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戒尺”還給老師 就能管住熊孩子了?

常州的一個國小準備把“戒尺”還給老師。引發了網友們熱議。有的網友心疼自己的孩子磕著碰著,也有的網友認為“棍棒才能出孝子”。更是有網友表示小時候在學校被老師打之後,回家更是少不了一頓打。該學校校長也做好了準備,說“我們知道會有很大的阻力,甚至會走上風口浪尖,但是這件事對孩子有益處,對社會有貢獻,我們就要去做。”

戒尺戒尺

戒尺在中國的教育中是有著深刻意義的。舊時私塾中,戒尺是必備之物。學生調皮或不用功,有被先生打手心之虞。隨著後來對教育看法的改變,素質教育的呼聲慢慢浮出水面,戒尺也就漸漸退出了我們的課堂。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認為外界對孩子的誘惑太大,想要重拾“戒尺”之路,可戒尺該不該還給老師呢?

戒尺的興盛與消亡

戒尺在古代的流行,首先有著文化的因素,“天地君親師”,這是一個人必須要敬重的,老師自然有教導學生權利,即使是採用一些較為苛刻的方式也並無不可;其次,在古人的認知中,單純的言語管教是毫無意義的,否則也不會有“棍棒之下出孝子”了。

但是指今日,人們的觀念已經發生改變,認為即使是孩子,也應該受到尊重,身體上的懲罰已經很難再被接受,因此戒尺也就不再出現在老師手中。

戒尺戒尺

更多的老師不敢拿起戒尺

《未成年人保護法》中有關於“嚴禁體罰”的明文規定。稍有不留意,“懲戒”就變成了“體罰”。而且部分家長不能接受孩子在學校里受一點點委屈,更有甚者,還會對老師進行言語和行為的攻擊。加之媒體一加工,涉及到學生和教師,所有的矛頭,都會對準教師。所以,老師拿起戒尺,也是一個很困難的問題。

戒尺還是規則

其實認真反思,教育中可能真的需要“戒尺”,是一種能夠約束孩子的規則,是一種教育理念,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沒有規矩,難成方圓。戒除邪氣,戒除傲氣,戒出規則,戒出敬畏,既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須,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孩子的天性是玩,大多數的孩子自制力不足,需要督促學習,需要有規矩。可如果威懾力不強,卻也失去了它的意義。心中有戒尺,行不逾矩。

上課上課

教師的“戒尺”是教育人的神聖的規則,是孩子發展的底線規則。突破規則,教育的未來傷害不只是一點點,那是關乎一代人的問題。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