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飄搖的晚清讓中國在近代歷史長河中成為任人宰割的東亞病夫,內憂外患也的清王朝不得不開始真正的重用漢臣,從曾國藩開始到李鴻章,大量的漢族士子登上了歷史舞台,並且開創了自己的勢力,漢族的崛起也讓清朝的格局發生巨變,軍隊從八旗綠營為主變為團練軍隊撐起一片天,其中湘軍、楚軍、淮軍都是戰功赫赫,屢有佳績。其中淮軍更是發展為北洋派系成為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支部隊。
李鴻章作為北洋系的開創人,讓北洋軍隊在清王朝中占據了最優的資源和訓練,無論是軍官素質還是武器裝備都是國內頂尖的存在,北洋大臣這一官職更是成為了清朝晚期最具實權的官職,從李鴻章到袁世凱共有四人擔任過北洋大臣,無一不是當朝重臣,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最後一位北洋大臣,也是清朝滅亡見證者之一的袁世凱。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袁世凱起勢於朝鮮,在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請求清朝出兵,袁世凱當時跟隨吳長慶的部隊東渡朝鮮。率領一支清軍配合行動但部隊卻發生兵變,戰鬥中,袁世凱一路放槍,帶頭沖在最前面,他的堅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變很快得以平定。吳長慶在給清廷的呈報中將他讚揚了一番,說他“治軍嚴肅,調度有方,爭先攻剿,尤為奮勇”,自此袁世凱開始走上政治舞台。
時間一轉到了甲午戰爭時期,袁世凱親眼見到清軍兵敗如山倒,於是他萌發了用西方訓練方法練兵的想法,這也是小站練兵的開頭,甲午戰爭結束後,舉國上下掀起了維新變法、救亡圖存的浪潮,袁世凱也是其中一員。1895年6月底,劉坤一、李鴻章、王文韶三名封疆大吏聯名上奏摺保薦袁世凱,光緒帝下旨令袁世凱入京覲見。袁世凱被光緒皇帝召見以後,又在8月底以一封萬言條陳呈送皇帝,提出了一個完整的改革綱領,其內容為儲才九條、理財九條、練兵十二條、交涉四條,充分體現出袁世凱的改革思想。
袁世凱詳細的計畫打動了光緒帝,得到應允之後的袁世凱立馬大刀闊斧的幹了起來,他派人到魯、蘇、皖、豫等地招募了2250名步兵,300名騎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軍,稱“新建陸軍”,作為小站練兵的兵源,而小站練兵是以德軍訓練方式為藍本,制訂了一整套近代陸軍的招募制度、組織編制制度、軍官任用和培養制度、訓練和教育制度、糧餉制度等內容的建軍方案。在軍事裝備上,袁世凱注重武器裝備的近代化和標準化,大膽採用西方的先進技術。強調實施新法訓練的嚴格性。這股軍隊後來發展成為北洋六鎮(北洋新軍),為清末陸軍主力。
從小站練兵中走出了一大批的強人,而這些人也在日後的中國成為了佼佼者,如徐世昌、段祺瑞、馮國璋、王士珍、曹錕、張勛等。而日漸成型的北洋新軍也成為袁世凱個人的政治資本,讓他在晚晴的地位舉足輕重,隨著戊戌失敗,由於袁世凱站隊到了慈禧太后一邊,所以深受信任的袁世凱扶搖直上,一直當到了北洋大臣和直隸總督。
不過腐朽的晚清氣數已盡,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清王朝迅速分崩離析,袁世凱作為手握重兵的實權人物,沒人敢與之抗衡。隨後袁世凱成功竊取革命果實,在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然而當上大總統的袁世凱欲望開始膨脹,稱帝的野心逐漸暴露。
袁世凱在稱帝之前,其實一直是日本人心中的大患,早年在朝鮮袁世凱就兩次將日本人趕走,此後袁世凱更是訓練軍隊,讓中國的軍隊迅速走上正軌,此後袁世凱更是一步一步的成為實權人物,日本深知袁世凱手下的虎狼之師,當袁世凱成為大總統後,日本非常顧忌他整合中國,如若那樣日本將無法輕易在中國身上獲取好處。只可惜日本人的煩惱沒有持續多久,袁世凱稱帝事件讓他盡失民心,從國家希望變成逆行倒施的罪人。
《二十一條》的簽訂更是將袁世凱推向民族罪人的風口浪尖,不過近些年來一些新的資料表明,條約簽訂之前袁世凱政府受到了巨大的壓力,當時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凱面遞《二十一條》時曾說:“如果你們不簽約,國內的反對派將有大的動作,日本不保證不支持他們”。因此袁世凱政府方面大罵孫中山“效法吳三桂,引外兵擾亂本國”。二次革命之後,孫文被通緝,逃亡至日本。日本外務省檔案館至今存有一份孫文與日本簽訂的《中日盟約》。按照《中日盟約》,孫中山承諾把滿洲作為日本的特殊地區,承認日本擁有移民和開拓的優先權。
其實在當時面對強大的日本,處於極為不利的條件下,袁世凱已經竭力維護國家利益,北洋政府對於抵抗日方《二十一條》要求,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並爭回了其中最重要的條件,沒有讓日本把中國變成第二個印度。胡適曾評價說:“吾國此次對日交涉,可謂知己知彼,既知持重,又能有所不撓,能柔也能剛,此乃歷來外交史所未見”。
只可惜袁世凱稱帝的野心讓這一切付之東流,隨著袁世凱稱帝,國內一片譁然,蔡鍔和唐繼堯在雲南宣布起義,發動護國戰爭,討伐袁世凱。國內大部相繼回響,袁世凱只得被迫宣布取消帝制,起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企圖團結北洋勢力,壓制南方起義力量,但起義各省沒有停止軍事行動。
1916年5月下旬袁世凱憂憤成疾,同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時年57歲。袁世凱死亡之日,他的書案上有他親筆書寫的一句話“為日本去一大敵,看中國再造共和”。袁世凱的去世確實為日本消除了一個心患,如果其不稱帝,整合北洋派系,歷史的發展將變得未知,只可惜歷史無法重寫,袁世凱的罵名也一直持續到今日。
袁世凱 北洋軍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