恰好在公元前337年,馬其頓自身的政治變動給了他一個機會。

公元前338年的喀羅尼亞會戰後,大勝歸來的腓力二世,在首都佩拉與將軍阿塔盧斯(Attalus)之女,克利奧帕特拉·歐律狄刻(Cleopatra·Eurydice)一見鍾情,繼而準備在次年娶她為妻。這樣一個純血統的馬其頓女人,極有可能為腓力二世生下一個純血統的馬其頓子嗣。這對於來自伊庇魯斯的王后奧林匹婭絲,以及混血的王子亞歷山大而言,這都是不可接受的。於是在次年,腓力二世迎娶歐律狄刻的同時,奧林匹亞斯和亞歷山大與腓力二世不歡而散,王后回到了伊庇魯斯娘家,而王子則被流放去了伊利里亞。

馬其頓士兵馬其頓士兵

亞歷山大一世適時出手,他收留了自己姐姐的同時,在政治上站到了腓力二世的對立面,這也是他對自繼位以來附庸地位的一個挑戰。腓力二世此時正忙於準備發動對波斯的遠征,這一後院失火顯然讓他猝不及防,他不希望家庭糾紛演變為政治上的動盪;另一方面,他對兒子亞歷山大從感情上仍舊是接受的,也無意讓局面演變到奧林匹婭絲裹挾王子,立足伊庇魯斯對抗自己的地步。於是,腓力二世開始設法重建和伊庇魯斯的聯盟。

最終,妥協又以聯姻的方式達成,儘管奧林匹婭絲一度想要讓弟弟對丈夫開戰,但最後她還是只得貢獻出她和腓力二世的一個女兒——克利奧帕特拉(Cleopatra)——嫁給亞歷山大一世。但婚禮的進行卻轉變為一場悲劇: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在婚禮上遭到刺殺。在一連串政治博弈後,亞歷山大三世得以繼承王位,他就是日後著名的“亞歷山大大帝”,並迅速處決了多位潛在競爭對手,而在伊庇魯斯,腓力二世的死,以及奧林匹亞斯母子的掌握權力,無疑讓伊庇魯斯和馬其頓的盟約更為穩固,也使得伊庇魯斯獲得了政治上更大的自由。

希臘地圖希臘地圖

至此,馬其頓和伊庇魯斯之間的一連串政治聯繫暫時塵埃落定。現在這兩個王國各有一位名叫亞歷山大的英主,野心勃勃,各自將目光投向海外。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的亞歷山大三世發動了準備許久的東征;伊庇魯斯的亞歷山大一世,則劍指西方,義大利半島南部的一系列希臘殖民城市,被稱為“大希臘”(Magna Graecia),由位於半島“腳後跟”的城邦塔拉斯(Taras),或稱塔蘭托領導。在義大利中南部各民族不斷的軍事壓力下,大希臘各城邦的擴張碰壁,繼而連自保都難以勝任,在此情況下,他們試圖尋求外來的軍事援助。

公元前342亞歷山大一世成為了一個“應徵”而來的“傭兵隊長”。亞歷山大一世對於這次遠征有更大的野心,在幫助大希臘各城邦驅逐布魯提伊人(Bruttian)和盧卡尼亞人(Lucanian)之餘,他還想建立在南義大利的統治。這一野心最終使他和大希臘各城邦分道揚鑣,他的暴虐統治使他兵敗被殺。

皮洛士皮洛士

亞歷山大一世的橫死,使得在公元前337年出生,當時僅有3歲的王子涅奧普托勒穆斯二世繼位,而他的母親克利奧帕特拉,以及祖母奧林匹婭絲則充當攝政。儘管王子年幼,但權力看上去仍將在莫洛索伊王國最正統的世系中穩固地繼承下去。在這時,快要被遺忘的被流放者阿萊拜斯,仍在遠離伊庇魯斯的土地上遊蕩和伺機而動,但他的成功希望無比渺茫。沒有人會想到,他的孫子,大名鼎鼎的皮洛士,將有機會在未來借勢而起,建立屬於自己的統治。

公元前323年6月10日,在新的帝國首都巴比倫尼亞,亞歷山大大帝帶著未竟的征服野心離開了人世。這一驚人的訊息很快傳到了帝國的各個角落,並立即造成了一次政治上的大爆炸。在亞歷山大的部將忙於爭奪權力的同時,希臘本土的反馬其頓勢力開始蠢蠢欲動。雅典人、埃托利亞人、福基斯人、羅德島人加入反馬其頓同盟,馬其頓控制下的色薩利表面上順從馬其頓攝政安提帕特,卻在拉米亞會戰中倒戈一擊,使之被困於拉米亞城中,這場叛亂也被稱為“拉米亞戰爭”。

▲古科森提亞遺址,亞歷山大一世可能的戰死之處(亞歷山大一世在義大利的征戰,以眾叛親離告終,互相交戰的奧斯堪人和他領導的希臘人,最終聯合起來攻擊他。亞歷山大一世的屍體被切成兩段百般凌辱,可見其不得人心)

但在安提帕特和其它亞歷山大部將焦頭爛額地處理拉米亞叛亂的同時,奧林匹婭絲卻另有算盤。她與安提帕特之間勢如水火,為了設法削弱後者的地位,她試圖讓伊庇魯斯軍隊加入希臘人的行列。但國王涅俄普托勒穆斯仍然年幼,顯然不具備領軍作戰的能力,為此奧林匹亞斯召來了流放在外的阿萊拜斯。在拉米亞戰爭中,阿萊拜斯與色薩利將軍門農建立了友誼,他的兒子埃阿喀德斯(Aeacides)與門農之女佛提雅(Phthia)成婚。阿萊拜斯的海外征程沒能持續多久,公元前322年的克拉農會戰中(Battle of Crannon),安提帕特和克拉特魯斯徹底擊敗了希臘聯軍。不過伊庇魯斯並未從這次失敗的投機中付出什麼代價。阿萊拜斯在拉米亞戰爭結束的前後去世,而埃阿喀德斯成為國王。他此前完成的婚姻也在公元前319年誕生結晶,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皮洛士大王,貴為伊庇魯斯王子和亞歷山大遠房親戚的他,無疑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天之驕子。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楊英傑。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