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制空權是決定戰局走勢的關鍵優勢,可是為什麼作為盟友的德國沒有給予日本足夠的空軍方面裝備支持呢?雖然 希特勒確實討厭日本人, 希特勒在自傳里寫了,但比起日本人元首更討厭意呆利,但是德國也需要日本分擔美蘇的戰略壓力。個人認為,很簡單,前期用不著,後期用不上。
二戰時期日本也就海軍第一,陸軍掉渣,沒有空軍獨立兵種,都是依附於海軍和陸軍的,也就碰到還沒有來得及轉型的農業國中國,以及落後的東亞各國有著巨大的空中優勢,可是在和美國打太平洋戰爭後,優秀的飛行員是打一次消耗一次,即便德國給了戰機也沒用。再者,二戰打到最後德國後期都自身難保!德國和日本名義上是盟友,多少有背地裡互坑的感覺!
實際上德國的很多海、空裝備並不適合日本,因為作戰環境不同。日軍的作戰地域是在廣袤的太平洋,對航程、速度的要求特別高。舉個例子,日本當時有世界上最大的、航程最遠的潛艇,為什麼要造這種潛艇,原因就在於航程、載彈量的特殊要求!
日本零式飛機,依靠自重輕,機動能力強,讓美軍很苦惱,也很被動,後來陰差陽錯,美軍得到一架零式飛機,專家研究之後,原來日本對油箱,和駕駛艙沒有大量安裝裝甲,最後專打缺點,逛虐日本,日本最後沒有辦法,只要升空,就搞自殺式進攻。
比如德國空軍的Me109,日本版的BF109叫三式飛燕,無論109還是三式,都是V型水冷發動機,是陸航戰鬥機。而且三式的性能,著實有點不夠用, 一個是性能均衡的能量機,一個是注重機動和航程的狗斗機。從和噴火和野馬的戰例來看,零戰戰果還好點,你要用109換掉零戰?日本陸航就有109e的仿製機,日本海航根本看不上眼。倒是英倫空戰是德國要有幾百架零戰,估計英國人撐的要艱難的多。
關鍵是日本沒有飛行員了,給什麼飛機也沒用。而且駕駛技巧再優秀也比不上技術的更新,美國後期的F6F,P51性能完爆零式,老鳥再牛也打不過!就像螺鏇槳飛機戰噴氣式,可能偶爾會有幾個勝果,但絕大多數還是完敗!
就算德國願意給,兩國隔著那么遠,怎么給?最多是給Me109的圖紙和技術,可是 提供Me109,意味著重開生產線,意味著浪費寶貴的資源,你以為打仗是過家家嗎?戰爭打的是體系,只有阿三才會朝三暮四! 二戰時期各國航空業差距不大,主要是日本後期沒資源了,飛機都改用木頭造了,戰艦用水泥造。給他F15的圖紙也沒用啊!再者工藝不過關,有設計也沒有用。而且日本在建造飛機有一個理念,在根上就不對了,就是太關注機動性而犧牲了飛行員的安全措施,一個飛行員價比一架飛機更重要?加上指揮官們在太平洋種種的失誤導致連鎖反應!
二戰 希特勒 陸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