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476年京城秘境,這裡也曾是故宮

有這樣一座宮殿,它屬於故宮,卻不在故宮的建築群內,它從1542年建好後,一直到現在,尋常的老百姓是不能進入的。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在紫禁城西北側、隔筒子河與皇宮相望處,坐落著一片紅牆碧瓦的宮殿建築,這就是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的大高玄殿。作為紫禁城建築的重要補充部分,大高玄殿充當著370年明清兩朝的皇家道觀,每逢節慶殿內都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

在歷史的長河中,大高玄殿已經塵封了476年,從未開放過。

眾所周知,明朝的嘉靖帝是一位迷信方士,崇尚道教的皇帝,不但將道教作為精神支柱,而且還作為治國的依據。不僅在北京城內興建了許多道觀,甚至還改變了北京城的風水格局。大高玄殿就是眾多道觀之一,而且也是現存惟一的皇家道觀。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大高玄殿於明嘉靖二十一年建成,作為嘉靖帝的重要“修玄”場所,供奉道教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元始天尊”、“太清元始天尊”,稱為“三清”。

據記載,落成當日,嘉靖帝下令十日內停刑止屠、百官著吉服辦事、大臣各齋戒,分別遣官至宮、觀、廟行禮,並特遣英國公張溶至南京朝天宮等祠廟致祭,由此可見,大高玄殿在嘉靖帝心中的崇高地位。

嘉靖二十六年,大高玄殿毀於大火,萬曆二十八年重修。在明朝,大高玄殿是北京西苑內用於祈禱齋醮的一座皇家道觀,每逢節慶殿內都舉行盛大的祭奠儀式。

清朝,因避康熙帝名諱,改名“大高元殿”,後又更名為“大高殿”,並於雍正八年、乾隆十一年、嘉慶二十三年年重修,後又有多次修葺。它與紫禁城內欽安殿、玄穹寶殿,並稱三大皇家道場。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時,殿受到法國軍隊的嚴重破壞,造成其室內原有陳設無從考證,後修復。民國時期,殿前部分建築進行了拆除和改動。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大高玄殿位於北京皇城之內,北海公園之東,景山之西。殿坐北朝南,南北長264米,東西寬57米,約占地1.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5300平方米,現存古建築約1600平方米,基本上保持了原建風格。

殿沿中軸由南往北依次為大高玄門、大高玄殿、九天萬法雷壇、乾元閣等主體建築,其左右布置有配殿、鐘鼓樓及值房等建築。經專家考證,基本保存明朝特徵,但部分古建已經消失。

大高玄門:殿前有兩重琉璃門,均為並列的三座洞券門,護以石欄。琉璃門內有大高玄門,門面闊三間,中間有御路,通面闊16.20米,通進深8.80米,黃琉璃筒瓦歇山頂調大脊,五踩單昂斗栱。

門內東西有鐘鼓樓,均為方形平面,兩層,黃琉璃瓦歇山頂,其內鍾、鼓亦於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時失落。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大高玄殿面闊七間,通面闊34米,通進深16.5米,黃琉璃瓦重檐廡殿頂,上檐七踩單翹重昂斗栱,下檐五踩重昂斗栱,金龍和璽彩畫,前檐明、次間各四扇四抹隔扇門,兩梢間為檻窗,均為三交六碗菱花窗格,帶銅面頁。

大殿座落於漢白玉石欄桿圍繞的須彌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正面踏跺三出,中間有石雕御路,御路上雕有雲龍、雲鳳、鶴等圖案。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五間,均為綠琉璃瓦歇山頂,前出廊,一斗二升交麻葉斗栱,鏇子點金彩畫。

九天萬法雷壇,位於大殿之後,面闊五間,通面闊15米,通進深10米,單檐廡殿頂,綠琉璃瓦黃剪邊,五踩重昂斗栱,檐下繪鏇子點金彩畫,殿前有圍以漢白玉石護欄的月台,中間有御路。殿東西有配房,各九開間,通面闊37.40米,通進深9.60米,綠琉璃瓦歇山頂調大脊。

大高玄殿最北的是一座兩層樓閣,上層名“乾元閣”,為八根柱子構成圓攢尖頂,覆紫色琉璃瓦,亭立於平座上,周以圍廊,有木質欄桿。

下層名“坤貞宇”,方形,腰檐鋪黃琉璃瓦,單翹單昂斗栱,井口天花,繪金龍。閣建於有漢白玉護欄的台基之上,正面中間有踏跺,石雕御路。

除了上述這些古建外,大高玄殿內還有39棵古樹,琉璃門南側有古樹2棵,院內有古樹37棵,均為檜柏。

網路配圖網路配圖

大高玄殿在建成後的第五年,毀於大火,同樣毀於大火的還有嘉靖帝的第三位皇后方皇后。方皇后的死除了與火勢兇猛有關,還與嘉靖帝故意拖延救火時間有著直接聯繫。這是為什麼?

還得從“壬寅宮變”說起,方皇后借壬寅宮變,處死了嘉靖帝的兩位妃嬪曹妃同王嬪,王嬪不打緊,曹妃是嘉靖帝的寵妃,自然讓嘉靖帝懷恨在心。雖然曹妃、王嬪的死表面是壬寅宮變的主謀,但背後卻是後宮的勾心鬥角。

嘉靖二十六年,因道士焚香不慎,大高玄殿起火,迷迷糊糊的嘉靖帝被太監救出後,卻發現方皇后還在殿內,然而嘉靖帝不予施救,“中官請救後,上不應,方後遂崩”。當然對於方皇后的死,也有種說法是病死。

後來的萬曆年間,大高玄殿內還上演了一場有關“國本之爭”的插曲。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