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萬石糧食,百萬軍隊一年口糧,這個糧倉關乎唐朝的國家興亡

隋煬帝修建了大運河。公元605年4月14日,隋煬帝“命尚書右丞皇甫議發河南、淮北諸郡民,前後百餘萬,開通濟渠”。通濟渠起於洛陽城,西引榖(即澗水)、洛水入黃河;又從洋州(今河南開封),順汴水經商丘,經皖北至淮陰入淮水。

經過幾年修建,611年元月,全長4000多里的大運河貫通。

隋朝大運河隋朝大運河

京洛杭大運河是隋朝的一大創舉,對後世影響深遠。

修建大運河,首先是滿足都城長安糧食需要。隋朝初期建都長安,但關中地區物產已經難以滿足皇室貴族、朝廷百官和中央軍隊消費需求,僅糧食一項就不能自給。後來,隋煬帝直接把首都搬到了洛陽

其次,開鑿一條大運河,可以大大縮短軍隊調遣的行程和時間。

隋唐大運河北起涿州,南通杭州,兩端交匯到黃河,在洛陽附近分布著洛口倉,回洛倉,含嘉倉,河陽倉等眾多糧倉。

隋朝大運河隋朝大運河

隋朝時期,起先建設了回洛倉,作為在洛陽設定的“國家糧倉”。整個回洛倉城東西長1000米、南北寬355米,內徑10米的倉窖約有700座,每個倉窖可以儲存約4000石糧食,整個倉城可以儲糧300萬石糧食。

由於回洛倉建在隋唐洛陽城的城外,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密奪取回洛倉,洛陽城一時陷入無糧境地。後來,回洛倉又成為李世民和割據洛陽的王世充戰爭的焦點,城外糧窖被占據,王世充因嚴重缺糧而落敗。

回洛倉回洛倉

唐朝建立以後,從隋末戰亂中吸取教訓,在洛陽城內重新選址,修建了新的國家糧倉——含嘉倉。

含嘉倉,位於隋唐洛陽城的北部,東西寬612米,南北長710米,是隋唐東都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唐朝大運河運來的糧食都集中在含嘉倉,含嘉倉因此成為全國最大的糧倉。唐玄宗天寶八年(公元749年),全國主要大型糧倉的儲糧總數為1265萬石,含嘉倉就有583萬石,占了將近1/2,這些糧食可以保證百萬軍隊一年的口糧。

洛陽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圖洛陽市大運河遺產保護規劃圖

唐朝時期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環境惡化,遇到關中饑荒的年份,唐朝皇帝經常率文武百官就食洛陽,因此唐朝皇帝得雅號“逐糧天子”。含嘉倉的糧食,關乎到了唐朝的國家興亡。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