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軍萬馬避白袍:終結中國貴族時代的大叛賊侯景最怕他!

南北朝後期,北朝分裂為東魏與西魏兩國,加上南方的蕭梁帝國,天下三足鼎立,形成了繼魏蜀吳之後又一個典型的三國時代。此局面自534年東西魏分裂開始,到589年取代宇文氏政權的楊忠之子楊堅消滅陳朝宣告結束。相對於持續三百多年,戰禍不斷、政局震盪的魏晉南北朝大分裂時代,這個“後三國”時代南北朝尚能保持一定均勢和穩定。

南北朝

尼采曾經說過:“安謐的時代即中國式的時代。”這句話顯然適用於南梁武帝——著名信佛皇帝治下的梁朝國都建康城,這裡的確安謐、平靜。大詩人庾信那屢屢被歷史學家引用的名句“五十年中,江表無事”,正是這種實情的反映。

梁朝與北方的東魏保持和平友好往來已經十幾年。東魏的實際掌門人高歡為了全力同死敵宇文泰抗衡,對南方的勢力採取和平友好政策,雙方使節往來相當密切。高歡的兒子高澄還時常在國都鄴城組織人跟那些有著深厚文學素養的梁朝使節詩文唱和。昔年曹魏父子在鄴城橫槊賦詩的文學盛事大有復興之勢。

梁武帝像梁武帝像

梁朝與北方的西魏隔著秦嶺這個天然阻隔,無太多官方往來,再加上高歡的壓力,西魏暫時也沒有將手伸到南梁的打算。因此,無論東魏還是西魏,在南線都與蕭梁保持著事實上的和平友好關係。就綜合國力而言,當時以東魏最強,南梁次之,西魏最弱。

但547—556年,一個人的野心卻挑起了一場持續十年之久的大動亂。這個人,就是東魏叛臣、南梁災星——“宇宙大將軍”侯景。而本已形成均勢的南北朝格局,經過侯景這個彪悍善戰的瘸子一番攪局,徹底改變。

侯景像(繪圖:雪夜回家的鳥)侯景像(繪圖:雪夜回家的鳥)

一開始,還在東魏陣營的侯景在高歡號令下,準備去對付盤踞荊州的賀拔勝。賀拔勝是賀拔岳的二哥,稱得上是北地驍將,駐兵荊州時曾騷擾過南梁邊境,連敗梁軍。梁武帝就曾下敕令告訴自己在前線的兒子蕭續:“賀拔勝是北方的驍將,你可要小心點啊。”賀拔勝和弟弟賀拔岳擁眾在外,在高歡與孝武帝爭權奪勢時,不看好高歡,為高歡所忌憚。

關中的弟弟賀拔岳已被高歡解決掉,賀拔勝就猶豫是否入關接管弟弟的部眾。但做好決定後,率兵尚未出荊州邊界,他就聽聞入關門戶潼關已被高歡的人掌控,於是只好回軍荊州。不幸的是,行走到半路就聽說荊州已亂了陣腳。他還在遲疑時,侯景的鐵騎就如狼群奔襲而來。賀拔勝大敗,荊州勢力就此被端掉。

高歡高歡

賀拔勝沒有辦法,便率僅餘的五百多名騎兵南下投奔了梁武帝蕭衍。蕭衍信佛,以慈悲為懷,不計較從前賀拔勝殺掉了多少南梁軍隊,慷慨接納了他,好酒好肉招待。日後,賀拔勝想回到關中宇文泰那裡,半路再次遭遇侯景襲擊,部眾全部潰散,賀拔勝帶著少量殘餘從小路回到關中。

接著,高歡志在蕩平山東地區的眾多割據小勢力,無暇西顧——這給了宇文泰寶貴的時間,使其在這段時間裡得以迅速發展。而侯景也開始在河南一帶拓展,帶兵入侵南梁國境,生擒刺史一人。接著,他又與陳慶之打了一仗。陳慶之就是那個帶著七千人馬護送北魏北海王元顥打回洛陽的傳奇名將。憶往昔,這七千白衣白袍的騎兵在陳慶之率領下,一路上連破三十二城,歷四十七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整個北中國都一度為這七千人馬顫抖。洛陽小兒都在傳唱:“明師大將莫自牢,千軍萬馬避白袍。”

陳慶之入洛作戰線路圖陳慶之入洛作戰線路圖

但陳慶之後來的結局我們是知道的,由於元顥的猜忌,梁武帝不增兵援助,孤軍千里的壯舉最終功虧一簣。七千白袍軍同爾朱榮作戰時,在黃河岸邊遭遇了山洪,全被吞沒。陳慶之隻身一人,化身為和尚逃了出來,後任邊境刺史,為南梁鎮守國境。

史書對陳慶之與侯景兩人的交鋒並沒有用過多的筆墨描寫。梁武帝派去增援陳慶之的軍隊還沒到達,侯景就已經敗下陣來。侯景的軍隊潰散後,軍實輜重也全部丟掉。常常有人認為陳慶之七千白袍軍入洛一戰充滿水分,但令很多人都感到頭痛的侯景卻被陳慶之輕易擊敗,可見陳慶之作戰能力之強。

陳慶之陳慶之

如果陳慶之依然在世,侯景是沒有辦法對梁朝構成威脅的。但天不假英時,陳慶之在侯景禍亂南梁的九年前就病死了。梁武帝前期的梁朝名將自此凋零。日後,侯景在攻破建康城之際曾譏笑南梁說:“蕭衍老兒非無菜(卒),但無醬(將)耳。”

侯景雖然不是名將陳慶之的對手,但也是久戰宿將。據統計,侯景從魏末大亂開始登上歷史舞台,背叛東魏前,他在北中國參加了大大小小不下百次的戰事。除了對陳慶之一戰丟盔棄甲外,其餘戰事很少有敗績,如戰賀拔勝、獨孤信、楊忠,甚至戰宇文泰。史書上這樣形容侯景:“弓馬非其所長,而多機謀。”意思就是,這個人是靠腦子打仗的。

蕭衍信佛蕭衍信佛

在高歡與宇文泰的沙苑大戰前,侯景曾提出一個大策:把有絕對優勢的二十萬兵力分成兩部分,先後投入戰場。若前部勝則後部乘勝而上,徹底殲滅對方;若前部不利則後部補上,可確保萬無一失。但高歡沒有採納,全軍壓上,結果遭了埋伏,慘敗。二十多萬的大軍輸給區區一萬的西魏軍,光是被俘的就有八萬多人,損失兵器十八萬件,高歡僅以身免。

高歡手下兩位勇冠三軍的猛將高敖曹、彭樂,都曾在戰場上有過令人瞠目結舌的表演。高敖曹“馬槊無雙”,在一次大戰中幾乎被射成刺蝟,其中有三支箭貫穿身體,但當晚仍掙扎著爬上馬巡視軍營以鼓舞士氣。因此,高敖曹作為漢人將軍,在以鮮卑族士兵為主的東魏軍中享有聲譽。一般情況下,高歡向軍隊訓話時都講鮮卑語,但只要有高敖曹在,他就講漢語。

沙苑大戰

彭樂曾喝得醉熏熏地上場撕殺,被敵人刺破肚皮,腸子掉出來後,他按回去繼續作戰。後來,他嫌腸子屢屢掉出礙事,居然將掉出來的腸子截斷繼續戰鬥。他甚至曾單騎追得宇文泰差點沒命。

但侯景對這兩位勇將不屑一顧:“此輩皆如狼奔豕突,橫衝直撞,不曉大勢!”果不其然,後來彭樂在追擊宇文泰幾乎到手之際,被宇文泰一個急中生智“我要是死了,你留著何用”給說動,放走了宇文泰,回去之後差點被高歡軍法處置。

宇文泰宇文泰

而高敖曹心高氣傲,自持英勇看不起宇文泰。在洛陽郊外的河橋之戰中,高敖曹輕視“黑獺”(宇文泰的小名),故意在戰場上升起麾蓋大張顯耀,結果引來宇文泰猛攻。不但高敖曹的人馬被“黑獺”吃掉,他本人也掉了腦袋。可還沒等高歡親率大軍從黃河北岸南渡去扭轉敗局,戰鬥就已經結束了——“黑獺”大敗而歸,西魏損失士兵約6萬人,擊敗“黑獺”的,就是侯景。

在河橋之戰中,侯景的作戰指揮能力表現得淋漓盡致。關於宇文泰是怎么潰敗的,史書並未言明。史書只說當天兩軍擺開巨大的長陣,首尾都相距甚遠,從早上戰到晚上,戰了數十個回合,不分勝負。然後,西魏的左右軍作戰不利,再加上跟中路的宇文泰失去了聯絡,只好撤軍。左右一撤,西魏大軍登時潰散。

河橋之戰

左右軍為什麼會潰散的具體原因則沒有講清,但野史家在《北史演義》裡面的說法是,正當兩軍處於萬分關鍵的膠著狀態時,侯景突然命人在東邊大喊:“已經生擒‘黑獺’了!”宇文泰手下將士正搞不清狀況時,西邊又傳來“已經生擒‘黑獺’了”的聲音,並伴隨著陣陣歡呼聲。結果,在中軍督戰的宇文泰還沒來得及澄清謠言,他的軍隊就散了。軍敗如山倒,任宇文泰再怎么喊破喉嚨都沒有用了。這條記載也許是野史杜撰的,但確實很像侯景的作戰風格:兵不厭詐,隨時隨地都可以使詐!

可以說,長期的軍旅生涯雖然沒能將侯景打造成一個睥睨天下的英雄人物,但其用兵水平卻已經被打磨到爐火純青如餓狼一般陰險狡詐的程度。由其用兵之法可知其為人,此時的侯景已成為一個需要被防範的角色,如果要用他,就不能不防他。高歡就有這個本事,能駕馭得了他。

昭君

比如沙苑大戰後,侯景在高歡面前誇下海口:給我兩萬鐵甲騎兵(有的說三萬),我一定能趁著“黑獺”此刻驕傲的情緒一路殺到關中去,把他生擒來給你看!喪氣的高歡聽此大為高興,準備付諸行動。但此事因高歡夫人婁昭君的勸阻而失敗。婁昭君不愧有識人之明,既然她當初能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歡挖出來,委身於他,並用自己的家族財力幫助他成就大事,又怎會看不出侯景打的小算盤?她對高歡說:“果真那樣的話,侯景還會回來嗎?得到一個‘黑獺’,到時又再生出一個‘黑獺’,對我們有什麼好處?”這事遂擱置。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作者原廓。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知識兵器知識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相關知识

熱門知识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