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作品裡為什麼沒有母親,只有父親?

(一)張愛玲的作品有父親,但鮮有母親

張愛玲很多作品,你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在這個裡面都是沒有母親的,只有父親,想到這裡心中就無限的感慨。

每個女孩子在她童年的時候,對父親都有一種特殊的感覺,一種崇拜,其實或多或少都會有一種戀父情結,但是她們會在以後成長過程中慢慢地會轉移,會投射到和她們在一起的異性的身上,來完成自己戀父情結的終結。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可是,張愛玲她始終都沒有終結她的戀父情結,就是在她不斷地和別的異性結合,也是為延續她的戀父情結。張愛玲這位有著曠世奇戀的神奇女子,究竟有著怎樣的生命歷程呢?正如她的作品《傳奇》一般呢?

張愛玲出身名門,由於家庭的原因,從小就表現出不同於一般兒童的心裡,對父親的依戀陪伴了張愛玲的一生,使她的一生創作乃至生活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母親出走

主要原因:是由於她母親的出走。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為貴族之後,屬於那個時代一代新女性,曾兩度出洋留學。而張愛玲的父親是一個表面上洋化西派,實際上卻陳舊老派的標準遺少。他飽讀詩書,但是始終一事無成。張愛玲的童年就是在這樣一個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織的家庭度過的。她的母親為了自身的幸福,狠心地拋下年幼的兒女,當時張愛玲4歲時毅然跟隨小姑出走歐洲留學去了。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幼小失去母愛的張愛玲,一直不能夠忘記一個情形,張愛玲曾經寫過:“那個時候她4歲,船要開了,她的母親其實不想走的。但是她的獨立意識又使得她必須要離開家,她的母親,等到船要開的時候躺在床上哭不肯走……媽媽最後還是被傭人架到船上去了。於是媽媽留在張愛玲記憶當中,就是媽媽走的那天穿的衣服,那天媽媽穿的是蘋果綠的旗袍,旗袍上面綴滿了閃光的珠片。”很多小孩子對媽媽的離開會有一種戀戀不捨,但是張愛玲對媽媽的離開不是,她是有一種怨恨,因為她覺得媽媽拋棄她了。

(三)對父親的依賴

媽媽走了以後,張愛玲很快又適應另外一種生活,因為她覺得她和父親在一起也是蠻好的。張愛玲從小就表現出一種勤奮好學的狀態來,她的父親非常喜歡她,父親給她念詩,然後教她讀書,給她很幼稚的作文眉批、總批,並且還把她很幼稚的作文裝訂成冊。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因為她父親是一個遊手好閒的貴族遺少,不用朝九晚五的上班,閒來無事的時候,還常帶張愛玲去咖啡館,去夜總會。她和她父親之間的關係有一種相依為命的感覺,所以張愛玲雖然沒有了母親,但是她非常享受這種和父親在一起的日子。

我們從張愛玲的一些文章裡面就可以看出,張愛玲對父親的這樣一種感情,比如說張愛玲已經到老年的時候,她忽然翻看舊書,然後看到了父親的英文體的字跡,於是剎那之間她就有一種感覺,就是感覺到好像有一種春日遲遲的感覺,是說一種很重的、溫暖的感覺。所以張愛玲和父親生活的日子裡面,父親成為了她所有的精神寄託,成為了她生命的一個支柱。但是後來這樣的一種父女之間的感情被打破了,因為張愛玲的母親回到上海後,提出了離婚,使得張愛玲戀父情結越演越烈,形成病態的性格。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張愛玲在她的自傳體散文《私語》裡面寫到:“姑姑把父親要再娶的訊息告訴我的,當時是在一個小陽台上,當我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我就覺得如果我的這個繼母就在我的眼前,我就會把她從這個陽台上推下去,讓她摔死掉。”因為她不希望自己的家裡會出現另外一個女人來瓜分她和父親的感情,她想把繼母從陽台上推下去,那就是她的戀父情結。一般女孩子的戀父情結都是在一定合理範圍里,但是她的戀父情結已經超出了這個範圍。變成了非常孤傲、自戀、冷漠和悲觀的病態性格。

(四)對繼母的敵視

像張愛玲這樣性格的女孩子,與繼母相處好是很難的。繼母剛嫁到她們家裡的時候,是想和張愛玲搞好關係的。繼母知道張愛玲的身材和自己差不多,就帶了很多自己年輕時候穿的衣服給張愛玲。從此張愛玲穿繼母舊衣服的這種委屈感影響到了她的一生。她以後拿到第一筆稿費,就是要給自己買口紅,買衣服,她以後到了美國也是給自己買了無數非常鮮艷的衣服,她幾乎是不可能穿出去的衣服。其實都是對過去穿繼母舊衣服的一種報復,一種宣洩。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張愛玲在父親的愛被別人奪走以後,她就會形成了一個病態的人格特徵。所以她和她繼母之間的關係是永遠不可能緩解的。

在1938年的時候,她高中畢業準備考大學,她是想到香港去讀大學的。正好是日本人打進上海,張愛玲的家離蘇州河特別近,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炸彈的聲音。張愛玲就感到很害怕,她媽媽就跟她說你要不就是來我這邊住幾天,避避風頭。於是張愛玲就在媽媽那裡住了兩個星期。

兩個星期以後她回家,那天是吃晚飯的時候,張愛玲進門正好她的繼母從樓上下來,當時張愛玲還記得家裡的情形,因為天還是比較熱的,家裡的竹帘子是放了下來的,在客廳裡面有一個金魚缸,金魚缸裡面的魚都已經死光了,但是金魚缸上面鮮艷的水草還在,張愛玲那天一進門時的情形,一直到她七十歲的時候還是歷歷在目:孫用蕃就問:“你到哪裡去了,出去了那么多天。”張愛玲就說,“我到媽媽那裡去了”。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繼母就說:你住到媽媽那裡去,應該跟我說一聲。張愛玲說,我跟爸爸說過了,那繼母本來是不愉快,這下是生氣了,她就說,那你從來沒有把我放在眼裡了。她的繼母當時也是非常本能“唰”的一下,就是一個耳光。張愛玲也是本能“唰”的一下,就還了一下繼母耳光。當時張愛玲的繼母是沒有思想準備的,她萬萬沒有想到,她的養女會反抽她一個耳光。

她就發了瘋地衝到二樓,就去找張愛玲的父親了,你女兒打我了。張愛玲父親當時是剛吸完鴉片,就聽到繼母披頭散髮哭著跑上來,張愛玲的父親當時也覺得自己的女兒是不成體統,然後就開始打張愛玲。張愛玲也沒有想到,自己的父親會打她,父親一直是最愛她的,最疼她的,這一次她覺得父親打她就是徹底背叛了自己。

穿旗袍的女子穿旗袍的女子

所以張愛玲氣得就大喊大叫,說我要報警。她的父親更加生氣,將張愛玲關押了起來。這件事對張愛玲一生影響之大是難以想像,一生都在不斷書寫自己的委屈。

首先她在英文報上用英文寫了一篇《這是什麼樣的家庭》,然後她就是在她的自傳體散文《私語》裡面第二次寫;第三次就是在她的小說《半生緣》裡面。第四次是她七十年代寫的小說《同學少年都不賤》,她在這部小說裡面,又一次把自己被父親關押的這個情節,又塗抹了一次。所以我們說張愛玲前二十年全部的生活經歷是她創作的一個生命的原鄉,她日後所有的書寫其實都是為了宣洩戀父情結的得不到回報,都是對自己自戀的那種特殊人格的一種自我安慰。所以張愛玲自己也說,我不斷地舔著傷口,舔著舔著對傷口也有感情了。所以這個傷口就伴隨她一生,永遠地出現在她的作品裡面。

古代女子裝束古代女子裝束

《心經》《茉莉香片》這兩部作品,非常明顯看到了。至於張愛玲《第一爐香》《多少恨》,我們都可以發現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在這個裡面都是沒有母親的,都是只有父親,並且在這個裡面,女主人公都是只能愛上中年男人的,就是具有父愛一樣的男人,她是沒有辦法和青春勃發的男人在一起相處的。成了她永遠都不能解開一個死結。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