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為什麼需要重視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指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規則意識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備的一種意識。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孩子的規則意識則需要父母從小的培養教育,才能讓孩子在今後的成長中以及在學校里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去遵守一些規則。

1

伴隨著孩子的成長,爸爸媽媽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儘管每天都在說,每天都在管,但是孩子的一些行為還是沒有任何變化。同時,隨著孩子的年齡不斷的增長,他們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烈,逆反心理也越來越嚴重,孩子身上顯現出來的這些行為問題反而越來越多。

規則意識涉及多個年齡段。在幼兒階段,其個體規則意識的內容和特點是與其思維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因而,可以從幼兒規則意識發展所處於的依從和認同階段的內容和特點,來制定培養兒童規則意識的方法。一方面,依從階段的兒童,會為了避免懲罰或得到獎勵,而表現為既不違背也不反抗,雖然他們還不能理解要遵守規則的原因;另一方面,認同階段的兒童,會有強烈的願望想要成為與榜樣(例如,教師/家長)一樣的人,而表現出與榜樣相同的行為,這時幼兒遵守規則是在模仿榜樣,不是純粹對命令的服從。

1

事實上,孩子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特別是幼兒階段,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其行為的堅持性和自制力都處於發展初期,不可能像成人一樣控制言行,所以他們雖然“知道”某些要求,卻不能做到。那么父母到底如何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呢?

幫助孩子在生命的初期樹立健康良好的規則意識是家長的職責所在。義大利幼兒教育家蒙特梭利就這個問題總結了下面幾條規則:

1.不能有粗野、粗俗的言行

若孩子動輒爭搶玩具,打罵其他小朋友,家長們要注意了。首先,要明確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非常沒有禮貌。然後,讓孩子去進行反思,為什麼這么做不對,以後遇到這種問題該怎么處理。爸爸媽媽應耐心引導和適時鼓勵。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中,孩子才能輕鬆愉快地接受這條規矩。如此,孩子可以更好處理自己的情緒,以後更加理性的對待人和物。

2.保護好自己的東西,不侵犯他人的東西(物權規則)

當孩子的東西被別的孩子搶了,難免會哇哇大哭。這時候,家長要及時教育,教會孩子區分“我的”“你的”,幫助他建立起自己和他人的界限。這樣孩子就能很好懂得“我的東西”我來支配,別的東西不能隨便拿。

3.物品從哪拿來用完要放回原處(歸位規則)

從小培養孩子歸位規則,可以幫助其擁有不錯的生活自理能力,對創造力也有所幫助。此外,孩子養成這個好習慣後,今後做事會井井有條,生活也更加整潔。

1

4.玩具等其他公共物品,誰先取得誰先用(等待規則)

兩個孩子在一起玩耍,常常會引發爭搶玩具大戰,因此而鬧得不可開交。要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家長平時要給孩子立規矩,讓他遵守“先來後到”的規則。這個規則可以防止孩子形成自私的性格,讓他明白在別人先取得東西時自己應耐心等待,同時有利於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之間形成一個平等的交往模式。

5.尊重他人,不可以隨意打擾他人

尊重長輩、尊重朋友到尊重陌生人,教育孩子別人在忙的時候不可以隨意打斷,公共場所不能發出太大噪音打擾他人……這么做可以讓孩子學會換位思考,在人際交往時更有優勢。

1

6.勇於承認錯誤,也可以要求別人道歉

教育孩子勇於承認錯誤,可以幫助其在今後更有擔當。若是家長錯怪了孩子,一定要及時道歉,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孩子會更樂意守規矩。

兒童規則意識的培養並非短時間就能完成的。有人說:遵守規則的生活會節約孩子的成長成本,會使孩子將來成長為一個在心理、精神甚至體態上有尊嚴的成人。因此,不論是作為父母還是作為老師都應有耐心與愛心,了解和熟知孩子的認知特點和心理需求,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引導。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