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林三百眾 書院一千徒” 中國古代輝煌的書院文化

如今中國擁有的深厚文化積澱,與古代教育發展是密不可分的,正是一代代學問大家的薪火相傳,歷史文化才能傳承至今,而古代知識傳承最重要的陣地就是“書院”。

書院是古代的一種教育機構,洛陽則是其發祥地。袁枚《隨園隨筆》云:“書院之名,起於唐玄宗之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於省外,為修書之地。”唐玄宗開元六年(公元718年),設麗正修書院,開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在東都洛陽明福門外設麗正書院,開元十三年,改稱集賢書院。它與同時期在長安開辦的“麗正書院”一起,兩者共同開創了中國書院教育的先河。

唐玄宗唐玄宗

“道林三百眾,書院一千徒”之盛景,對現代人來說,大多只能存在於想像之中了。不能近身感受那些傍山而建的古代書院,“風聲雨聲讀書聲”自然成了歷史時空另一端的文化之聲。書院它始創於晚唐,興盛於兩宋,完善於元明,衰落於晚清,辦學不絕,屢毀屢建,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隨著歷史的發展,到了北魏之時,嵩岳南麓創建嵩陽寺,至唐高宗時改名太乙觀。五代後唐清泰年間,進士龐式曾在太乙觀講學。迄後周世宗時,在此設太乙書院。北宋時,宋太宗賜名太室書院,並賜《九經》(尚書、詩經、易經、論語、孟子、左傳、周禮、禮記、孝經)一部。宋仁宗時,詔令西京洛陽修葺擴建,賜名“嵩陽書院”,並賜學田一頃,以供辦學經費。司馬光、程氏兄弟、范仲淹等均曾講學其中,該書院被譽為“四大書院”之首。南宋學者呂祖謙說:宋初“海內昇平,文風日起,儒生往往依山林、即閒曠以講授,大率多至數十百人,嵩陽、嶽麓(在今湖南長沙)、睢陽(在今河南商丘)、白鹿(在今江西廬山),天下所謂四大書院。”後廢毀,清代曾經重修。北宋時,龍門還有利涉書院、洛水南有天官寺書院、今伊川鳴皋村有明皋書院、酒後村有和樂書院等。作為官學之外的一種私人講學之地,它所倡導的自由治學之風,使書院成為中華文化傳承中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

嵩陽書院嵩陽書院

在歷史上中國各類書院有7000餘所,其中河南就有2000多所,而著名的中國四大古代書院,河南就占了兩所,分別是河南商丘城南的應天書院和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書院文化也是中原文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說書院文化在河南一點不為過。”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