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前中國打印度,有2個國家必須考慮,毛主席這樣分析

中國印度歷史上曾有相似的經歷,曾是四大文明古國,都曾作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備受列強欺辱,都曾通過自己努力實現民族解放國家獨立,又都是在亞洲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大國。

(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1954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

基於這些相同的背景,1950年代,中印曾有一段和睦的友誼。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印度成為中國第一個建交的非社會主義國家。

1954年7月,周總理訪問印度,3個月後,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

1955年4月的萬隆會議,更是將中印等第三世界國家,空前團結起來,影響世界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就是中印談判時的成果,後來成為萬隆會議的主題。

(尼赫魯 周總理)(尼赫魯 周總理)

然而,國際時局變幻,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1959年,對西藏心懷不軌的印度,觸碰了中國維護國家統一的底線,邊境問題隨之升溫,成為兩國交惡的導火索。

當年11月,毛澤東在杭州召開會議,聽取中印邊界流血事件的匯報。他神情凝重,一聲不吭,不停地抽著煙。

(西方報導封面)(西方報導封面)

最後,當聽到兩軍對峙,衝突難以避免時,他掐滅菸蒂插話了:“兩軍邊防戰士一天到晚鼻子對著鼻子站在那裡,手裡都拿著槍,一扣扳機,子彈就會打死人,衝突怎么能避免呢?”

此次會議上,毛主席為避免衝突,提出雙方各自後撤20公里的隔離政策,為了顯示和談誠意,他甚至說“如印方不乾,我單方後撤。”

55年前中國打印度,有2個國家必須考慮,毛主席這樣分析
(網路上的示意圖)(網路上的示意圖)

然而,和談的誠意並未讓印度受到啟發,動不動就自稱“大印度聯邦”的總理尼赫魯,得寸進尺,又往北部的中國境內加緊進攻。

周總理多次提出和談建議,尼赫魯拒絕對話。他還稱,他們的軍隊是參加過二戰的“王牌勁旅”,曾屬英國軍隊,同德意日法西斯軍隊作過戰,“打遍歐亞無敵手”。

(1960年代的印度軍隊)(1960年代的印度軍隊)

毛澤東分析了國際形勢,同蘇聯赫魯雪夫說明了要與印度開戰的想法,赫表示中立;冷戰中的美國,正值與蘇聯備戰,也不會在印度問題上節外生枝。

考慮了戰爭的正義性、士氣、軍備、地理、外援等情況後,1962年10月18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大會上同意了周恩來的提議,向印度開戰。

(中印戰爭中的印度軍隊)(中印戰爭中的印度軍隊)

在一張敵我情勢分析的巨幅地圖前,毛澤東指著印軍據點,用手大力地劈了一下,高聲說:“掃了它!”

他幾近憤怒地說:“多年以來,我們採取了許多辦法想謀求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印度都不乾,蓄意挑起武裝衝突,且越演越烈,真是欺人太甚!”

“既然尼赫魯非打不可,那我們只有奉陪了。來而不往非禮也。俗話說,不打不成交,也許我們反擊一下,邊境才能安定下來,和平解決邊界問題才有希望實現。”

(配圖)(配圖)

毛主席同時告訴指揮將領張國華,這次戰爭與以往打仗都不同,不是為了消滅敵人你死我活,而僅僅是個警告、懲罰,目的是告訴尼赫魯,他的軍隊實力在中國面前是不行的,他企圖用軍事手段解決邊境問題,是行不通的。

按照這個精神,張國華指揮解放軍第18軍牛刀小試,1個月內全殲印度守軍,迅速收復失地。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