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故宮600年:故宮是誰建造的?

北京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歷史悠久,充滿了人文氣息。早在宋、遼、西夏、金對峙的時期,南有東京汴梁的都市繁華,北有金朝大都的鐵血豪情,北京作為都城,開始了歷經世事的滄桑變遷,直到今天。無論是金中都,還是元大都,所有的宮廷內院都在烽火硝煙中,漸漸的遠去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北京,看到的紫禁城,早已不是馬克·波羅眼中的金磚銀瓦,而是劫後全新的生命,究竟是誰締造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宮殿呢?

故宮故宮

漫長的封建社會,造就了數不盡的王朝風華,權力中心也從最早的黃河流域漸漸的東進和北移,而封建王朝選擇的最後一塊福地北京,便是綿延了千年的王氣所在。元末風起雲湧的起義將元大都摧毀殆盡,而現在的故宮皇城,是明清兩代不停建設的結果。在世界上現存的著名的皇宮中,故宮是歷史最悠久、建築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座封建王朝的宮殿。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即位,史稱“明太祖”,並將金陵(南京)定為首都,鳳陽(臨濠)為中都,開封稱北京,北京改為北平。此後,朱元璋也曾打算遷都到關中地區,並派皇太子朱標於洪武二十四年(1391)去陝西一帶考察。但是,遷都之事還沒有議定,朱標便患重病,次年病故,年僅38歲。朱元璋悲痛之下,便放棄了遷都的考慮。

公元1403年,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登基,改元永樂。登基後不久,明成祖朱棣決定將北平改為北京,並遷都北京,這不僅僅是考慮到北京是自己做燕王時的封地,有著鞏固的政治基礎,同時也考慮到將全國的權力中心北移,有利於加強對西北地區的控制。永樂四年(1406),朱棣開始籌劃建設北京的皇宮和城闕。據《明史·成祖本紀》載,永樂四年(1406)閏七月壬戌,“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毆,分遣大臣采木於四川、湖廣、江西、浙江、山西”。由於連年戰事未息,民心不穩,再加上國家財政力量並不充裕,只能先做一些準備工作。永樂十四年(1416)十一月,一切準備就緒,次年,北京皇宮開始修建。

朱棣朱棣

建設北京皇宮興師動眾,花費了很多的心血,據《明成祖實錄》載:“北京建設,凡廟社郊祀壇場、宮殿門闕規制,悉如南京,而高敞壯麗過之。自永樂十五年六月興工,至十八年冬告成。”這樣恢宏的一座皇家園林,其設計和建造者也絕對不是平庸之輩。

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參與者肯定不是寥寥幾人,但其中最主要的一名設計師叫蒯祥。中國明代建築匠師,蘇州吳縣(今江蘇吳縣)人,蒯祥的父親蒯富,就是一名有著高超技藝的木工,並在南京任職,當了總管建築皇宮的“木工首”。蒯祥自幼隨父學藝,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父親告老還鄉後,繼承父業,出任“木工首”,在朝廷任職。

明成祖朱棣下令建設北京皇宮後,蒯祥奉命於先期北上,參加北京皇宮的建築設計。蒯祥到任後,首先負責設計和組織施工了作為宮廷正門的承天門(天安門),此後又設計和主持修建了午門和兩宮。皇宮主體工程完工後,在逐年擴建時,蒯祥還設計修建了太和、中和、保和前三大殿,此後又主持修建了五府、六衙署、御花園等。除了宮殿建築,蒯祥還先後設計修建了長陵、獻陵、裕陵等皇家陵園,北京西苑(今北海、中海、南海)殿宇、隆福寺等,京城中文武諸司的建設,也大多數出於他手。

網路網路

在北京的40多年裡,蒯祥以其在規劃、設計和施工方面的傑出才,奠定了明清兩代宮殿建築的基礎。據明史及有關建築專著評介,認為蒯祥在建築學上的創造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精通尺度計算,“略用尺準度……造成以置原所,不差毫釐”,可見其榫鉚技巧在建築藝術上有獨到之處。蒯祥不論在用料、施工等方面都精心籌劃,營造的榫鉚骨架都結合得十分準確、牢固。此外,蒯祥還擅長宮殿裝鑾,把具有蘇南特色的蘇式彩繪和陸墓御窯金磚運用到皇宮建設中去,使殿堂樓閣顯得富麗堂皇。更難得的是,蒯祥還善於創新,據說在建造故宮三大殿時,緬甸國向明王朝進貢了一根巨木,永樂皇帝下令將其製成大殿的門檻。一位木匠不小心將木頭鋸短了一尺多,頓時嚇得臉色慘白。蒯祥看到後,叫那個木匠索性再鋸短一尺多,然後在門檻的兩端雕琢了兩個龍頭,再在邊上各鑲上一顆珠子,用活絡榫頭裝卸,獨具匠心的發明了宮殿、廳堂建設中的“金剛腿”(俗稱“活門檻”)。蒯祥技藝超群,“凡殿閣樓榭,以至迴廊曲宇,隨手圖之,無不中上意”,不久便擢升為工部左侍郎,食從一品俸祿。

故宮故宮

對於蒯祥的建築造詣,人們無不感嘆其技藝如鬼斧神工,而在京城“違其教者,輒不稱旨”,皇帝也“每每以蒯魯班稱之”。 成化十七年(1481)三月,八十四歲高齡的蒯祥在北京病逝。明憲宗派人致哀,贈蒯祥祖父、父親為侍郎,蔭封兩子,一為錦衣千戶,一為國子監生,並將蒯祥當年的居住處、營造業的工匠都聚集的那條巷命名為“蒯侍郎胡同”,以示懷念。蒯祥的成就代表了一個時代的建築水平,其為北京的建築設計、規劃及建設所作的貢獻,永遠的融在了每一塊磚、每一片瓦中,使人們不會忘記這位明代的建築大師。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