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明清時社會生產力比秦朝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大型殲滅戰。秦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市西北)一帶同趙軍發生的戰爭。秦軍大勝攻占長平,斬首坑殺趙軍約45萬。明清間的山海關之戰,時決定國運的大戰,李自成軍不足十萬,清軍十餘萬,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只有五萬。社會生產力、經濟、人口、科技都大幅度提升,為什麼戰爭規模變得更小了呢?

為什麼明清時社會生產力比秦朝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首先秦朝實行的是郡縣招兵制,郡縣有權利召集農民去打仗,那時候沒有職業兵的,都是平時種地,戰時就去打仗,所以有戰爭,都是舉全國之力去打仗,放棄國內生產。宋朝之後出現了專門為戰爭存在的職業軍雛形“禁軍”,明清更是改革了宋軍的弊端,正式出現了真正的職業軍人。

為什麼明清時社會生產力比秦朝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再有就是古代史料里記載的數字和現在有一定區別。中國社會科學院編譯的《中國秦漢史》就專門探討過這個問題,最後結論是,秦朝時期的“萬”,大概只有現在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說,一萬隻有一千的樣子。

為什麼明清時社會生產力比秦朝更高,戰爭規模反而變小?

最後就是周邊環境變化和科技發展。先秦時期是七國爭霸,縱然國力在強盛,也無法同時對付關東六國,只能各個擊破,所以要保持軍隊的人口,用來應付隨時的戰爭。明清時期,火炮和騎兵已經廣泛使用,火銃也開始大量裝備軍隊,明清國力比較雄厚,在世界上也是最頂尖的,能與之為敵的實在不多,也不需要太多的常備兵。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