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大家都知道長城是過去的統治者用來抵禦外族侵略的屏障,你以為長城只是一堵阻擋入侵者進犯的大牆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長城真正的作用不是用來阻擋入侵者,而是為了更快的預警敵人的到來,為主力部隊的到來贏得時間。
長城幾千公里,不可能每處都有駐兵把守,一般只是會在重要的關隘據點處派兵把守。每隔一段距離都會有烽火台,一有突發情況,點燃烽火(白天放煙,晚上點火),可讓警報一層層的傳遞過來,以至於幾千里外的敵情,一兩天內就能傳到京城,甚至在明朝時期,更是加入了炮聲,用炮聲數目來通報敵軍人數。
遊牧民族打過來基本就是一處攻擊或是幾處,這時長城就變成天然的運輸線,況且多建在崇山峻岭之間。入侵者的騎兵跑到長城腳下要先爬上山來,然後再想辦法攻上長城。
由於馬匹不能翻牆,騎兵況且就算進來了,也沒辦法在逃走,只能打陣地戰。因為中原少馬匹的關係,中原各國最怵的就是步兵打騎兵。而你的騎兵下馬翻牆進來後,就有騎兵變成了步兵,那中原各國就不怕你們了。
就算是遊牧民族或許能集中力量偶爾攻破一兩個關口、闖入內地,但只要整段長城還駐守有強勁的軍隊,入侵者就始終面臨被阻擊而無法回家的危險。尤其是,長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個交通要道,遊牧民族的騎兵縱然破關而入,但只能對內地實施騷擾,無法在內地立足。
長城 遊牧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