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花木蘭替父從軍,明朝有抗倭名將劉江冒用父親名字參軍。
為何要假冒父親的名字呢?
《明史》對此只有一句話,“初冒父名江”,也沒講原因。
明朝人王世貞的記載是,“父名江,為戍卒死,忠武仍其父名不易”。
從中可知,他父親是戰死的。
既為戰死,知之者眾,所以我覺得,他大不可能因為其它目的冒用父親的名字,而是為了紀念父親。
不管如何,他加入朱元璋的部隊,“從魏國公徐達戰灰山、黑松林”。後來進入燕王府,“雄偉多智略”,深受朱棣器重。起兵之後,屢立戰功。
(徐達 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
不過也有一次,因為未能勇往直前,差點被朱棣殺掉,幸得各位將軍替他求情,才保住那顆聰明的腦袋。朱棣稱帝之後,他“復充總兵官,鎮遼東”。
在遼東,他跟倭寇打仗,一戰成名!
倭三十餘舟至,泊馬雄島,登岸奔望海堝。江依山設伏,別遣將斷其歸路,以步卒迎戰,佯卻。賊入伏中,砲舉伏起,自辰至酉,大破賊。賊走櫻桃園空堡中,江開西壁縱之走。復分兩路夾擊,盡覆之,斬首千餘級,生擒百三十人。
(抗倭 圖片來源網路 感謝原作者)
說的是,倭寇乘三十餘艘船來侵遼東,直奔望海堝(大連市金州區東北30公里金頂山)而去,劉江設伏山上,派兵迎戰,假裝不敵。倭寇見狀大喜,以為明軍打不贏呢,結果,全入埋伏之中,被打得鬼哭狼嚎,轉身便逃。劉江早有準備,故意放開一面,兩路夾擊。此戰“自辰至酉”,從太陽剛升打到月亮將起,六個時辰十二個小時,最終,全殲倭寇。
不過,在《明史 外國 日本》中,戰果是“斬首七百四十二,生擒八百五十七”,兩處數字,有些差異。
然,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自是倭大創,不敢復入遼東”,“倭不敢窺遼東”。
這一仗打出了明朝的軍威,震懾了囂張的倭寇,不敢再打遼東的主意——當然,狼子野心不死,他們不去遼東,卻為禍浙江、福建更甚。因而我們更熟悉的是戚繼光、俞大猷兩個與倭寇纏鬥甚久的英雄。
(影視劇里的戚繼光)
對於劉江個人而言,也打了個翻身仗。前面說了他因為某次未聽命令,沒有主動出擊而使朱棣生氣,“渡江策功,以前罪不封,止授都督僉事”,這次,終於讓朱棣對他刮目相看,把他召到京師,“封廣寧伯,祿千二百石,予世券”。
功成名就,子孫都能被封官,劉江對得起父親了!封伯之後,他“始更名榮”。
其父若在天有靈,也可欣慰了!
更多精彩盡在微信公眾號 史為鏡(時評、歷史)
明朝 倭寇 劉榮