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交替之際,湧現出了許多令人肅然起敬的愛國英雄和始終保持民族氣節的志士仁人,但也出現了一些惟利是圖、見風使舵,靠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謀取個人利益的小人,其中原明朝總兵官陳洪範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一、早年明臣
陳洪範,字東溟,老家在今天的遼東。由於自萬曆晚期開始,明朝遼東形勢由於後金努爾哈赤的崛起逐漸惡化,許多不願意成為女真人奴役對象的遼東人紛紛內遷,陳洪範應該就是在這個時候隨大流入了關。
史書中關於明朝滅亡之前陳洪範的事跡記載的不多,只知道他曾經投身到當時擁兵自重的大軍閥熊文燦的帳下聽令。由於陳洪範善於奉承,腦瓜子靈光,又愛見風使舵,各種關係被他處理的很順,所以在熊文燦手底下混得不錯,屢屢擢升。
崇禎九年(1636年),陳洪範奉命與總兵左良玉兵分兩路,在鄖西一帶將張獻忠擊敗。張獻忠被逼無奈,向陳洪範乞降,請率所部殺賊自贖。陳洪範見張獻忠相貌奇偉,認定其必不會久為人下之人,他自己也深知大明王朝早已經腐爛透頂,猶如一座搖搖欲塌的大廈,說不定哪一日就坍塌了。為給自己留條後路,他接受了張獻忠的投降。
不久,張獻忠叛變了明朝,又繼續帶軍殺向明政府軍。陳洪範早有心理準備,也不怨恨他,只是向上司積極活動,減輕對自己的處罰。
二、使清叛變
南明弘光朝廷建立後,陳洪範積極參與,最初與史可法等人走得很近,後來見馬士英一派得寵,又投向馬士英的懷抱。只是,馬士英並不重用他,只給了個都督同知總兵官的官銜,掛起來了。這時,史可法等人也看清了陳洪範的嘴臉,對之很厭惡。
見雙方都不待見自己,陳洪範開始謀劃另尋出路。
崇禎十七年(1645)五月底,弘光朝廷決定“聯虜平寇”,就是聯合滿清王朝,共同對付李自成的大順農民軍。準備派出使者與清朝交好。
陳洪範見此,明白自己的機會來了。於是,他自告奮勇奏請充當使者赴清朝議和。
同年七月,由南京兵部右侍郎左懋第、太僕寺少卿馬紹愉、太子太傅陳洪範組成的三人北使團上路了。他們攜帶著“大明皇帝致書北國可汗”的御書和賜給吳三桂的物資上路,希望此行能有利於弘光朝廷。
可是,左懋第愈發感覺前途不妙了,因為清軍一直在向淮北一帶進軍,沿途所見所聞頗為驚心,且深知南明朝廷中大臣之間不和。他於北上途中上書朝廷,勸諫弘光帝不要對滿清存在幻想,一定要整飭軍備迎敵,做好萬一議和失敗的準備。並說議和事兒大,但是收復失土事兒更大,請求朝廷派兵收復山東、河南,然後進軍京畿。
可是,史可法、馬士英等人根本聽不進去他的正確意見,一心“聯虜平寇”,甚至為此願意割讓淮北之地,以保住江南的半壁江山。
陳洪範的兒女親家、已經投降清朝的原明朝參將唐舜時主動與陳洪範聯繫,爭取他投降清朝,正中其下懷。陳洪範的女婿唐起龍主動去迎接他,向他說明清朝爭取他之意。在南明備受冷落的陳洪範大喜,答應為清朝效力。
這樣一來,陳洪範就成了三人北使團中的奸細。如此,此行議和的結果可想而知了。
南明帶來的物資被清朝收下了,被南明寄予厚望的吳三桂因為死心塌地效忠清王朝,也拒不見使者。
最後,三人被清朝趕走了。
三人使團到天津時,陳洪範向清朝出主意,讓自己獨自回去招降明朝的文武官吏,把左懋第、馬紹愉扣留,便於自己回去行事。清朝這邊答應了。
三、禍亂明朝
回到南明境內,陳洪範專門到了南明江北四鎮之一高傑的軍中,企圖勸他與自己一道投降清朝。誰知高傑卻不願與他同流合污,他碰了釘子後,只好裝病連夜偷著跑了。
回到南京後,他一方面自誇出使的功勞,一方面挑撥南明君臣關係,企圖搞亂明朝內部,便於清朝進攻。但是,大家見三人出使,只有他一人回來,都覺得可疑,他的言行沒起多大作用。
後來,馬紹愉被迫投降清朝。左懋第見報國無望,不甘心投降敵人,遂以死殉國,其氣節受到了人們的崇敬。
弘光元年(1645)五月,弘光政權覆滅。六月,潞王朱常淓在杭州監國。陳洪範得知潞王想同清朝議和後,趕緊跑過去,深受潞王歡迎。潞王派他出使清朝,向清朝言明:願意以江南四郡之地酬贈清朝,只要清朝願意議和。
可是,清朝志在滅掉南明,統一江南,所以也就不再考慮什麼議和了。清朝統帥貝勒博洛向陳洪範講明清朝的意圖後,讓他回去鼓動潞王降清。
陳洪範回到杭州,先說服潞王剛擢升的兵部尚書張秉貞,然後一起向潞王施加壓力,勸說其投降清朝。貪生怕死的潞王當即表示接受。
潞王降清以後,陳洪範做內奸的事兒漸漸為人所知,他在南明逐漸失去了市場。後來,他回到了清朝的懷抱,最終結局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很有可能是壽終正寢。
努爾哈赤 明清 陳洪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