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以後的宋朝皇帝害怕金遼,原來是這個他造成的

自信是個看不到摸不著的東西,卻非常重要。

無論是面對考試還是面對其他要去完成的,我們都要鼓勵自己要有自信,當然這只是一個鼓勵,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我們也都明白自信是鼓勵不出來的,而是以實力做後盾的,而且這個實力必須體現出來,具體化來說就是考試考的好,做事情做的好,打仗能打勝。

對於國家也是如此,比如漢唐,對遊牧民族的自信,那都是一仗一仗的打出來,所以才有了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自信。

我們再看宋朝,宋朝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一隻腳都踏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但是面對西部和北部的少數民族,從宋太宗開始,以後的皇帝就是害怕的,連抵抗的信心都沒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宋朝滅亡。

宋朝以前的五代十國是割據時代,雖然說面對北方遼沒有壓倒性的優勢,但是面對他們還是不懼的,遼國曾經在五代十國時期入主國中原,但終究因為中原各軍閥的反對而不得不回到自己的老巢。

後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原地區,面對遼軍也很有自信,對於幽雲十六州宋太祖也是勢在必得,雖說是打算存錢買幽雲十六州,但那只是一種和平的辦法,還有武力收回的方法,假設遼軍不答應,這些錢可以當做收回幽雲十六州的軍費。

到了宋太宗,情況發生了變化,宋太宗趙光義是個文人,不是個將才,也不是帥才,在宋太宗剛即位的時候也是信誓旦旦要收回幽雲十六州,滅了北漢,軍隊沒有任何的思想準備就去攻打幽雲十六州,這表明宋太宗面對遼軍還是比較有信息的,而且剛開始很順利,一直打到了幽州城下,只要一鼓作氣拿下幽州,或許宋朝可以恢復漢唐榮光,保持對遊牧民族的自信。可惜指揮軍隊的不是宋太祖,而是趙光義,幽州沒拿下來,反而來了遼軍的二十萬援軍,導致宋太宗在高粱河慘敗,宋太宗的屁股還被遼軍名將耶律休哥射了一箭,騎驢才逃脫,從此以後,宋太宗再也不敢御駕親征。

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軍為奪取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遼軍擊敗的一次作戰宋太平興國四年(遼保寧十一年,979),宋軍為奪取幽州(今北京,遼稱南京),在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被遼軍擊敗的一次作戰

宋太宗是文人,不能御駕親征,怎么對武將進行控制呢,宋太宗採取了兩種辦法,在戰時,為了更好地控制與駕馭出征將帥,宋太宗開始實行“將從中御”的政策,授予出征將帥應對謀略、攻守計畫,或授以陣圖以指揮前線將帥作戰,但是戰場上瞬息萬變,計畫不如變化大,如果按照宋太宗的計畫來,那肯定是行不通的,這導致軍隊很難打勝仗。

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宋太宗趙光義(939年-997年),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在平時,採用以文御武的方式,大大提高文人的地位,而在軍隊方面,趙光義以親信傅潛、王超、柴禹錫、趙鎔、張遜、楊守一及弭德超等為禁軍統帥,多庸碌之徒,臨陣懼戰。

這樣的政策導致宋太宗在滅北漢以後,無論是雍煕北伐還是收復交趾,以及對陣西夏均以失敗告終,自此軍隊的自信心嚴重下降,而宋太宗的信心則早在高粱河之戰以後全無。

宋太祖和宋太宗是奠定宋朝基業的最重要兩個皇帝,宋太宗的表現導致了自己的後代耳濡目染,面對北方開始嚴重不自信,如宋真宗,如果不是有太宗時期的名臣寇準堅持,達成了檀淵之盟,或許南宋要提早一百年開始了。

宋遼戰爭宋遼戰爭

而宋真宗以後的皇帝更加的沒有自信,一聽說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立刻嚇得六神無主,在這種狀態下,就連抵抗都成問題,更不要談收復失地了。

南宋初年,面對金軍,將領們如岳飛、韓世忠打出了自信,但是趙構卻在金軍的軍營里嚇破了膽,在面對金國的進攻,趙構就一直難逃,一度逃到海上,直到到了杭州才穩住了陣腳,有宋一朝都沒能收復失地。

如今也是,雖然說清朝滅亡已經百年了,鴉片戰爭以後被摧殘的中國人的自信還是在建立的過程中,現在崇洋媚外的事情少了,但是依然存在,而且不管是已開發國家還是落後國家,我們國人面對時都不自信。這個大家肯定都深有體會,也能舉出不少案例,比如在尋找丟失的腳踏車事件等等。

建立國人自信,中國還是任重而道遠。這不是老百姓有自信就可以的。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