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中國在歐洲爭取到一塊土地,至今仍讓中國受益,能自由進出

清末,鴉片流入,硝煙四起,在國勢羸弱的情況下,當時的清廷無力支撐大局,因而在對外事務中屢屢吃虧,這段歷史我們的耳熟能詳。不過,當時的國人並未放棄,而是奮力去找出路。

武昌起義武昌起義

1911年,武昌炮聲震碎了封建的枷鎖,此後各省紛紛回響。只可惜當時的各路軍閥實在太強,不久之後的中國就進入了北洋軍閥時代。

軍閥割據,致使戰亂頻發、民不聊生,確實令人可恨。但是在接手清廷留下來的爛攤子上看,這幫軍閥有些地方還是可圈可點的。

尤其是段祺瑞主政的時候,三造共和,收復外蒙,此外在東北與日俄周鏇,守衛國土,可謂一代豪傑。不過,今天我們要談談的,是段祺瑞為中國爭取到的一份國際公約,這份公約大家或許並不怎么熟悉,卻對我們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

段祺瑞段祺瑞

在為大家講述這件事之前,我們先要將目光放到天寒地凍的北極。我們知道,與南極不同,北冰洋四周毗鄰大陸,而且還有不少國家的國土就在北極圈內,比如:俄羅斯、挪威、加拿大還有美國。

但是,北冰洋又屬於公海範圍,這便引起了不少的爭端,我們在平時看到的平面世界地圖上或許沒什麼概念。但若是以北極點為中心,俯視來看便能發現,北冰洋與北極圈實則上是被亞歐大陸和美洲大陸所圍起來的一塊大洋,與其說是大洋,不如說是一片深海,因為它的平均深度就一千米多罷了。這塊大洋溝通世界三個大洲,又有豐富的資源,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上都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因而沿岸的各國都力爭在北冰洋獲得更多的利益。

不過這大洋上漂浮的都是冰蓋,沒有多少小島,因此不能建立專屬經濟區,所以各國紛爭不斷,而斯瓦爾巴島作為北冰洋上少有的島嶼,成為了當時各國爭端的首要之地。恰巧當時歐戰結束不久,各國也不願意再打仗,於是大家便在1920年的時候坐了下來一起商討商討。

簽訂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簽訂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

在當時國際聯盟的主導下,先是歐洲與美洲等十八個國家締結了“斯匹次卑爾根群島行政狀態條約”。1925年,法國政府又邀請中國加入該條約。

也不知道段老是怎么想到要簽署這個條約的,因為就當時的國力而言,北極實在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不過,段祺瑞還是派出外交使團不遠萬里前去巴黎簽署該條約,即後來的《斯瓦爾巴條約》。

斯瓦爾巴島斯瓦爾巴島

這份條約在近代中國歷史而言,是不同的,因為該條約是一份平等的國際公約。該條約規定,斯瓦爾巴群島歸屬挪威,該島人民的管理一直日常事務交由挪威管轄,締約國以及繼承國公民可以自由進出,開展經濟與科研活動,但是不得進行軍事活動。

也就是說,在簽署該條約之後,中國可以將斯瓦爾巴島作為一處前哨站,以此為後勤基地在北冰洋上開展科考與經濟活動。也正是憑藉著這份條約的內容,我們國家才得以在斯瓦爾巴群島的新奧勒松地區建立第一座北極科考站——黃河站。

近年來,隨著大洋勘探技術的進步,人類已經能開採大洋水面之下千米的資源,因此開採北極資源的計畫被各國逐漸提上了日程。就現在已探明的儲量來說,北極地區的石油儲量超過1億噸,未探明的天然氣儲量占全球儲量的1/3,還有豐富煤以及可燃冰。

隨著我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與國際社會一道合理開發、利用北極與北冰洋的礦產資源,將是我們未來發展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議題,亦是減輕我們國家現在能源負擔的一個重要舉措。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